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为什么要出台《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它对行业、对消费者有什么意义呢?记者近日采访了交通部公路司车辆处蔡团结副处长。
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出台
交通部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推出新法规呢?蔡团结指出原因有三。
第一,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原来的《汽车维修行业管理暂行办法》是一个部门文件。部门文件在行政许可法出台之后,所设定的行政许可条件已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了。现在,必须按照新的法律要求进行调整。
第二,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相关条款的细化。道路运输条例对维修经营有特殊的要求,对汽修企业的经营行为、许可、管理、人员要求和设施设备,都有专门的原则性的要求,这些要求必须细化。《规定》即是这种细化的具体表现。
第三,维修市场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以维修运输车辆为主,现在私人用车越来越多。
维修价格不会增加
针对消费者对《规定》实施之后维修价格会增加的顾虑,蔡团结副处长明确表示不会。
他说,《规定》打破了原来的垄断局面。为什么3S店、4S店的价格那么高,就是因为配件价格高、工时费高。《规定》要求原厂件、副厂件、维修件都要明码标价。消费者根据车和消费档次自由选择。《规定》要求工时定额、工时单价必须公开。公开的情况下就能形成一个很强的市场引导信号。比如,这个汽修店修一个车轮的工时费要20元钱,另一家则只要18元钱,在保证维修质量的情况下,老百姓经过比较,肯定会去便宜的这家。如果还有企业再去提价,那是不明智的。
还有就是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车修完后,汽修店必须开具结算发票和结算清单,说明到底维修什么项目了,维修费多少,用的是什么配件,配件价格多少。所以这种情况下如果有的店搞坑蒙拐骗,谁都能看得见。
不过,蔡团结还专门提到,《规定》对路边店、不正规的店冲击比较大,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汽修市场的短缺,形成暂时的价格上涨局面,不过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
部分条款可能滞后执行
“现在关键是执行。”他表示。
《规定》明确了政府管理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经营者的禁止条款、以及对违法违章者必须重罚。行政处罚法实施之后,对企业进行处罚,必须有证据和理由,而且要求正规的执法人员两个人同行,执法时必须出示交通部统一监制的执法证件。
另外,《规定》是6月签发的,8月1日正式实施。竣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期等主要规定肯定能按时实施,但有一些则需要滞后执行了。
比如,人员管理。全国考试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只有等考试制度建立起来了,相关条款才能执行。这里还有个管理的接轨问题。毕竟政策调整过程中,它的信息平台要调整,地方上的相关规章制度也要进行相应调整。不可能8月1日一到,就全面实施《规定》。这不现实,也不科学。
本报记者 贾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