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神奇的火烧沟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3日 03:31  深圳商报

  杨敏老师驰骋教育领域数十载,传承汉语言文化,至今仍活跃在深圳大学附属中学的讲坛。教学之余,杨老师对考古情有独钟。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杨敏即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发现并推广了“火烧沟文化”。为此,中共玉门市委以及文教局等方面均给予重视,并引起国家文物局关注。日前,本报记者倾听了杨敏老师关于火烧沟文化的叙述。

  神奇的火烧沟文化

  1972年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清泉中学正进行新校址的开发建设,在基建平整土地时,一批特色鲜明的陶片裸露出土。当时,对文物颇有研究的杨敏老师正在清泉中学教书,凭借经验,他对这些零散的陶片进行了收集,并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甘肃省博物馆考古队于1976年正式发掘火烧沟文物。据悉,此次发掘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大部分为国家一级文物。C14测定这批文物距今约有3700年的历史,处于夏朝时期。

  杨老师介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夏代时期的青铜器出土极少,因此,那时的文化遗存往往被误认为是新石器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文化。令人惊讶的是,火烧沟遗址出土了200多件铜器,其中青铜器占一半,这个数字超过了当时全国各夏代墓葬中出土铜器的总和。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以前的判断,终于将火烧沟文化遗址和其他许多所谓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改称为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个观念的转变,是从发现火烧沟文化开始的。

  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铜器数量众多,使它拥有了许多“全国第一”,如最早的铜箭镞石模、最早的铜矛、最早的铜锛、工艺最复杂的早期青铜器等等。除了铜器之外,火烧沟还拥有一个骄人的全国第一,即全国最早的金(金耳环)、银(银鼻环)制品。

  火烧沟文化的神奇,还体现在其陶器的图案上,例如,不少陶器上都有很多蜥蜴的图案。对古文化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古代部族往往以某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中华民族先民的图腾多与龙有关,而最接近龙形状的动物,莫过于蜥蜴了。因此,研究火烧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渊源,应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又如,大量的陶器上有一种固定形状的手图案,这种图案曾与匈牙利古代战旗上的一模一样,而匈牙利的祖先是从中国北方过去的,因此这两个一模一样的手图案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也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据专家对火烧沟墓葬出土颅骨进行的系统人类学分析结果表明,火烧沟人种特征可归入“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与我国殷商时期的居民有着非常接近的形态学特征”。这个结果彻底否定了有些人将火烧沟人归于白种人的推论。

  杨老师介绍,火烧沟遗址的众多文物,较全面地反映了河西走廊西部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大批随葬的羊、猪、狗、牛、马骨骼的出土,说明畜牧业已是当时主要的经济种类;而陶罐中贮存的粟粒,遗址中的石锄和石磨盘,说明当时的农业已具规模;大量海贝的出土,说明当时商业交往已很发达;大批陶埙的出土,则是对火烧沟人从事音乐艺术活动的证明;玉石、玛瑙、绿松石制品的出土,反映出火烧沟人的艺术崇尚。(于瀛)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