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谨慎难避车祸突如其来 交通安全成社会心理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1:09  新闻午报

  6月28日,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与PSA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在北京世纪坛共同举办了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围绕如何减少我国交通事故,促进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汽车制造、医疗救护等与交通安全相关行业的跨行业探讨交通安全的途径和方法而展开,来自北京、广东、湖北等地的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研究和管理专家共同与会,对相关议题进行研讨。

  汽车安全技术不断被运用

  汽车安全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汽车厂商投入重金研究的一片领域。PSA集团创新和质量部主任高健平指出,PSA每年的研发资金有10%便是用于安全性能的研发。目前在PSA车型上,也有一些最新技术运用到安全领域。

  紧急呼救系统能将驾驶员和专业救援平台联系在一起,比如发生事故时,可以手动或自动方式,通过专门的安全GSM网络,向救援平台发出一个包含车型标识符、电话号码和精确地理位置的信号。工作人员再将这些信息发给事发区的救援部门。这一紧急呼救系统有利于迅速进行救援,节约救援时间。

  而道路条形码是在路上画上几条间隔不同的白线,类似于商品的条形码,这些白线可将道路信息传给车辆。道路条形码可向驾驶员发出上百条不同的信息,提示道路符合,甚至是道路设施的辅助信息或迫在眉睫的危险情况。这种方法简单而易于操作,法国领土整治和运输部公路局正在对PSA的这一最新技术进行研究。

  当然除了这些需要不断研发的最新安全技术。PSA车辆安全部主任杜万德指出,每辆新车在投产前都应该经过各种严格的测试,从弯道试验到碰撞测试,均不可缺少。

  中国每天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

  相当于一架波音飞机发生事故

  暨南大学王声氵勇教授指出,每年全世界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每天车祸死亡3000多人,受伤5000万人,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第10位死亡原因;每年损失为5180亿美元,每个国家的道路交通伤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

  中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是中国男性居民和城市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在1951~2001年这51年中,中国道路交通伤害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趋势尤为明显。1951年中国机动车数量才6万多辆,1980年突破了200万辆车,1990年1500万辆,2001年6800万辆,2003年达到9000万辆;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数、死伤人数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中国目前每天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约在300人左右,相当于一架波音飞机发生事故。

  驾车者个人责任不可推卸

  驾驶员或路人的过失等人为因素,是道路交通伤害的重要影响因素。人的因素中90%是由机动车驾驶员所致,事故责任者中汽车驾驶员占了半数以上,其次为摩托车驾驶者。肇事原因可以归结为措施不当、疏忽大意和超速行驶。中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王正国教授指出,司机酒后驾车是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睡眠和疲劳驾驶也容易发生事故。英国有研究表明,驾车时想睡觉,或是头一天夜晚睡眠时间在5小时以内,或是在夜间2点至5点驾车,发生伤亡车祸的危险性会增加19%(15%~25%)。打瞌睡占事故的比例,美国是1%~3%,法国是10%,澳大利亚是33%。中国疲劳驾驶事故数1996年~2002年分别占1.40%、1.50%、1.42%、1.15%、1.01%、0.81%和0.84%。

  此外,驾车者的车速也与安全息息相关。已知车祸致伤几率与车速平方成比例,而死亡几率与车速四次方成比例。高速行车不仅增加危险,而且增加了能源消耗、车辆磨损和环境污染,同时对路面质量的要求更高,因而耗资更大。由50km/h加速至80km/h,被撞击的行人致死几率会增加7倍。

  安全意识不可缺少

  传统的道路安全观念认为,交通事故通常都是道路使用者个人的责任。事实上,有许多超越了人们自己控制能力的因素,在交通伤害中起作用,例如道路或机动车设计不良。现代化社会中,无论是城市或者乡村,道路交通不安全的隐患日益增多,人们已难以主宰自己在出行中的安全,个人的“小心谨慎”显然不足以避免发生车祸。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危险来自于环境,而不完全是个人的“疏忽大意”,应该从社会、生理、心理来理解安全这个概念。

  不过王声氵勇教授指出,道路交通伤害是可以预防和可以控制的。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实践结果和经验证明,道路交通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已经有了很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许多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策略也正在研究中。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加强交通立法与执法,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驾驶员和城乡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等,是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措施。2003年在中国已有两千多个县、市建立了交通事故抢救“绿色通道”,及时抢救交通事故受伤人员27万多人,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在道路交通伤害的问题中,卫生部门的功能不仅仅是救治,更主要的是预防与控制。

  也许我们正在使用的车越来越灵敏,对任何细小的危害都能发出报警声,提醒驾车者时时注意安全,可是与会有关专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驾车者就是绝对安全的。安全的保障实际上首先来自驾车者的安全意识,其次才是求助于各种技术进展,安全也是相对存在的。   文/罗琦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交通安全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