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POLO销售为何陷入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15:50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笔者手头有两份统计数据显示,一份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今年1至5月我国乘用车销量主要品牌一览表”中的数据,上海大众生产的POLO销量才2334辆;另一份是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POLO的销量是4401辆。尽管这两组数据统计上说法各有不同,但POLO卖不过同类车,陷入了曲高和寡的销售尴尬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当初对此车抱有很大希望的厂商和业内人士都为此感到奇怪:这难道是市场不认可,还是真的属于消费者不识货,还是由其他因素所致?

  去年底,上海和北京等经销商一次性买断一批POLO的经营权,以市场最低价8.9万元销售曾激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经销商与银行联手还提供“信贷优惠服务”,POLO销量顿时反弹,几千辆车瞬间售罄,结果三方得益,即厂方消化了库存,经销商赚到了钱,购车者得到了实惠。然而,好景不长,今年以来POLO销售又出现了滞销,原因何在?

  按说目前POLO卖10万元左右的价格几乎与欧洲的价格差不多,如果按照汇率的变动甚至卖得比欧洲的车还要便宜,但还是卖不动;可以说这车的性价比,没的说;从性能上讲,它拥有奥迪A4的技术和驾驶乐趣,如果说是小车中的“高档车”,恐怕无人可置疑,仅车身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就连日本目前在中国生产的豪华车都没有用上;凡开过此车的人,都说这车好,懂车的人更是赞不绝口。有如此优势的车还是遭到市场的冷遇,这岂不是讽刺?尽管厂商拿出一大堆数据与同类车比较,圈内人都明白,也承认,目前在技术性能上能赶上POLO的同类车还没有。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有人说,这车太小,用起来不实惠;也有人说,这车配件贵,维修成本高;更有人说,这车价值过剩,没必要做得这样讲究,等等。

  实际上,这都不是“缺点”,而是一种风格。不过,这又从另一个则面反映了人们对家轿认同上的差异。由于POLO这款车制造的精致与可人,适合女性开,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二奶车”,相当于过去北京人称富康车是“小秘车”一样,究其原因是这款车的倾向性消费太强。由于这车金贵,有相当一部分配件是进口的,维修成本高也可以解释。不少市场人士认为POLO由于过于追求完美,在制造质量和技术要求上都过于“超前”,好像用在这样的小车上似乎不值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汽车还不了解,曲解了汽车消费。

  以上这些分析并非主观上的判断,而是来自市场真实的反映。如果客观地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POLO的客户定位基本上是集中在几个中心城市,女性车主占的比例不少,这在二三级城市里就很少见。由此产生的示范效应是,POLO是有钱人的“玩具”,家庭里第二辆车的概念。这在当下家轿还处在“宜商宜家” 和选择第一辆车的背景下,完全个人化的交通工具,显然不合时宜。调查显示,目前私人购车考虑最多的是“家庭”概念,而不是自我。其次,在市场介入时,POLO的传播理念过于偏重于它的“贵族”气息,缺少亲和力,草根意识不强。事实上,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轿车不论你怎样吹嘘也贵族不到哪里,在普通消费者的认知度里,功能需求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精神需求。相对而言,一款低价位的车卖得好,并不是说这车有多好,而是受制于消费者的认知程度和消费环境,这就是国情。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善于应变的厂商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在市场表现上异常活跃,有的甚至过了头,让人眼花缭乱。与之对比,POLO的“固执”又是否有点水土不服?

  由此,从POLO销售的尴尬中是否应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好产品未必就是畅销产品,适合的才是好产品。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祁商鸣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