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在学着吃(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16:39  精品购物指南
  说来惭愧,包罗万象的北京在吃川菜方面却还处于学习阶段。尽管北京的川菜馆在“量”上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在“质”上却还有待提高。

  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四川人发出感慨:北京人比我们还能吃辣!(其实,真正的川菜并非一味地追求辣,而是有着丰富的味型。)

  不过没关系,至少我们已经开始在学了!

  我们可以在重庆饭店、老房子、眉州东坡学习品味传统川菜;我们也可以在陶然居、四川会馆学着吃些新派川菜……

  总之,我们开始要求鱼香肉丝中只是加些香葱碎;我们开始告诉别人京酱肉丝是川菜……

  王先生吃川办

  关键词:川办

  故事梗概:“川办”在北京太有名了,北京人,特别是小资人群,一提到吃川菜,一定会说起“川办”。是因为驻京办事处做的菜的确正宗,还是因为它也和水煮鱼一样,成为了一种流行符号?

  讲述人:王先生(生在内江,自认是地道的四川人,祖父更是做过当地的袍哥,声名显赫。其本人则是餐饮前辈,商海精英,自己开过素食馆、西餐厅等等,打拼多年,后把肯德鸡成功引到中国。爱吃、会吃,一辈子跟餐饮结下了不解之缘,说起川菜更有一份浓浓的乡情。)

  地道的川菜应该是麻辣适中,相得益彰,颇有回味的,而不是一味的麻或者辣。川菜的精华在于麻与辣的平衡。四川的花椒是最好的,花椒的香和辣椒的味配在一起才是最好吃的川菜。所谓厨艺的艺就体现在调味上。酒糟、红油和花椒三味调料非常重要,决定了菜品的味道。熬辣油,炒花椒,调米酒都是很考厨师的。

  四川的小吃很有名,王先生觉得很遗憾,因为在北京他还没找到一碗好吃的担担面,包括“川办”。担担面做好了可不容易,要求面条细、筋斗、还要能挂住调料,调料不仅口味重要,多少也有讲究,少了没味儿,多了把面泡了,最好是吃完面调料也刚好吃完。

  川菜中的炒菜因为味道重,把别的都压下来了。好吃不好吃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边界。不像广东菜,稍微差一点就吃出来了。川菜容易做,错不到哪里去。但川菜中的凉菜就比较容易吃出差别。

  王先生来川办自己会吃什么菜呢?蚂蚁上树、麻婆豆腐、回锅肉、火爆腰花。

  代表作:川办

  在网上被众多美食fans大加追捧的“川办”,门口没有显赫的招牌,只是静静地写着四川省北京办事处的字样。餐厅装修过一次,比以前整洁明亮高档了许多,但是觉得缺少了些许特色,很是平常。这里的厨师和服务员都是四川人,调料自然也是家乡运来的。主管小姐很实在,说川办的特色就是味道正宗好吃,不讲究摆盘漂亮。这里的头牌当属口水鸡、蒜泥白肉、夫妻肺片、川北凉粉为代表的凉菜,最能品味到川菜的精华,麻、辣、香。这个季节桌桌必点的还有凉面,调料很丰富,有辣油、酱油、醋、蒜茸、麻酱、芝麻、葱花、花生七八种,味道自然不同。

  12点左右,容纳300多人的餐厅已经坐得满满的。这里上菜很快,感觉像一个大食堂。这里的菜有什么不同吗?凉菜的味道不像印象中那么冲,非常柔和,麻辣香细细道来,很有回味。豆瓣鱼是川菜的代表菜式,做的很地道,用了酒糟,麻辣甜咸。醪糟粉子很地道,不带馅儿的小汤圆(粉子)才是地道的川味小吃,醪糟够味,粉子软糯。

  川办虽好,但也有不足,比如主管小姐推荐的48元一份的花椒鹅胗片,偌大的盘子里全是花椒很是喜人,可是鹅胗却是少得可怜,显得不够厚道。蚂蚁上树(肉末粉丝)味道还行,可是粉丝处理得太碎了,殊不知这道菜之所以取名“蚂蚁上树”,是因为夹起粉丝来,肉末要挂在粉子上,像蚂蚁上树一般。此外,川办的服务还有待提高。

