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树大容易招风 谁是吉利失足马来西亚的主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 08:21  中国青年报

  树大容易招风。吉利本来算不上大树,就是长得太快,才被人当成了毒树。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可能不知道,在马来西亚,有一种毒树叫“见血封喉”,剧毒无比。吉利把枝伸到了那里,就算是橄榄枝,当地人恐怕也要掰开来看看有没有毒。在法兰克福车展,吉利可谓锋芒毕露,俨然是一副中国汽车业老大的架势。外国人哪知道,在中国,吉利却是个备受大企业集团蔑视的“小混混”。马来西亚人被蒙在鼓里不要紧,最亏的就是前脚刚刚迈出国门的吉利吓怕了他们,李书福在国际市场大展拳脚的美梦也变成了噩梦。

  今年5月底,吉利与马来西亚IGC集团签署了在当地合作建厂的协议。根据协议,吉利将在新山组装吉利汽车,今后还将在关丹设组装厂,享受“进口关税全免,前5年免70%企业税”的优惠。其预定目标为:今年年底前向马来西亚出口整车3000辆,明年则达到1万辆,同时供给组装工厂3万辆汽车的成套散件。

  没想到,李书福刚从法兰克福回来,马来西亚人就变了脸。11月,吉利在马来西亚生产的第一辆车刚刚下线,就收到了只准出口,不准在当地销售的禁令,让李书福大为光火。根据马来西亚的政策,只有目前在该国市场销售的品牌才允许进口。下了销售禁令,就意味着吉利的进口车也不能进入马来西亚。

  李书福明白,向马来西亚出口整车本来就是短期行为。目前,经过关税减让后,非东盟区的汽车进入马来西亚的综合税率仍高达130%左右,吉利车的性价比经过高关税的盘剥已荡然无存。可见,在当地合资建厂,是吉利在马来西亚稳住阵脚的必要条件。今年年初,马来西亚为了履行对东盟自贸区的承诺,表示在2008年之前,对国产化率达到40%以上的日本车、美国车和欧洲车采用0%~5%的关税税率,而中国车并不包含在内。这也就意味着一向以价格优势决胜国内市场的吉利,在马来西亚与其他跨国公司的竞争,又失掉了一个筹码。

  马来西亚为什么会对中国车围追堵截,而对日本车、美国车和欧洲车网开一面?以前,马来西亚的汽车市场一向由其本土汽车公司宝腾垄断,但由于本田现代起亚和其他跨国厂商的竞争,宝腾在马来西亚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已从1999年的三分之二跌到了今年的不到40%。为了摆脱困境,宝腾不得不向大众求救,欲将近50%的股份出售给大众,并计划与其合资生产帕萨特

  显而易见,宝腾在马来西亚最大的敌人是日韩厂商。尽管长期以来的高关税降低了日韩车的渗透速度,但治标却不能治本,最后只有寻求欧洲厂商的帮助,与其同仇敌忾,借以收回失地。

  这样看来,马来西亚对日本车大幅降低关税似乎没有道理,但事实上,正是长期以来的高关税政策,让本土企业孤芳自赏,毫无发展动力,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所谓40%以上的国产化率,明显是借鉴了中国的政策,无非是为了提升本国零部件企业的制造能力。由此不难推断,吉利车被封锁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没有更大的利用价值;二是价格太低,对本土企业压力太大。

  看看吉利在马来西亚的目标,除了出口整车,就是供应成套散件。虽然说新车刚上马,国产化率需要一步步提高,但由于没有进一步计划,在马来西亚人眼里,吉利就像是把人叮痒了就跑的跳蚤,是来赚钱而不是来安家的,自然没有耐心和它玩下去。

  可大众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大众入主宝腾,拯救的可能是马来西亚的汽车工业。就是因为大众财大气粗,肯联手宝腾抗击日韩车,才会被如此重用。这个身份,是今时今日的吉利实现不了的。换过来,让吉利去收购宝腾的股份,李书福可能一万个不肯。仅仅为了一个马来西亚市场,他不会出此下策,更何况这个市场他才刚开始玩。

  可见,吉利在马来西亚受挫,很可能是因为大众的存在,也不排除马来西亚政府有灭小赌大的意图。想想看,1.0升的吉利豪情在中国售价才3万多元,而马来西亚同排量的宝腾折合人民币售价将近10万元。这种价格,不仅大众害怕,宝腾更害怕。宝腾与坚持质高价也高的大众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而这个比日韩车还会玩价格战的中国小个子,绝对不是宝腾能够容忍的。换而言之,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企业,马来西亚政府一定会支持大众,而不是吉利。

  吉利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一鸣惊人,恐怕是自报了家底。不要说几个偷换“国粹”概念的京剧模特与吉利车同在法兰克福车展亮相,是不是让欧洲人产生了“狼来了”的错觉,就是吉利在马来西亚合资建厂这件事,也早已上了国外厂商乃至政府的监视记录了。随便查一下吉利在中国市场的作为和其几年来的降价幅度,就可以对其出口战略进行一番分析,再结合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得出一个所谓的“倾销可能性”结论。

  事实上,早在汽车整车之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遭受过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像刹车盘、汽车挡风玻璃、轮胎等主要出口零部件,都曾成为特令审查的对象。在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一些中国零部件企业需要交纳高额的反倾销税。而今,虽然国外对中国汽车的反倾销调查还未展开,但中国整车企业在海外市场互相拉价,自家人打自家人,早已成了国际笑话,还给人留下了“倾销”的把柄。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的名声,也为吉利在马来西亚受难种下了祸根。

  对于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此时正遭到海外舆论质疑的李书福来说,即使马来西亚不给吉利车放行,他冲破头也要进去,因为他知道,有一个门关死了,其他门就更难打开了。

  本报记者 王超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