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吉普挑战沙漠之旅-科尔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13:54  新浪汽车




  挑战沙漠之旅 & 浪漫草原之旅

  线路提供:阳子

  线路长度:1,500 KM

  线路日程:7天

  线路途径:1500 km

  北京-承德(240km)-赤峰(326km)-翁牛特旗(86km)-布日敦(22km)-勃隆克(20km)-阿日山(10km)-奈仁哈图(16km)-查干诺尔(16km)-独石(28km)-巴林右旗(18km)-阿斯哈图(80km)-热水塘镇-克什可腾旗(90km)-经朋-红山军马场(108km)-机械林场-北京(430km)

  具体行程:

  Day1

  北京-赤峰-翁牛特旗

  Day2

  翁牛特旗-布日墩-勃隆克-阿日山

  难度高的沙地越野路段,晚间沙漠内扎营

  Day3 & Day4

  阿日山-奈仁哈图-查干诺尔-独石-巴林右旗-阿斯哈图―热水塘镇

  穿越河流、欣赏石林景色、热水镇洗浴并住宿

  Day5

  热水塘镇-克什可腾旗(90km)-经鹏镇-内蒙大通道-207-张家口-北京

  资料:

  【小资料】科尔沁沙地

  如果你走进赤峰的科尔沁沙地,就会发现在茫茫的沙海中有无数个星星点点的水域,半月形的沙湾,鲸鱼一样的沙垄,一个个明镜似的水泡子,构成了许多神秘的响沙和丰美的绿洲,这是因为沙地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涵养水源。干旱地区降水非常稀少,而且大部分又返回了天空,而在沙地里,由于它的浸透非常好,使降水全部迅速渗入地下,沙土颗粒粗,毛细现象不明显,水分不易蒸发,因此,沙地就成了天然的储水库。在沙地中生长的植物又很容易从沙土中吸收水分,储藏在沙地中的丰富水源,给沙地植物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沙地中就形成了许多的绿洲。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东部,总面积13800多平方公里。历史上,科尔沁沙地的裸露部分并没有象今天这样大,它主要是以草原、湿地的状态存在着,而且它的名字叫科尔沁草原,现在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历史了。造成科尔沁沙地大面积裸露,主要就是人为的原因,包括河流的截流、过度放牧、草原开荒以及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植树造林等。

  在科尔沁沙地区域,历史上曾经流传着非常动人的故事,这里曾经孕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契丹族。契丹民族就是在这个区域中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在公元916年建立了一个统治中国北方200多年之久的大辽帝国。后来,在金代、元代和清代时期,各少数民族仍然继承着契丹民族的优秀传统,他们逐水草而居,应时令而迁,使科尔沁草原一直保留到上个世纪初。如今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向人们说明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红山文化期,科尔沁沙地是一个植被繁茂的草甸草原、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整个科尔沁沙地土壤肥沃、植被发达,先民们就是在这里创造出光辉灿烂、深得世界学术界瞩目的红山文化,被称做“中华第一龙”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历史的玉龙就出土在这里。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期,科尔沁沙地上普遍覆盖着黑砂层或黑土层,而且比红山文化期更为普遍,反映出夏家店下层文化期科尔沁沙地植被非常发达,许多地区生长出茂密的森林。进入夏家店上层文化期,科尔沁沙地上的植被出现一次波动,森林草原的面积开始退缩,流动沙丘的面积开始扩大,但还是没有连成片。战国以后,科尔沁沙地的植被逐渐恢复,到了东汉时期,这个区域已经绝大部分被固定的沙丘覆盖,整个科尔沁沙地是一片广袤的水草丰美的草原,应属于森林草原相间以疏林和草甸草原的自然景观。

  魏晋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老哈河下游大湖的消失等原因,出现过一次沙化过程。虽然这一过程是局部的,但这对潜伏性的沙地打开了一个缺口,导致沙化蔓延,出现了片片沙漠,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下游以南和老哈河沿岸,整个科尔沁沙地呈现出干漠草原、草甸草原、疏林草原与森林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北魏以后,科尔沁沙地现象逐渐退缩,植被逐渐恢复,隋唐之际,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基本上固定下来,到了唐代中晚期沙地地表已被一层发达的植被覆盖,呈现出森林草原、疏林草原和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为契丹人在这里开发建设提供了条件。

  辽代的科尔沁沙地仍然是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的地区。辽王朝充分利用了这片土地设立了一些州县,科尔沁沙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农田蔽野、道路纵横、城廓相望的景象。随着沙地区域开发面积的不断加大,大面积的沙化现象也开始出现,到了辽代晚期,科尔沁沙地沙化面积日益扩大。公元1089年,苏辙使辽时曾这样描述科尔沁沙地: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辽代200多年,是科尔沁沙地变化最大的时期,生态环境从森林草原、疏林草原、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退化为疏林草原与草甸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个别地区出现流沙。到了金代,科尔沁沙地与唐代时相比面目全非,呈现植被破坏、流沙泛起、风沙蔽日、行路艰难、人民离散的现象,生态环境出现疏林草原与干漠草原相间的自然景观。金代可谓是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沙漠化最严重的时期。

  13世纪以后,随着元、明王朝的建立,统治中心南移,科尔沁沙地基本上成为了蒙古族的活动区域,其经济活动是以游牧为主,大大地减轻了科尔沁沙地的压力,天然植被得到了恢复。到了17世纪清初时,这里又变成了宜牧的优良草牧场,清代不少的围场和牧场都分布在这一区域。18世纪中叶以后,清*推行了放荒招垦耕种政策,开始了科尔沁沙地又一次大规模的农垦时期。清光绪年间,赤峰地区也全面地实施了放荒招垦,敖汉旗就是在那个时期进行大面积农业开发的地区之一。放荒招垦开垦无疑会破坏天然植被,从而导致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形成,如今我们在科尔沁沙地区域所见到的广泛分布的流动沙丘大多都是因那个时期大面积农业开荒造成的。它使许多固定或半固定的沙丘出现了裸露,使零星分布的沙丘连成了片。

  通过历史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科尔沁沙地的变迁主要是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退化区域要想恢复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2001年在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采取了有利于科尔沁沙地恢复的做法,即采取移民、围封、禁牧等措施,把一些退化严重的区域封闭起来,使这些区域获得一个天然恢复的机会。阿鲁科尔沁人把它叫做“用自然的力量恢复自然”,这种做法非常有效的。近三年来,在三千多平方公里的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内,许多退化严重的地区已经被大片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所覆盖,碱滩也开始变成了绿洲。

  科尔沁沙地经过了历史上的几次大起大落,现在又出现了许多生态退化的现象。如果我们能够按照沙地的自然规律对待它,它可能就会朝好的方面转变,因为这里蕴藏着大量的水源,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只要我们保护好这里的水源,只要我们打消那种急功近利、改造自然的错误做法,科尔沁就一定会回到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状态中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