  地址:贡院头条5号

  不辣的川菜

  关键词:开水白菜

  故事梗概:开水白菜,表面看只是简单的白菜,没有任何高档的食材,却能把味道做到咸鲜浓郁,原来功夫都在“开水”中,看似无色无味之水,实则吊汤的最高境界——清汤。原来,辣不是川菜的唯一。

  讲述人:戴爱群(一老饕)

  真想开一间不辣的川菜馆。

  唐振常先生云:“川菜非即辣,川菜中的上品都不辣。四川人正式请客,满桌没有一个辣菜,最多是放两小碟辣酱,供嗜辣者蘸用,这如同吃广东菜有三色酱一样。如果酒桌上有了辣味菜,人以为失格。”

  “凡辣之菜,多为家常菜,居家食之,无关大局。正式宴客,不准辣味登场,说明在四川人眼里,好菜皆不辣。辣因地理环境而可行,此是客观条件。更重要一条,辣与不辣,更需视菜而定,有的可辣,有的可辣可不辣,有的则绝不能辣。”

  唐先生自是饮食名家,后学斗胆,对他这番“川菜不辣”的观点有些自己的认识。

  川菜有许多不辣的名菜,如黄烧鱼翅、白汁鱼唇、清汤鱿鱼方、清蒸元鱼、烤乳猪、樟茶鸭子、红烧牛头、豆渣猪头、坛子肉、肝糕汤、口袋豆腐、龙眼烧白……

  其中尤以开水白菜最具代表。开水白菜在四川又被称为玻璃白菜,鲜甜的白菜以吊汤中的最高境界——清汤烩之,鲜只有用味蕾来体会。

  川菜有诸多不用辣椒的烹饪手法与味型,如香糟、曝腌、水晶、软烧、酱汁、烤、酱烧、红烧、白汁、清炖、清汤、奶汤、锅贴、芙蓉、香酥、豆渣、三鲜、清蒸、京酱、冰糖、蜜汁……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是为川味。

  反观京城近二十余年川菜的流行,以麻辣烫、毛肚火锅为先锋,继之以水煮鱼、麻辣小龙虾、香辣蟹一味追求辛辣刺激。

  唐振常先生说得好:“四川之菜,如以辣与不辣为鉴别,两者皆存,是两种文化的表现,一种强烈,一种淡雅,强烈与淡雅并存,正是文化多元的表现。”

  代表作:重庆饭店

  重庆饭店是传统川菜爱好者所推崇的地方,因了标榜“重庆”,所以在做客这里的时候,执着地追问店主,到底重庆菜与成都菜有什么区别。最后,店主没办法,只好用一句尚算客观的话总结了一下:传统菜都出自重庆,但是成都让这些菜走向了市场。

  到重庆饭店有几道菜是必吃的,鱼香肉丝,鱼香味型调得正宗,没有任何杂乱的配菜,只是适当地加些香葱碎,提出肉丝的香;龙眼烧白,是道甜菜,以带皮薄如纸的肥猪肉卷裹细豆沙,放入糯米饭中蒸,米香、肉香、豆香混在一起,不腻、不淡,糯香得很;白蜂糕、芝麻葱天包、油醪糟等小吃也一定要试。特别提出一道小吃——凌汤圆,应该和赖汤圆一个道理吧,发明这道小吃的人应该姓凌,带馅的汤圆煮熟后,与一碟黄豆面一起上桌,吃时夹起一个汤圆蘸满黄豆面再送入口中,有些广东擂沙汤丸的口感。

  店主此番推荐了一些新菜,丝瓜烩鸡腰、红烧刺参、南瓜土豆泥等等,其中还有一道小吃叫叶儿耙,本来是传统小吃,却因为将包裹糍粑的竹叶换成了新鲜油菜叶,而让甜品更加爽口。

  地址:朝阳区西坝河光熙门北里15号
  为北京的川菜馆加麻加辣

  关键词:加麻加辣

  故事梗概:虽没统计过北京到底有多少家川菜馆,却也知道所占比例不弱。而与此同时,不断有新生力量补充进来,为京城的川菜“加麻加辣”。

  讲述人:贾总(刚刚加入到川菜经营者队伍中的新生力量)

