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日报:发展产业集群 增强汽车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 10:42  经济日报

  集中度高和规模经济已成为汽车产业强势国家、地区、企业的重要特征。从全球范围来看,去年全球总计生产汽车6058多万辆,有54.6%是前四位的国家生产的,其中美国生产1198.9万辆,日本生产1051.1万辆,德国生产556.9万辆,我国生产507万辆。从大企业集团来看,通用、丰田、福特、大众这四大跨国汽车集团的产销量占到全球汽车产销总量的一半左右。在我国,一汽、上汽、东风三大集团的产销量也接近全国产销量的一半。

  如何形成汽车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相同产业高度集中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是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的服务业,管理机构高度地聚集在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共同构成的功能群体。

  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并非偶然。从国际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来看,美国的底特律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一个关键因素是在底特律周边较早形成了美国最大的运输制造中心;在日本,丰田城之所以发展成为汽车产业集群,是因为它有良好的机械制造业基础;巴塞罗那之所以能够成为西班牙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得益于西班牙最早的西亚特汽车制造业的基础作用。

  结合国际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轨迹分析,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成功关键因素至少有以下四个:一是具有良好的机械制造业与相关产业基础;二是存在较大的汽车需求市场,最好存在大量挑剔的汽车消费者;三是拥有一批充满活力的企业和具有较强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导致该区域的竞争较激烈;四是具备一些优质的不可移动生产要素,还能够吸引其他可移动的生产要素落户本地。

  鉴于我国汽车工业的特殊性,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成功关键因素除上述四项外,还需要增加另外四项:一是本地汽车产业的历史与现状;二是落户该地的国际汽车集团公司的发展态势;三是本地的市场化进程;四是企业建立现代治理结构的改革力度。

  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客观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界定我国汽车工业的位势与升级途径,积极实施基于精益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的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形式。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再用5~10年时间发展出2~3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争取到2020年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大国、跻身国际汽车工业强国。

  从具体发展过程来说,国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汽车消费,这既是我国汽车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汽车工业集群化的强大驱动力。就途径而言,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化是在汽车工业开放的前提下,通过与国际汽车公司的合作而逐步形成的,这就意味着跨国公司在我国目前与未来的投资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力量。

  从定位来看,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是在全球价值链范围内定位并不断升级的,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定位为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全球市场的合作生产基地,然后跻身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从生产方式来看,精益生产方式与大规模定制方式是支撑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两种重要方式,商用车产业集群与前期的乘用车产业集群,基本上实施精益生产方式,而后期的乘用车产业集群则是以大规模定制方式为主。

  加快零部件企业聚集

  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产业集群,只有一些生产的地域集中。从国际汽车产业集群看,汽车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进行零部件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聚集而逐步形成。

  推进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主要有四种基本方式:

  一是“迁移”。首先是引导总装厂迁移,促使一些分布在不具备汽车工业发展优势区域内的汽车总装企业主动迁移到汽车产业栖息地。其次是围绕总装厂迁移零部件厂,根据配套的就近性原则,将需要就近配套而目前又远离总装厂的零部件企业迁至总装厂所在地。

  二是“分拆”。将“大而全”企业进行分拆,快速形成集群。

  三是“引导”,即规划汽车工业园或汽车城,引导企业集中化投资,形成更有效的产业联系。此外,由于汽车产业集群是一个平台,涉及土地、税收、科技、环保等一系列的政策,因此还需要汽车产业集群所在地根据本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调整与制订扶持政策。

  四是“合作”,即不断提高模块化比重,增强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汽车总装厂与大型零部件模块制造商可通过提高模块化比重,形成强大的联合效应。

  此外,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外的科研、培训、咨询、检测、金融等单位的共同参与。在一些大型汽车产业集群所在地需要吸引有关单位与机构进驻,从而产生强大的联合行动效应。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跨国汽车公司、国资企业、民营企业都投资进入汽车产业,使得我国一些地区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出现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雏形。

  在这些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域内,形成一定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氛围,构成较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提升了区域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总体上说,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积聚规模还有待扩大,专业化分工亟待深化。

  三种形态

  利用区域集群战略优势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是近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国内零部件产业区域发展,除了大型汽车集团内部配套以外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依托于整车厂周围发展零部件产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零部件企业一直依附于国有整车和主机企业生存和发展,企业布局多围绕几大国有整车企业进行,产品为单一的国有整车企业配套。这种发展方式有利于和整车厂建立联系,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且运输路途短,节约成本。但近年来实行全球化采购后,“家门口”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多地遭到其他企业的瓜分。

  第二种形态是依托于开发区、汽车城发展零部件产业。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别为奔驰、宝马、丰田、现代等整车厂提供配套。这种依托于开发区的零部件企业,抛弃了发展“家门口”市场的观念,走中性化发展道路,独立经营,面向市场为多家整车企业配套。

  广州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在短短几年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建立了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截至今年7月,共有89家中外企业签约落户花都汽车城,投资总额达132.7亿元,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汽车相关企业有9家。全区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第三种形态是依托于县域发展零部件产业。这种发展形态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所聚集形成的,如山东武城、温州玉环等地。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10~20年方可形成比较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并且前1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后10年可能出现2~3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即这2~3个汽车产业集群不仅控制了我国汽车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且也会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文/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长 孙伯淮)

  下图为中国汽车产量、产值与利润前10强地区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