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厂家渠道掌控力加强 汽车团购淡出市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11:38  中国汽车报

图:人头攒动的汽车市场中,经销商已没有往年宣传团购的热情,汽车团购正淡出市场 霍诺 摄

  团购作为一种时下比较时髦的购物方式,在其他行业已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但是,曾经在前两年火暴大江南北的汽车团购今年却没有延续往年的热闹景象,似乎走向了沉寂。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地了解。

  汽车团购淡出市场

  作为汽车团购领域的领军者,爱卡网在2003年和2004年非常红火。据爱卡网总经理张京秋介绍,去年爱卡网全年成功团购的车辆达到1500辆,单次团购就达100多辆车,但是,今年的汽车团购远不如去年好做,更不可能达到那种动辄订购上百辆车的疯狂形势。

  而京城另外一家曾经颇具人气的酷酷卡网似乎已经销声匿迹,记者不仅打不开其网页,更无法联系到他们。不仅如此,各大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今年也像约好了似的都甚少举行汽车团购。反倒是在团购红火之前就已经出现、后来却被团购取代的看车团盛行了起来。

  记者从经销商处获得的信息也表明团购正在消声匿迹。许多经销商非常明确地表示今年没有做过任何汽车团购,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不会考虑。

  厂家渠道掌控力加强是主因

  什么原因使今年汽车团购骤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赵萍博士告诉记者:“消费者参加汽车团购,是希望获得价格上的优惠和服务上的实惠。但是由于今年车市的降价风潮,即使团购,消费者也无法获得很多的折扣,而且厂家和经销商更不可能针对热销车型给予优惠,团购就失去了本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团购是自发行为,对消费者约束力不强,例如有30个人在网上报名,但最后真正购买的只有不到10个人,人单势薄,无法通过谈判获得理想的优惠。”

  汽车市场大环境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汽车团购2003年托“非典”之福迅速兴起,2004年借企业清库存之力达到巅峰,但到了2005年,“非典”引发的购车热潮已成往事,汽车生产厂家也吸取2004年的教训对库存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汽车团购能够依托的外部环境不再存在。

  一位天津的经销商向记者指出了另外一个原因:经销商在2004年面临厂家转移库存的压力不得不因追求销售数量完成任务而搞团购,但是从中获利甚微甚至赔本。今年的市场环境趋于正常,经销商们出于追求利润的考虑不再愿意搞团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分析认为,其实汽车团购今年大幅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厂家控制严格,甚至对发现有团购行为的经销商进行严厉的惩罚。

  记者就此分别询问了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几家生产企业,虽然企业回答:厂家自身不接受汽车团购,同时对经销商的行为也没有权力去约束。但专家指出,这只是厂家的一种托辞。来自经销商的声音验证了专家的看法。

  一位一汽-大众的经销商表示,今年一汽-大众严格要求不允许经销商搞团购。一位上海通用的经销商也表示,针对经销商的团购行为,上海通用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凸现厂家营销走向成熟

  “从某种意义上讲,汽车团购减少是厂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徐向阳告诉记者,“渠道管理是厂家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销售网络布局和对渠道价格的监管,汽车团购属于后者,其减少说明厂家对渠道价格监管在逐步加强。”

  赵萍进一步解释了加强渠道监管对厂家的重要性。她认为,汽车团购可能会产生“串货”,即货物从一个地区被串到另外的区域。这是因为如果在一个地区给予团购更多的折扣,就会在不同地区之间形成价格差。而团购作为大批量采购,很难获知是经销商还是个人在运作,就可能出现经销商贪图价格便宜而利用汽车团购订货的现象,导致某地区的货物流向别的区域。对厂家而言,这会对整个销售渠道产生负面影响,使分销渠道产生混乱,厂家也无法获得真实的市场信息。通过加强渠道监管,则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

  不仅如此,团购的减少体现厂家在营销中更重视品牌建设。不同消费者以差异较大的价格购买同一款车,参加团购的消费者获益,但对更多的消费者而言,是不公平的,而且消费者会产生产品价格体系混乱的印象,从而可能会质疑厂家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有专家指出,厂家正是敏锐看到维护稳定的价格体系对于品牌形象的重要性,才不遗余力反对团购。

  “中国的消费者现在走向理性和成熟,追求个性化汽车、追求品牌和服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促使厂家转向订单式生产。这是渠道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徐向阳说。“此外,汽车厂家对经销商的控制能力加强,尤其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实施后,对稳定市场、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十分有利。”(记者 满凯艳)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