  现在餐饮业的竞争比较激烈,餐饮企业已经不能再单靠口味、环境、服务、价位等其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经营去参与竞争,应该是全方位的兼容,进行全面的把关。谈及该店的经营特色,他说这个餐馆他和另外几个人合伙办的,刚刚运营不久,不需求短时间内盈利,这里聘用的厨师都是成都人,厨师长是特地从成都某知名大饭店请过来的,吸收川菜特色之精品,把餐馆的菜做成一个个经典,做出特色,是他们接下来的要精心干的事情。他满怀信心地说,坚持餐馆品味标准,把川菜这个品牌做专,不断加以创新,加上独特的市场营销模式运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得到京城消费者的认可,到那时他的打算就是再开几家蜀山蜀水的连锁店。

  代表作:蜀山蜀水

  蜀山蜀水是家开业不久的川菜餐馆,安安静静中透着古色古香。其以深沉的黑褐色主色调,简约古朴的装饰风格使得整个餐厅既上档次又不落入俗套,既典雅而又不失时尚。

  除了优雅的环境,当然还有美味。

  最先上来的是冰镇凤尾,将白菜帮修整齐后白嫩的细条的白菜帮子配些红红的辣椒丝点缀,视觉被调动起来了,吃起来质地脆嫩,爽口宜人。因为第一道菜开胃,不禁让人期待起后面的美味。

  米椒福寿螺不同于爆炒福寿螺,在选料上是非常的精细,自不必说摘出来螺肉个个都是富态饱满,大小均等,单说螺肉忌肉死发出异味,为避免出现这种状况,这里的田螺在做菜之前是严格要求厨房保证个个鲜活的。其肉质筋道鲜美,汁水滋润,含在嘴里有跳跃的弹性。

  香叶烤全鱼,一大张锡纸包裹着的,上桌前轻轻地炸了一下,鱼味厚而热烈。简直像是刚刚钓上来一般的新鲜加之刚刚好的熟度,大家都忍不住了,一条鱼三分钟内就被很快的消灭了。这里有种主食叫热糍粑,12元一大盘,香酥筋道,可口得不得了。另外对于特别能吃辣的朋友,推荐来一道“火焰山”,绝对吃得你满口溢香,两颊鲜红,齿间舌底都是辣子在跳舞,能让你过足一把川菜瘾。

  平日里到这里消费都能免费品尝到正宗的四川泡菜,还能得到店内赠送的四川风情的脸谱、小扇子等小礼物。

  地址:北京市右安门外大街158号

  水煮川菜

  关键词:水煮鱼

  故事梗概:水煮鱼是在北京继红焖羊肉、香辣蟹之后的又一大流行吃食,大有长盛不衰之势。水煮鱼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已不是简单的一道菜,而是一种符号,流行的符号。

  讲述人:胡先生(红京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1996年红京鱼在国展附近开第一家店的时候,绝没有想到在今后的近十年间,水煮鱼会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

  当时发现水煮鱼是在重庆的一个小户人家的小食店里,现在的红京鱼的老板去吃了,觉得好,就带了大厨夫妇回北京,在国展西边的河边开了北京第一家水煮鱼店,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水煮鱼其实是从川菜的水煮牛肉演变而来的,这就是川菜的特点,烹饪方便多样且多变,鱼香可以是肉丝,也可以是茄盒。川菜有4000多种菜肴点心,能记住几道代表性菜式,就够了,无论是新的、旧的,还是成都的、重庆的。

  代表作:红京鱼

  据说,如今北京城里做水煮鱼的厨子很多都曾拜在红京鱼大厨的门下,所以,不用说了,论正宗,自是红京鱼的水煮鱼了。这里的水煮鱼色香味齐备,麻辣烫兼有,质地鲜嫩肥美,入口即溶,味之浓郁温淳,颊齿生香;之后开发的青椒鱼,则清香而味浓,一红一绿,相得益彰。

  中芯数码城的这家店该是红京鱼最新的一家了,装潢得自然而不奢华。从桌椅到隔断用的都是原木系列,很清新,而窗外却是繁闹一片的中关村大街和西北四环。除了水煮鱼,店主也推崇自己的川味炒菜。

  茶香鸡是川味中工夫菜的代表,食材并不高档,费的是制作的心思与工夫,要让鸡肉不柴,又保证茶香渗入肉中,同时还要兼顾汤的浓郁,很是考验厨师的功力。

  葱香木耳、凉拌蕨根粉都是很爽口的小菜;炝炒圆白菜则是除水煮鱼外的又一道看家菜;肥牛肉串、鱼子白菜要算新推的创新菜了。

  地址:中关村中芯数码城楼上
川菜馆在北京

  关键词:变迁

  故事梗概:说到京城川菜的变迁。

  目前可查到的北京最早的川菜馆,应该是在沙滩北大红楼对面,解放前就有了,李一氓先生对它的评价是:“三间破民房,菜是很不错。”

