新浪汽车 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正文

2005车市盘点:油价升经济型车销量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 11:52 南方都市报

  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去年1-12月,全国乘用车累计销量3195962辆,同比增长26.5%,大大超出年初的预计。

  2005年,影响车市发展一个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测的的变量是油价上涨和油荒的出现。受其影响,过去一度被人小视的微型车、经济型车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

  油价升经济型车销量涨

  在油价持续上涨,养车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经济型轿车2005年大受青睐。11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对经济型汽车的标准加以明确规定,发动机排量小于等于1.4L,车身外形尺寸总长小于等于4米,发动机升功率大于等于45KW/L的车型正式跃入眼帘。而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的通知》一出,经济型车的发展更将在2005的惊人增幅上大跨步迈进。

  据统计,小于1.0L级别的轿车市场12月销量为45120辆,同比上升67.8%,今年累计销量40万辆,同比增长41.9%。奇瑞QQ吉利豪情奥拓是该级别市场的主力车型,其中奇瑞QQ是拉动该级别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在1.0-1.5L级别,累计销量56.9万辆,同比增长12.3%。但其中夏利飞度这两个该级别低端和高端的两大主力车型销量喜人。夏利今年销量达到182466辆。飞度今年销量达到89224辆,尽管与2004年相比增长势头有所减弱,但与POLO威驰赛欧等车出现较大跌幅相比,其11.3%的增长率也相当显眼。

  中级车成市场中流砥柱

  1.6-1.9L级别轿车12月销量为138488辆,同比上升27.9%,累计销量126.6万辆,同比增长30.5%,是除微型车外另一个增长较快的级别。该级别的总量占轿车市场的44.3%,其增长率直接反映了目前轿车市场的总体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轿车销售前五名的企业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广州本田中,有4家的主力车型都是中级车。其中上海通用销售最好的凯越车型年度销量15万辆,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超过4%,相比之下,除君威2.5L以4.4万辆的销量占到乘用车总销量的不到1.4%之外,其他众多车型没有一款超过1%,中级车对于销售冠军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上海大众的主力车型普通型桑塔纳和一汽大众的捷达也都成为支撑其上位的重要因素。单一品牌销售亚军伊兰特更是北京现代当之无愧的骨干,2005年年销量176589辆,与夏利仅相差不到6000辆,累计增长率达71.9%。除此之外,神龙汽车能跻身“前十”也得益于中级车的贡献,其爱丽舍标致307组成的主力阵营共销售8.3万辆。

  中高级车稳扎稳打

  越高端,越稳定。2.0L以上级别轿车12月销量71965辆,同比上升33.0%,累计销量62万辆,同比上升28.3%。雅阁以113999辆的年销量继续维持中高档轿车的领先者地位,且比该级别第二名帕萨特超出4万多辆,天籁属于后起之秀,增幅相当大,达408.7%,和帕萨特、君威形成第二集团,蒙迪欧索纳塔则位于第三阶梯。新马自达6在改款后销量也大幅增长,预计随着锐志的强势上市,以及未来凯美瑞的上市,该级别将愈来愈趋向多极化的格局。

  而在高级车市场上,一汽奥迪总销量达5.5万多辆,奥迪A6奥迪A4改款后销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奥迪A6L的销售量达44953辆,平均每个月有30%的增幅,国产奥迪在高档车市场的领导地位相当牢固。宝马的奋起直追则不可忽视,2005年中国成为宝马集团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销量达23595辆,增长52.4%,其中1.53万辆由华晨宝马生产,增长了76.7%,新3系更是成为在中国销售最成功的BMW车型,总销量达8246辆。

  MPV增长SUV萎缩

  MPV累计销量13.9万辆,同比上升29.4%,其中奥德赛GL8瑞风风行分别占居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的大量份额。新奥德赛上市后表现凌厉,已经超过了GL8成为高端MPV的领头羊,其多功能轿车的定位在MPV市场中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细分市场,吸引了大批潜在的轿车客户购买,也直接拉动了整个MPV级别的增长。而瑞风则以31494辆的销量勇夺MPV销量冠军,其在下半年力推的柴油版或仍将在2006年保持相当的竞争力。

  SUV市场的整体萎缩则成为不争的事实,继2003年的“中国SUV元年”以来,数十家厂商蜂拥而上,很快进入2004年的“SUV调整年”。价格在10万元以内的经济型SUV在爆发性增长之后,今年随着该价格区间轿车产品的日益丰富,以及SUV在城市使用时存在的油耗高、提速慢、停车难等种种缺点,立时委顿下来。此后,长城汽车力推哈弗CUV,北京吉普2500更换发动机,河北双环CEO上市,中兴无限也加入经济型SUV升级赛跑。而另一方面,高档豪华SUV似乎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路虎80%多的增长率不禁使人对这一领域的潜力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吕静莲 实习生 陈双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汽车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