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养护品市场增长迅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1:13  新京报

  中石化、固特异、日本黄帽子、德国博世等纷纷大举进入

  中石化最近吹响了进军汽车养护品市场的号角。其旗下长城润滑油公司一举推出五大类53个产品的汽车养护系列。这些产品从车内到车外,几乎覆盖了全车内外所有关键部位的清洁和养护。“车逢喜世靓如新。”这个被冠以“喜世”品牌的养护系列被中石化寄予了厚望。“它将有助于延伸长城润滑油的品牌价值。”中石化润滑油公司副总经理李亮耀表示,“迈入汽车养护品市场,我们考量并准备了两年多。”与此不谋而合的是,世界轮胎巨擘固特异7月初也在上海设立全新的销售服务中心。固特异授权服务中心眼光也不再局限于轮胎的换装,3M防爆膜、BP机油等也登堂入室,成为服务中心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将服务延伸到汽车维修养护的方方面面。”固特异新任大中华区董事长曾新生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汽车养护品市场2002年产值达到1万亿美元,而在我国2004年汽车养护业产值也已经达到了370亿元人民币,而今年更有望突破500亿元。这与日渐萎缩的整车市场利润形成鲜明对比。

  “以养代修”促养护品市场繁荣

  业内普遍认为,汽车养护市场的成熟是汽车产业整体成熟的重要标志。当“三分修七分养”观念深入人心时,也就是汽车养护市场繁荣时代的到来。

  汽车养护业的发展无疑是以一定汽车保有量为基础的。在我国,2004年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突破500万辆,汽车的社会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占半壁江山。如果每部私家车每年花在汽车美容养护上的费用为2500元,汽车养护业的市场规模也将超过300亿元。一个年产销百万辆的汽车制造业为汽车养护业的成熟提供了平台。

  事实上,成熟的汽车市场中日常保养早就代替了不得不到最后才进行的汽车修理。在美国,汽车服务业的营业额早就远远超过整车销售额,其中又以汽车美容养护业的产值居多,占到美国整个汽车维修行业营业额的80%.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私车保有量的攀升,“以养代修”的使用观念也正在国内日益形成,汽车养护方面的消费在呈水涨船高之势。这也是为什么诸如中石化、固特异这些企业争相看好汽车养护业的原因。这种苗头早就在去年甚至前几年就已经显现,不过更多的是体现在汽车养护业渠道建设方面,如日本黄帽子、德国博世等争相建立扩展一系列的汽车美容养护连锁机构,悄然培育与等待着这个市场的成熟。

  尚处初期自由竞争阶段

  “汽车养护行业在我国尚处初期自由竞争阶段。”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马林聪认为,国内生产制造汽车养护品的厂家不少,但规模大、品种全的企业很少,汽车养护业无论是从产品质量还是从提供的服务质量上来说,都难以令人满意。

  事实上,与国际成熟的市场环境相比,国内汽车养护行业显得有些混乱无序。

  行业整体缺乏标准,各种产品充斥市场,鱼龙混杂,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均难以衡量。而且消费者经验也远未成熟,难以自行做出正确地选择和判断。

  “市场无限广阔但标准失位,消费者需求巨大却缺乏经验。”一位长期从事于汽车养护行业的人士表示,巨大的反差使得中国汽车养护市场难以在起步阶段获得更为健康、有利的发展环境。而市场规则的相对无序,其实也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承担了更多风险。“一起步就显得有些混乱。”马林聪如此概括汽车养护业的现状。

  养护品市场将爆炸性增长

  马林聪认为,一方面政府有不可推卸的制定行业标准的责任,另一方面如中石化这样大企业的介入将有助于行业标准的形成,有利于市场的规范。

  事实上,中石化方面也意识到了汽车养护是一个相对陌生且尚未成熟的市场。按照长城方面的想法,进入汽车养护业是着眼于至少未来10年的利润增长而不仅限于当下的利润得失。

  中石化润滑油长城分公司负责人表示,中石化拓展业务领域是基于长远战略眼光来考虑的。他认为,一方面,汽车产业的利润分配将越来越趋向于从售前向售后、从制造向服务倾斜。为了在今后10年甚至20年能够始终保持高利润和高增长,养护市场自然成为长城的必争之地,并可借此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长城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布局。

  这位负责人也表示,汽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从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是增长态势。届时竞争将更为残酷,而对手也必然是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本报记者涂梅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养护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