  讲述人:陶白(懂吃、会吃、享吃之人)

  《老饕漫笔》的作者赵珩先生回忆,西单绒线胡同的四川饭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创办的,“在此之前,北京专营川菜的馆子很少,只有东安市场和西单商场的峨嵋酒家等有数的几家。”李一氓先生记得该店名菜有灯笼鸡、肝糕、樟茶鸭、酸菜鱿鱼、红烧魔芋豆腐、开水白菜、水煮牛肉等等。

  北京饭店的川菜名厨在1954年前后陆续进店,有罗国荣、黄子云、范俊康等,名菜有黄烧鱼翅、豆瓣海参、烤方、坛子肉、口袋豆腐之类。

  “文革”中,川菜与其他美食一样,极度萧条。那时的东风市场有个湘蜀餐厅,环境、服务极差。

  改革开放以后,八十年代新开了一批川菜馆,西单的豆花饭庄、绒线胡同的三峡酒楼,不过还是属四川饭店的口味要鲜亮,川味更足一些。其他如五粮液大酒家、花竹餐厅、颐之时也曾闻名一时。

  九十年代以来,风气又为之一变。九十年代初,厂桥的一家重庆毛肚火锅店当时并未如何地引人注目,那时人们一定不会想到麻辣烫、鸳鸯锅会如此之多、如此盛行。如今,单是有品牌的火锅店就已经不计其数了,如谭鱼头、皇城老妈、金山城、三只耳、耙子火锅等等,更不要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店了,几乎街头巷尾,比比皆是。

  进入两千年之后,新派川菜更是风靡一时,大开其连锁的如俏江南、渝乡人家、乡老坎,后起之秀则有麻辣诱惑、麻辣风情、蜀乡竹林等等。

  代表作:川流不息

  名字是如今最流行的“谐音”风格,菜式是现在最风靡的“新派”川菜,老板是地道的川妹子,客人则像店名一样“川流不息”。

  这家餐馆很酷,简约的黑铁餐桌和红色椅子配在一起很有现代感,线条简单的摄影作品是惟一的装饰。餐馆地处后海的胡同,坐在馆子里看着外面的老街,真有点时间停滞的感觉。这里的菜是新派川菜,但辣没有变。

  跳水牛蛙,主料是牛蛙和红薯粉,看起来颜色很夺目——牛蛙的白嫩与辣椒的艳红融合在一个盆里。牛蛙很细嫩,因为自身没有味道,反倒更容易吸收调味品的味道,口味很辣,据说自诩很能吃辣的人都能被它弄得汗流浃背。

  川流香锅鱼,主料是草鱼和平菇,鱼是先炸后煮,锅底垫着菜,没有汤,看上去干干的。鱼的颜色红亮诱人,口感外酥里嫩,辣而不烈,浓而不腻,吃后令人回味无穷。

  醉鬼花生,以为是醉花生之类的,其实是花生仁,裹着调味粉,醉鬼的意思不是用酒泡,而是酒鬼佐酒时候的零食而已。

  彩虹排骨,用猪的整条肋骨,三四根的样子,连着脊柱的一段,搭在长方形的盘子里,被浓重的酱汁包裹着,青红椒碎随意地散落着,形色上倒真有彩虹的味道。

  地址:西城区定阜街10号(什刹海柳荫街停车场向西50米,辅仁大学对面)
  新派也要保留“粗料细做”的传统

  关键词:新派川菜

  故事梗概:新派川菜就是改良式的川菜,运用川菜的制作手法,用些新的食材,有很多食材是四川以前没有的。好处在适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打破一些传统的东西,有一些创新的东西,但在北京好的新派并不多。

  讲述人:江义明(重庆饭店总经理,说起重庆菜的粗料细做,有举不完的例子)

  不同的人对“新派”二字有不同的看法,对于重庆人来说,成都现在的川菜就数新派,虽然坚持传统的重庆人对成都的川菜不置可否,但对于成都将川菜推向市场,他们还是很心服口服的。

