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正文

德国大众惊曝高层腐败丑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 10:25 北京青年报

  沃克尔特哈尔兹

  近日,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公司接连曝出惊人丑闻:先是大众子公司斯柯达的一名官员建立影子公司操纵大众的多个海外合同,并在印度和安哥拉收受回扣;接着又有报道称,大众公司管理董事会用豪华度假、应召女郎以及容忍腐败等手段拉拢贿赂工会领导层,以赢得他们对公司决策的支持。目前德国的布伦斯威克州检察院已着手对大众
的这两起丑闻展开调查。有媒体认为,由于涉案的大众高管与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有牵连,因此大众的腐败丑闻将会对施罗德的9月大选带来负面影响。

  两名高管接连辞职引出惊天丑闻

  7月4日,在大众汽车集团的总部———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沃尔夫斯堡,大众总裁毕睿德博士接待了一批不速之客———来自邻近的布伦斯威克州检察院的几位检察官。几乎是同时,来自美国著名的会计公司毕马威的几名审计师也应毕睿德的聘请来到大众集团开始对公司进行内部审计。

  大众,这个德国最大的汽车公司,一下子陷入腐败的丑闻漩涡之中。

  其实早在上个月,大众公司的腐败丑闻就已显露端倪。6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的捷克子公司———斯柯达汽车公司人事主管赫尔穆特·舒斯特突然辞职。当时就有德国的一家媒体报道说,舒斯特辞职是因被指控受贿。报道称,舒斯特原是斯柯达公司董事会成员,在斯柯达公司任人事主管。此人不仅从印度和安哥拉的供货商那里大肆收受贿赂,而且还注册了6家国际性的公司,这6家虚假的公司还有一个控股公司名叫ImpesaSA,其总部设在瑞士。舒斯特就利用这个影子公司网络来操纵大众的多个海外合同,进行诈骗。其中至少一个影子公司的收入被用作供养他在布拉格的一名情妇。

  就在舒斯特的丑闻刚刚暴露不久,6月30日,大众公司的另一名高管———大众汽车公司劳资委员会的主席克劳斯·沃克尔特在任期届满9个月前,也提前宣布辞职。这位62岁的大众汽车公司的工人领袖告诉工人们说,他辞职是因为年龄原因。他的职位将由他的助手伯恩德·奥斯特劳担任。

  在由其律师发出的声明中,沃克尔特说,他后悔从舒斯特和另一个大众雇员那里接受了一个商业建议,他们两个人都因为欺诈而被州检察官调查。

  沃克尔特否认有违法行为。他说,“在这项生意中我没有收到任何金钱上的好处,也从没有允许其他人这样做来损害大众的利益。”他还表示他将为检察官的调查提供协助。

  但是,有媒体却说沃克尔特的辞职与舒斯特的吃回扣案有牵连。随后,更有一家德国小报爆料称,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公司用豪华度假、应召女郎以及容忍腐败等手段拉拢贿赂工会领导层,以赢得他们对公司决议的支持。7月7日,德国以严肃著称的《法兰克福汇报》也报道说,大众公司买单,让一名脱衣舞女郎从葡萄牙里斯本飞往法国巴黎,供公司劳资委员会的两名成员娱乐。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大众汽车公司的大股东———持有大众汽车18%股份的下萨克森州州政府对此反映强烈。州政府呼吁布伦斯威克州检察院要对大众的腐败丑闻进行彻底调查。下萨克森州经济大臣、大众公司监事会成员沃尔特·希尔奇表示:“很明显,犯罪活动正在进行。这正可以解释,为什么审计工作要与布伦斯威克州检察部门的调查同时进行。”大众人事主管哈尔兹成众矢之的

  而让媒体更为关注的是,这两起丑闻的主角———舒斯特和沃克尔特都与大众公司人事部主管彼得·哈尔兹有密切联系。而哈尔兹在德国汽车工业界和政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德国总理施罗德的顾问,曾为施罗德设计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方案,虽然方案并不受欢迎,但他与施罗德的关系非比寻常。

  目前大众公司拒绝对调查发表评论,仅表示有关舒斯特和沃克尔特的证据材料已上交布伦斯威克州检察院,并表示哈尔兹仍是大众的人事主管。但是,下萨克森州州长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却不愿放过哈尔兹。沃尔夫本人也是大众监事会成员,他表示,由于大众IGMetall工会老板皮特斯的指控,哈尔兹将不会被排除在调查之外。皮特斯也是大众监事会成员,他在公司董事会上明确表示对哈尔兹不信任。

  哈尔兹的问题是,他是否参与了或者知道他部门的违法行为。因为哈尔兹的同事、大众汽车公司人事部前成员约阿希姆·格鲍尔也被指控贿赂工会成员。据媒体报道,在2003年秋天,大众汽车公司执行委员会和劳资委员会在里斯本举行会议时,一名高层管理人员找到格鲍尔,让他从当地一家夜总会“找个小姐”。格鲍尔随后将一名小姐送入这名管理人员的酒店套房。

