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汽车养护专题 > 正文

汽车自燃要学会自救(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08:11 华商网-华商报

汽车自燃不要惊慌,学会自救很重要

  夏日高温,街头汽车自燃频发。专家分析,天气酷热、车辆问题、驾驶员素质不高,是车辆自燃频发的三大诱因。据记者不完全调查发现,七成新司机竟从未打开过汽车引擎盖,一旦爱车自燃,势必束手无策。

  分析

  自燃频发三大诱因

  酷热

  烈日当空,又一个高温日。老李抹了把汗,来到露天停车场,此时他的桑塔纳已经在阳光下暴晒了4个多小时。打开车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这简直像火炉啊!”老李抱怨着发动了引擎,此时车厢内温度超过40℃,而他却不知,引擎盖内的温度很快将达到100℃,足以使油管软化泄漏。

  汽车服务中心高级技师刘有明告诉记者,天气炎热是车辆自燃的一个诱因。他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辆长时间露天停放的车辆发动,几分钟后,用专业温度计测量,显示为72℃。刘先生说,如在高温下长时间行驶,引擎盖内温度过百,毫不稀奇。

  温度过高,会使得一些塑料零件软化变形,如有漏油,就可能起火燃烧。但与此相比,对车辆造成更大威胁的是长时间使用空调,导致线路负荷过大因此引发“线烧”。刘先生说,发生自燃的车辆80%%都是由线烧引起的。

  在高温天驾车,空调必不可少,于是车内的冷凝风扇就转个不停,冷凝电路在高负荷下逐渐变热,最终衍变为“线烧”。若“线烧”未得到遏制,遇到漏油或者烧到油路,则发展为“油烧”,这时局面就很难控制,车辆自燃也将无法避免。

  老车

  如果说天气炎热只是一个诱因的话,那么这个诱因单独引发车辆自燃的可能性很低,而且易于防范。但如果车辆老化或保养不当,情况就很难预料了。

  “有些客户为了省钱,一年只做一次车辆保养,而正常情况下,3个月就该做一次。”刘有明告诉记者,现在有许多司机,特别是私家车新驾驶员,缺乏保养意识。他们认为车能开就行,等有问题了就送修压厂。面对这些客户,刘有明颇为头痛:“打开引擎盖,都是老化的管线。一些零件坏得实在厉害,这些客户还不乐意换,其实他们省的每一分钱都会留下隐患。”

  除了缺乏保养,擅自改装线路也是引发车辆自燃的一大原因。刘有明说,有些驾驶员自己去改了车,变更了线路结构。而另一些人,则是在小车摊修车,对方为了省事,往往加根线了事,看上去是修好了,但线路结构也被变动了。如此一来,若新线路安装不当,就会引起短路,造成“线烧”。

  为此,刘有明提醒驾车族,从硬件上杜绝自燃的可能,首先要注意车辆保养,在规定保养行驶公里数达到后,立即到专业修理中心维护。其次,不要轻易改变车辆线路,尽量不要在小车摊修车。同时,要抛开“新车不会自燃”的误区,若缺乏保养、使用不当,新车也有可能自燃。

  新人

  杨女士去年7月拿到驾照,现在实习期刚满。平时,她开着心爱的蓝色宝来上下班,车技已经练就得有模有样。但前两天她在上班途中,仪表盘突然显示水箱缺水,杨小姐一愣,一时不知所措,因为她不知道怎么打开发动机盖,也不知道怎么加水,无奈之下只好叫来了修理工。

  刘有明表示,像杨女士这种情况在新驾驶员中非常普遍。他曾遇到过一名新手,在水箱中加机油,在油箱中加水。“真的是只会开车,但一点也不懂车。”刘有明苦笑道,这些新手连最简单的故障都无法处理,更别指望他们在车辆自燃时能够自救了。

  调查

  七成新手不会开车盖

  在一个停车场,记者采访了30名司机,其中20人为驾龄在3年以下的新手,他们中有14人表示不知如何防范或应对车辆自燃。相比之下,另10名老司机则显得有经验得多。

  李先生,23岁,媒体从业者,驾龄2年。他告诉记者,2年来自己从来没有亲自开过引擎盖,每天他只是把车开出去又开回来,最多去加个油。他认为,车能开就行。至于灭火器,他虽知道放在哪里,但不会使用。

  张女士,26岁,公司职员,驾龄1年。张小姐认为,女生是不该干修车这样的粗活的,因此每次车辆出现问题,她都会坚持开回家,然后让丈夫负责善后。

  反思

  驾校是否该加课

  采访中,一位新驾驶员说,他以前在学车时,理论考试时有一些车辆修理方面的知识,但只是一笔带过。在驾校学习中,教练主要教驾驶,维护修理车辆则教得很少,由于考试不涉及到这些知识,他们也没兴趣学。

  一位驾校教练则向记者表示,学校对学员的驾驶技术有严格的要求,但对于维护和简单修理方面则没有具体的规定。她有时会向学员传授一些相关知识,还教学生们使用灭火器。“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毕竟大多数人只是想学会驾驭一种交通工具,而不是想真正了解它。”这位教练显得颇为无奈。 辛晨



评论】【汽车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