  对于成都人,则没有“新派”与“传统”的概念,在他们心里,衡量川菜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好吃”与“不好吃”。

  而北京人,做事太过认真,总是想将这两者划分出一个明确的界限。

  其实传统的川菜中也有很多上档次的菜品,不过川菜中的高档菜不是贵在食材,而是花在工夫上。比如萝卜炖牛肉、豆渣猪头,材料并不值钱,却需要耗费人力与物力才能将其烹制得美味至极。

  代表作:拐弯抹角

  “拐弯抹角”,初听这个名字觉得很有意思,去时才发现,当真是个拐弯抹角的地方。在打了四个电话、询问了六个当地人之后,终于七拐八绕地把它从居民区里找到。

  餐厅的看家菜是炝锅鲶鱼,配方保密,乃店家的独门秘制,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许多老顾客都是专冲着它来的。炝锅鲶鱼虽然上面漂着一层诱人的红辣椒,但口感却并非很辣,细品之下,当真名不虚传。鲶鱼刺少,肉质滑嫩,用筷子夹起,稍不小心就会弄碎,入口鲜香麻辣,果然过瘾。这份鲶鱼还是一鱼两吃,鱼身炝锅,鱼头、鱼尾、鱼骨与嫩豆腐一起煲汤。煲汤鲜而不腻,口感纯正。除此之外,金毛虾球、菏香干妈鸡、泉水豆花、糊辣鹅肠等味道也都不错,餐厅的厨师都是从重庆请过来的,所做川菜略加改良。

  这里几个包间都是以川菜调料来命名的,颇具特色。餐厅装潢以暖色调为主,背景音乐也多为轻柔舒缓的。来餐厅就餐的大部分顾客都是附近写字楼的白领,客人在此用餐都是喁喁细语,即便是坐满了客人,餐厅内也不会感到嘈杂。

  地址:朝阳区左家庄三区9号

  火锅本就是大众消费

  关键词:火锅

  故事梗概:豆花、泡菜、火锅是重庆三大名吃。一度,火锅成了川菜的代名词。金山城红极一时,耙子火锅也流行了一阵,然后鸳鸯火锅降温了,各种鱼类的火锅上桌了,接着不知该用什么来涮那些多种多样的吃食了。

  讲述人:焦申(香牌坊的主人,往前倒,也算干餐饮出身,为了经营重庆火锅,没少在重庆泡着)

  代表重庆饮食文化特色的重庆火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吃法,正宗川味的辣香味浓、烫菜的鲜香嫩脆、味美可口而闻名。

  最早进入北京的重庆火锅是传统的毛肚火锅,其涮料以牛的毛肚为主,其余菜品几乎也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及一些素菜。如今的菜品已扩大到家禽、水产、海鲜、野味、动物内脏、各类蔬菜和干鲜菌果等。在毛肚火锅的基础上,发展到清汤火锅、鸳鸯火锅、啤酒鸭火锅、肥牛火锅、辣子鸡火锅等等,品种不下百余种。

  重庆火锅在吃法上独树一帜。昔日的老火锅馆内,特制高大的桌凳,铁铜质的锅下,炭火熊熊,锅里汤汁翻滚,食客居高临下,虎视眈眈盯着锅中的菜品,举杯挥箸。尤其盛夏临锅,在炉火熏烤中汗流浃背,吃得起劲时脱掉上衣赤膊上阵。

  代表作:香牌坊

  香牌坊所在的这条街俨然一副要向食街进军的架势,一家挨一家地开了六七间食店,各自有各自的风味与风格。

  炝锅鱼是主人首推的,满满一盆红油上面飘满了灯笼椒,鱼肉白净鲜嫩,吃到嘴里并不是很辣,却是满口飘香。

  鸳鸯火锅的白汤是用药膳做法熬成的高汤,红汤的底料很特别,味道是辣中带香,而且香味随着不断的熬制会越来越浓。

  涮食的菜品很多,毛肚、鸭肠、青菜、肉丸、羊肉等,虽说传统,却有不凡的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其原材料都是从重庆运过来的,比如鸭肠,号称不怕涮,多久都一样的脆嫩;还有香菜肉丸、嫩笋片也值得一尝。一定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火锅与涮菜的价格的确是大众消费。

  地址:北土城西路翠微大厦牡丹园店停车场

  专题撰文/张婕娜 张云 黄建伟 瞿玮 摄影/张婕娜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