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车改之路引关注 “车名片”贴给谁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5日 09:02  金羊网-羊城晚报

  “珠海公务”“新闻采访”“工商执法”……是自觉接受监督,还是表明不凡身份?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名片,名头唬人,才能足显身份“非凡”。

  人如此,车也一样。据9月21日《珠江晚报》报道,“为方便市民及社会各界监督,杜绝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珠海市直机关将对车改留用的64辆执法、执勤公务用车统一贴上“珠海公务”标志。

  不惟市直机关公车,其他一些部门也习惯在车窗前贴上一枚标签:“新闻采访”、“质量监督”、“工商执法”……类似的“名片”甚至爬上了这些部门大院里的私家车上。为什么大家这么愿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车标文化”的背后又反映了什么?

  标签化能治“多动症”?

  公用、干部私用、司机私用各占三分之一,公车“多动症”早已屡见不鲜。且不论“三三制”的比例是否准确,但公车不“公”却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说:制度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公车“贴标签、亮身份”,让公务车暴露在阳光下,令公车私用无处遁形,诚如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周超老师所说,这不仅是一个标识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改革,不乏借鉴意义。

  政府的车改之路其实已经走了好几年,浙江温州、湖南永州、四川宜宾等市就是“公车标签化”的先行者。其中,确实有些地方陆续尝到了甜头,吉林省国家级贫困县靖宇县纪委就报捷称:一摞摞红头文件都没曾管住的“公车多动症”,竟让一张小小的纸片给治住了。

  珠海市车改办的负责人介绍,对留用公车挂上标志,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公车私用和政府官员利用职权继续占用单位留用公车,同时也方便市民监督。

  老百姓能辨私用车?

  但是,出发点是好的,并不能保证目的地是对的。

  “这年头爱显摆的人可不少,他们上路前把牌牌往挡风玻璃前一放,行路畅通无阻,经常横行霸道抢我们的道儿,也不知道他们是真执行公务呢,还是自驾出游。”有车一族黄先生提起这事就愤愤不平。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古南永教授认为,“公务”标识仅仅是一个示范作用,起宣传效益,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加执行公务的透明度。但是由于政务不公开,老百姓其实很难分清车上跑的公务车是否百分之百地是在执行公务。因此要做到完全的监督是不可能的。

  如果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做保障,公车私用的副效应会陆续冒出来。周超担心的是,多年来,人们对公检法的公务车标识已经习以为常,多一个“公务用车”标识,慢慢地,人们也会习惯。

  贴标签想说“我很牛”?

  在一些市民心中,其实还有另一层担忧:贴上标签的车所属单位都“很牛”,犯点小错的时候,他们一般都希望能够借这枚标签少点“挨板子”,比如在违章方面,这枚标签就打开了一条与交管部门通融的渠道。

  “把自己放到阳光下不应该被看作是有特权想法”,公务员张先生对此却有不同看法:“稍有差池很可能招来骂声一片。亮明身份实际上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

  但是,多位社会学者在就这一现象接受采访时均表达了与市民类似的担忧。他们认为“车标文化”的出现确与某些人的特权意识有关。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特权思想在有些人的内心深处仍根深蒂固,“想方设法突破禁令”、“希望把自己与普通百姓分隔开”,就是这种思想的自然显露。

  学者陈清华就提醒人们,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特权意识和特权思想并没有消失,尤其是在公共资源的支配方面。“公车标签化”,良好的改革愿望能否带来理想的结果,还有待观察。

  本报记者/童雯霞 实习生/史家陶 何金秀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