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五十三站:回到加拿大育空省(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15:18  新浪汽车

  我把路牌森林介绍给朋友们,不仅想让它为这一天的旅行划上句号。朋友们果然极有兴致,像我一样都想做牌子留念,毕竟有机会走这条路的人不多呀。正好雪鸥是设计出身,当仁不让出任总指导。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任何材料和工具,要想做块牌子也不容易呢。我们决定先到Watson Lake,一来看看别人的牌子,二来说不定能在附近商店买到材料。

  路牌森林就在阿拉斯加公路旁,望不到头的一大片,夕阳之下静静等待着旅人的检阅。Carl Lindley的第一块路牌早应进了博物馆,这里以各种形式出现的,都是后人的杰作,历史最久远的不过20多年。我们一排排看过去,大的有真正的路牌——也许是从家乡偷出来的,小一点儿的有精致的木头路牌,用漆写着旅行者的姓名和家乡,或者用火笔烫出字来,有的还画着地图、花鸟装饰。除了这些有备而来的,路牌的制作材料可谓五花八门:平底锅,马桶盖,锡纸盘子、木勺子、草帽、一次性餐盘、爆胎甚至内裤,有的则干脆摘下了自己的车牌子。


我们制作的路牌

  新浪编辑注:2003年,新浪网编辑曾随中科院北极科考队途经“路标森林”,本文廖佳所说的中文签名就是当年所留下的。(点击此处查看新浪编辑在路标森林留言图片)

  我在林中找到一块写着中国字的路牌:中科院北极科考队几年前留下的,因为写在一块表面光滑的纸板上,字迹已模糊难辨。

  如此说来Watson Lake并没有把路牌森林当作“支柱产业”顺便搭售材料——现场制作的牌子都是自力更生就地取材。这样也好,信手拈来的作品,或许更有意义。我想起车里还有一块“鸡肋”白色塑料箱盖,早上还嫌它没用又占地儿,现在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这天晚上,雪鸥和小蕾负责制作路牌,她们全部的材料,就是那块1尺×2尺的箱盖和两支蓝色圆珠笔。半夜一点,路牌制作完成。我们的牌子简单、中规中矩,但干净醒目,写明来自中国北京的我们正在环球旅行,标有时间、车牌号以及我们四人的名字。

  第二天早上,急不可待地赶到路牌森林,旁边的旅游信息中心已经开门。雪鸥她们在里面登记之后,领到了榔头和几枚钉子。我和小妹扛来车顶帐篷的梯子,架在昨天看好的一根木桩上。小蕾个子高,举榔头非她莫属。不过在登高之前还要做些小小的装饰:把北京奥运的两个钥匙链固定在牌子上。

  忙活了半个小时,大功告成!喜不自禁地看着自己的牌子,小蕾笑着建议小妹以后旅行结婚时不妨重走此路,来看看这牌子是否还健在。


小窗风景

  旅游信息中心内有个阿拉斯基公路建设的纪念馆,用图片和实物介绍这条公路建设的艰辛。不由想起1988年第一次去九寨沟时,曾到过阿坝的成阿公路烈士陵园。此后在国内驾车旅行多年,极少再见到类似的纪念。想来中国公路建设中难于阿拉斯加公路的绝不止一条成阿路,就是今天,公路建设仍免不了牺牲。总觉得我们应该多建一些纪念馆,不仅是对牺牲者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会在行路时停下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9月23日中午,我们来到Dawson Creek,阿拉斯加公路零公里处。零公里的路标已经移到城里,少不得要去拍照留念,而后继续拍马向南,下一个目的地,2010年冬奥会举办地——温哥华的Whistler。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郭海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