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车市让美国车望而却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 14:58  青年体育报

  美国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顶尖强国,被誉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汽车企业也是最早与中国实现合资生产汽车的捷足先登者(北京吉普),同时,美国更是三大汽车集团悉数聚齐中国的国家。但在中国汽车产业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不仅在拥堵日甚的大街小巷很难看到地道的美国车,且能够在中国实现国产的纯正美国车则更是寥若晨星。

  这是美国汽车地位的动摇,还是中美汽车文化观念的水土不服?近年来一系列现象正在明白无误地向业界表明,美国式的汽车文明正在期待一次凤凰涅磐式浴火重生。

  7月25日,作为美国汽车在中国第一旗手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又喜添新丁——雪佛兰乐骋。按照通用汽车一惯的表述,雪佛兰AVEO系列是通用汽车旗下在全球市场热销的一款小车型,其原型为通用大宇品牌之下的Kalos。这样的表述一直以来都让中国消费者有些不快,首先不是中国人不能接受韩国车,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中国消费者的不快是对通用汽车如此这般乱点汽车家谱不能理解,特别是大宇品牌曾经与中国人是如此地接近。

  通用汽车是世界第一的汽车巨人,也是美国汽车的代名词。上海通用成立后,在连续推出两款纯粹的美国车——别克世纪和GL8(在美国为雪佛兰万程)之后,就再也见不到纯种美国车的影子了。此后通用汽车在中国相继问世的赛欧(德国欧宝)、凯越(韩国大宇)、SPARK(韩国大宇)、荣御(澳洲霍顿)等均不能算纯正的美国品牌,只是到了2005年,上海通用才又推出了通用旗下的高档品牌凯迪拉克。而随后上市的景程及日前上市的乐骋就更是地地道道的韩国大宇车型。客观地讲,通用在中国所以要推出凯迪拉克,恐怕其品牌的象征意义要大大高于其市场规划,因为近两三年内,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很难超过5000辆大关。

  美国的另一大汽车巨头——福特汽车在中国的车型战略则来得更加干脆,即从一开始就只引进纯粹的福特欧洲车型,包括嘉年华蒙迪欧和不可一世的福克斯。当然,引入福特控股的马自达汽车也是福特汽车在中国更加明确的发展思路。对于福特的这种做法业内鲜有微词,且有褒扬。

  而作为美国传统三大汽车之老三:克莱斯勒汽车则长期以一款JEEP车型在中国独撑危局(当然,其间北京吉普还引进了三菱公司的两款SUV),其市场绩效一直萎靡不振。这样的市场表现甚至让其后来的新东家——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的大门前也不得不犹豫再三。

  美国传统汽车产业,大多依靠油耗更高的卡车、皮卡和SUV等车型来赚取利润,而小型家用轿车并不是美国汽车企业的强项。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日本丰田为代表的日系汽车高举“质量、经济、低价”大旗相继深入美利坚腹地之后,美国汽车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城堡就开始显露出捉襟见肘的内伤,再加之以品质、技术和更完美工艺见长的欧洲汽车的腹背深入,更让美国汽车双面受敌而大伤元气。

  上个世纪末期,受全球经济低迷,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世界汽车业大行兼并之风。借此良机,美国汽车以其世袭的规模优势,先后将欧洲、日本、澳洲的一些汽车企业收编麾下。试想,如果通用汽车不曾收购欧宝、萨博,其通用的欧洲战役无从发起,而如果没有收购韩国大宇,通用汽车的中国战略也将举步维艰。福特汽车如果没有了沃尔沃、马自达、捷豹等新成员,福特今天的日子将大变颜色……

  客观地讲,当今美国产业文化仍然象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一样,是一种“先锋突击队式”的文化,他们更热衷于全新的发现,而很难完全静下心来将一门“手艺”做成绝活。汽车产业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在美国汽车最辉煌的年代,美国人财大气粗,优势意识无以复加,不知能源匮乏为何物。时至今日,尽管美国财大气粗未能改变,但能源短缺却已经迈进每个家门。过去那些宽大、辎重、大排量的美式汽车在世界汽车一片节能环保的呼唤声中,让人越看越不是滋味。这同时也决定了纯正的美国车不仅在中国门前难以抬脚,就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门前恐怕都会犹豫不决。

  美国汽车正在寻求突破,但在经济适用方面已经被日韩汽车赶超;另一方面,在豪华与工艺方面又让欧洲汽车抢了先头。由此而看,纯种美国汽车的嬗变将是痛苦的。通用汽车新任总裁瓦格纳表示:“挑战永远会有很多。我们当下在美国面临的情况比较严峻,主要是结构问题所致。”

  然而,记者相信,美国仍旧是一个极富创新精神的民族。在新能源变革挑战中,美国将人类带进一个“人人能象鸟一样独自飞翔的时代”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要重新确认美国车的形象则很难。

  本报记者 铜车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