  也许是对这名小姐的表现感到满意,2003年12月她又被召到巴黎提供“服务”。格鲍尔安排了这次旅行,用公司的信用卡付账,去机场接机,然后将她直接送入乔治五世饭店。

  哈尔兹否认违法,但是人们普遍猜测他仍然不可避免地要辞职,因为他与丑闻主角的牵连已使大众董事会蒙羞。上周就有一家德国报纸报道说,大众的由7名成员组成的最高决策机构———管理董事会曾为劳资委员会领导人去巴西和其他国家旅行、包括找应召女郎的“寻欢之旅”埋单。哈尔兹为劳资委员会成员支付了“黑支票”以换取支持,他还明确指令为劳资委员会成员的商务旅行提供现金,并且要求花销不入账。

  这次旅行的组织者,哈尔兹的同事约阿希姆·格鲍尔已被调查,检察官指控他欺诈和滥用信任。哈尔兹认为指控是“荒谬的”。他说,董事会成员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事情,董事会也没有人同意这种做法。

  但是舆论却普遍认为大众管理董事会有这样做的动机,那就是为了获得雇员代表对强硬的公司政策的支持。去年秋季,大众与它的工会组织IGMetall就曾达成协议,工人们同意以28个月的工资冻结来换取7年的职业保障。

  检察院的发言人表示,他们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大众的两名前官员,不包括哈尔兹或者其他董事会成员。但是他说当有新证据出现时,检察院也会加以考虑。

  贿赂和其他的腐败行为在德国汽车工业中并不鲜见。今年,梅赛德斯销售公司总经理就曾因私用公款而辞职。大众丑闻的不同之处在于被指控的人员多在人事部门,而非那些贿赂更易横行的采购和销售部门。这正是哈尔兹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大众声誉与工会体制遭重创

  大众的贿赂与腐败丑闻给大众以重创,它不仅会威胁到大众这个德国最有影响的公司的声誉,而且还影响到德国汽车工业中的工会体制存在的合法性,同时对德国总理施罗德的连任竞选都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大众,原是一家国有企业,它生产的大众甲壳虫曾成为德国经济奇迹的象征。虽然大众现在是个股份公司,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属国有,下萨克森州不仅拥有大众18%的股份,而且还出台了一项已实行44年的特别法律,这项法律保护大众不被有敌意的外国公司收购。正是大众的这种半国有性质造成了它在管理上的漏洞,为滋

  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由于丑闻的暴露,大众已决定推迟在印度和安哥拉建立新工厂的计划。

  分析家认为,除了高层人士的风险之外,这一丑闻暴露出大众公司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大众这一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它给工会和工人代表在帮助掌控企业方面以相当大的影响力。这种很高的权力甚至以德国相当温和的劳资标准来看也是不平常的。德国某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登赫弗表示,“这种情况在德国工业的其他任何地方我都没有看到。这一丑闻表明这种管理方式存在巨大危险,它们需要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工会享有的权力为各种滥用权力和权力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它也破坏了大众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那些公司更多只被纯粹的商业利益所驱动。

  腐败问题专家认为,更大的问题是,大众是否会改变它的公司管理体制。“透明国际德国”,一家研究腐败问题的非赢利性机构副主席布鲁姆堡表示,大众是公司和工会各自独立,这种独特的结构,导致了对正义的扭曲。有分析家认为,这一丑闻也许会帮助大众总裁毕睿德发起一场重振大众的运动。

  但是也有人为大众的现行管理体制进行辩护。德国社会民主党贸易委员会的领导人朱特纳认为,不能因为一个贸易工会成员有违法行为就认为整个工会与董事会共同决议的体系就必须抛弃。“总之,你不能因为一个商人拿了钱,就怀疑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然而,无论如何,此刻最为艰难的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德国大众。正当大众上下一心为阻止其在中国和美国市场销量下滑而实行严厉的成本控制计划时,接连的回扣与贿赂丑闻就接踵而来。此时大众的员工们还在沉默中坚守着。上周,大众品牌经理伯哈德在致员工的一封信中说,“公司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它正在为提高产品质量而努力前行。”

  大众公司劳资委员会的新任主席奥斯特劳在一个声明中说,“我们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包括法律手段进行自卫。大众的劳资委员会不可能被收买。”大众丑闻已波及德国政坛

  此次大众丑闻的影响已波及到德国政坛,并将对政治有长远的影响,因为哈尔兹是施罗德的盟友,他在政界是以一个彻底改革摇摇欲坠的劳动力市场计划的制定者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大众丑闻已成为德国政坛的一个谈资。希望将施罗德与他的社会民主党赶下台的保守派已抓住这个丑闻大做文章,把它当作德国危机四伏的陈旧的工业政策的一个案例。

  施罗德与大众有着长期的关系,他在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时曾是大众监事会成员。而下萨克森州现在处于反对派基督教民主党的控制之下,该党已大声疾呼要对大众和哈尔兹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现任下萨克森州州长克里斯蒂安·沃尔夫表示,哈尔兹和其他人要表明自己清白是不可能的。沃尔夫目前在大众董事会中占据着施罗德原先的位置。

  在柏林,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不会使自己陷入有关大众的议论中,但他对哈尔兹的富于创新性的政策表示赞赏。

  布伦斯威克州检察院的新闻发言人已表示,对大众的调查不会是几周,而将持续数月。9月份施罗德就将进行谋求连任的大选,大众丑闻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对施罗德的竞选产生怎样的影响,各国媒体和德国民众正拭目以待。

  作者:唐柯



汽车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