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合资企业加入出口行列会提高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出口实力
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国家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国产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纷纷出海。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64.49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25.91亿美元,同比下降31.92%,出口总值38.58亿美元,同比增长59.46%,实现贸易顺差12.67亿美元。
而在出口大军中,除了自主品牌在孤军奋战外,开始有了合资企业的身影。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中国制造优势的凸现,出口主力军将更加多元。一些自主企业的老总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欢迎合资企业加入到出口行列中来,他们的加入会提高整个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出口实力。
自主品牌积极面对竞争
今年上半年,奇瑞轿车出口5000多辆(含1000余辆CKD件)。5月13日,奇瑞又与古巴签署了一次性采购1000辆奇瑞轿车的订单。据上半年落实的计划,今年奇瑞出口轿车将达到3万多辆。
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张林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国外企业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都是各自国际化的过程。“因为要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必然要走国际化道路。现在国外企业对中国汽车企业大规模出口已经高度重视。奇瑞出口目前虽然没有形成气候,但现在我们的海外经销商是门庭若市,因为他们对大趋势已经有了共识。”而对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参与其中,他认为是可以提高整个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出口实力的,因此他欢迎这样的竞争。
一位跨国汽车企业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全球主要汽车制造企业都已经把中国看成全球市场的制造和研发基地,因此随着产能梯队转移,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工厂已经为时不远。中国的合资企业很可能成为今后几年汽车出口主力军。
合资企业既有外方成熟的技术,同时有中国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和中国的工业基础,是否会对民族品牌的出口构成威胁?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走出去比引进来更重要,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让我们早日与国际接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培养自主研发的能力,让我们自己的汽车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走出去,走到国际大舞台上,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而就竞争对手而言,他认为别人要出口,吉利就应该勇于积极面对竞争,把“物美价廉”的中国汽车产品真正做好。
出口大幅增长会持续
1-4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吉利整车出口3018辆,位居全国自主品牌轿车厂家整车出口榜首。而5月29日吉利在马来西亚建厂,生产自由舰和后续新车型,初期规模达到4万辆,正式拉开吉利海外建厂的序幕。
而从海关方面得到的数据表明,部分主流汽车产品已显示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今年1-5月,经广东口岸出口小轿车130辆,虽然绝对数不大,但增幅高达5.5倍,出口均价达到35479美元/辆,仅比同期小轿车进口均价低4285美元/辆,出口小轿车的起点较高,已初步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另外今年第一季度发动机、零部件、轮胎及相关产品的出口增幅也相当明显。
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了132964辆,金额达到2.68亿美元,分别增长156.4%和130.8%,其中轿车出口3012辆,金额为2899万美元,数量与金额分别增长了145.3%和210.2%.而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尽快使中国汽车进入国际市场,是解决国内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出口政策主导下,我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局面将会持续下去。
汽车出口五低格局未变
但随着跨国公司逐渐把中国作为出口基地,他们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进入国际市场设置了障碍。奇瑞在马来西亚市场上QQ项目的失败,与通用已经在当地布局,通过当地网络来压制奇瑞直接相关。而除了这种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的低端市场、低档车、低价格、低利润、低质量五低格局并未根本改变;营销、服务体系不健全,品牌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偏弱,成本控制及内部管理仍然粗放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而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严格的技术、排放标准,都在考验正在试图走出去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
张林称奇瑞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人才不够。他说,为了适应这种国际化,整个公司要转型,彻底做一个国际化导向的公司,需要培养大量的国际化人才仍然是民族汽车厂家出口的瓶颈问题。
零部件出口短期内将有快速增长
尽管出口增长快于整体行业增长,中国零部件供应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依然很小。《纽约时报》一则报道称,国外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都认为,来自中国的真正挑战,至少在今后几年内,将是它的零部件行业。美国商务部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出口(主要是零部件)将达到7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之间。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水平与国外汽车大国还有较大差距,短期内大量出口整车特别是轿车难度很大。但是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规模也很大,完全有条件在短期内实现汽车零部件出口的快速增长。
以广东口岸为例,在汽车零件出口方面,1-5月经广东口岸出口2.9亿美元,增长44.9%;同期进口汽车零件3.3亿美元,增长4.6%,进口增速低于出口40.3个百分点。与1-5月广东口岸出口汽车总值2719万美元相比较,零部件出口价值是前者的10倍。这表明,汽车零部件出口发展较快,成为汽车产业出口的重要支柱。
目前,通用、福特和戴-克都在中国建立了全球采购部。汽车巨头在中国的采购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供应基地,使其更具备竞争优势。目前零部件出口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从1997年的7%迅速攀升到2003年的30%。出口使得国内零部件市场逐步融入全球市场。通用和福特都已经宣布,到2010年他们将会在中国采购超过10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这意味着采购量将达到现有水平的5-10倍。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时的承诺逐渐兑现,各种进口限制将逐步降低取消,限制外资比例的政策也可能进一步放宽。有关专家提醒,中国汽车及汽车零件制造企业应尽快熟悉市场规则,适应国际竞争,从中低端产品做起,进行技术积累,成长出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拓展生存空间。
但中国供应商出口也面临挑战。根据罗兰贝格2004年做的一项关于汽车采购的调查,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供应商70%是独资厂或合资厂,只有30%的为本土供应商(私营企业或国营企业)。因此本土供应商需要加强与国外公司合作的经验,在开发流程、物流和供应链支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吕惠敏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