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一轮车业重组将成外资扩大权益的天赐良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09:44  中国经营报

  国资委要声势浩大地展开新一轮重组,汽车企业未来的命运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业内对于国资委“向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向中央企业集中”的重组原则,也出现各种解读。

  与此同时,一股力量正暗暗在幕后盯着国企重组大战却未被重视,这就是外资。以目前汽车产业的布局分析,外国品牌占有乘用车80%以上的份额,单靠国资大企业的微弱力量不可能单独完成国资委要求的重组,外资出钱和技术将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事实上,外资已经为此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希望从新一轮重组中捞到实际利益。

  这条暗线的作用不可忽视。

  市场看热 外资要权

  外资热衷于掺和国企的重组,首先源于它们对合资的重视,即从过去的卖技术赚钱转变为现在的只想搞合资。三菱公司最近向本报透露:“湖南长丰和福建东南将是三菱在中国的重要伙伴。在与长丰合资后,三菱不排除未来入股东南汽车的可能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字,未来将要合资的湖南长丰三菱品牌的销量已经是技术合作的北京吉普三菱品牌的两倍,前7个月卖出了1.2万台。看来,三菱将把战略重心转向两家合资企业——长丰和东南。

  三菱此举颇令人费解,因为一直以来三菱更像是一个在中国转让技术的推销员,对合资建厂没有兴趣。由于国内中小型SUV生产厂主要使用三菱的发动机,三菱仅靠沈阳航天发动机厂就可以实现稳赚。据统计,今年1~7月,全国SUV厂共生产了近10万台,其中沈阳航天向这些厂家提供的三菱发动机就达5.6万台,而这家公司去年销售收入也超过20亿元,挤入全国零部件三十强。

  据北京汽车研究所专家分析,现在三菱做出180度大转弯,重视起合资来,一方面是因为三菱已经正式脱离戴-克集团,今后要独立生活,而目前全球业务不太顺利的三菱认为中国市场可以放手一搏;另一方面是看到产业政策、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出台后,政策面基本稳定,合资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能够赚到两大利益:先赚新车销售,再赚包括维修、服务在内的渠道收益。

  还在马自达6大赚其钱的时候,一汽轿车曾表示“技术转让是最好的方式,双方权益可以很好的分开,马自达拿钱就行。”但是现在,战略发生了逆转,马自达和三菱都希望加入合资的行列。

  “一方面是政策的稳定性让它们更加重视中国市场;二是市场规模扩大后,外资开始重视话语权。”中汽咨询委员会专家称:“上海大众开始的时候主动提出不要销售权,广州标致在亏损之前外方也没有要求销售权。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变化,由于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销售渠道从原来的只见投入变为现在的赚钱机器。而此时的外方光靠技术转让费不能再支撑利润,因此外资转向两头——前端是新车组装的配套利润,外资死死把住配套选择权;后面是销售环节代理费和维修服务的利润。”

  但是,2004年大滑坡后,厂家造车成本被迫需要压缩,今年4月1日出台《构成整车特征管理办法》,大总成部件进口交零部件关税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两头中的一头被掐住,外资只能向销售利润要出路。而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销售渠道只能由整车厂授权,技术转让的外方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外资一定要想办法多合资,然后更多的在品牌销售上要求实际利益。

  有了对合资的重视,中方重组就不再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当进口品牌、合资品牌,或者过去多个厂家生产的合资品牌,在整车厂重组以后都在一家店里销售时,外资最盼望的局面就出现了。

  海外买壳 意在翻盘

  目前,通过买方身份参与国企重组的外资还占多数,但今年一些处境困难的外资也开始向积累了一定财富或者具有野心的国企投怀送抱,意在当卖家来扭亏。而一旦买下它的相关国企进入更大规模的重组程序,那么这些外资没准真的会咸鱼翻身。

  罗孚案已经风平浪静,然而,罗孚还梦想着鼓动南汽与国内其他企业的重组,希冀着从中再赚一把。

  “我们当初起意购买罗孚,主要是想通过罗孚发展自主品牌。”上汽集团总裁办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但南汽的突然购买和普华永道对罗孚价格的炒作,使得我们觉得这件事背离了我们的初衷而更有利于外方。上汽现在只要求把我们当初花6700万英镑购买的两款轿车和18款发动机的设计图纸副本归还给我们。”南汽击败上汽,赢得罗孚,最大的赢家还是英国企业。按照英国的法律,一旦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它可以不再还债,但是南汽必须保证罗孚在英国迅速恢复生产,并按照英国汽车工会的要求保证不辞退工人,不降低工资水平。

  “现在,帮助南汽卖地出钱的大股东江苏省国资主管部门有骑虎难下的感觉,因为要让罗孚恢复生产,设备从冷到热,至少需要上百亿人民币的资金。未来受英方汽车工会的胁迫,承担的会更多。”中国汽车咨询委员会的专家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汽或一汽能够提出接受南汽重组的建议,难以承受更大投入的江苏省很有可能放弃单独搞罗孚的念头,接受重组现实。

  这样一来,一汽和上汽就必须向南汽掏钱,以当年一汽投资45亿元重组天汽的手法来推演,无论谁收购南汽都不会少于50亿元,因为南汽还有商用车,而天汽当时只有经济型轿车。这样的重组对外资来讲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仅掏钱的人会增多,外资的生产基地和市场也能得到延伸,罗孚自然会喜上眉稍。

  但上汽和一汽头脑并不热,没有积极地配合重组。对于此前传了近三年的上汽与南汽重组案,上汽总裁办负责人便给予了断然否定。而近期关于一汽和南汽的重组案又开始被炒作,如果这一方案出现可能,菲亚特、罗孚这些外资就马上都拥有了通过重组帮自己翻身的机会。而当它们通过一汽这一踏板掌握了销售网络的时候,国企的利益安全也将受到挑战。“我们没有和南汽重组或者购买外资的计划。有的人海外并购,有的人上市重组;有的想要钱,有的想要品牌。但是我缺钱吗?”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对本报记者讲:“重不重组还要看企业自身的情况。再这样炒作下去,这个产业是要出大问题的。”张召虎

(编辑:卿钦)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