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富挑战精神的越野之旅--天津至西北行(8)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14:21  新浪汽车

  茫茫戈壁,我们见到了“大漠孤烟直”的壮观场景

  4月29日晨7时30分,我们驾驶着休息了一夜的大弗弗,继续向西进发,直奔嘉峪关。从地图上看,兰州至嘉峪关有757公里,且大部分为高速公路,我们预计八个小时左右即下午15时30分可抵达嘉峪关,因此决定,午饭就在车上解决,赶在景点关门前必须到达。但人算不如天算,一路行来,走一段高速,又跑一段312国道,特别是在下午14时40分,又一次告别高速公路后,道路又变得坑洼不平,眼见得计划又将成为泡影,干脆我们也就不着急了。一天中,我们穿越武威、张掖等西域名城而不入,逶迤行来,却发现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就像两个不即不离的恋人,忽而相伴左右,亲密无间,忽而各别东西,相距甚远。这时,我们又接到严老先生的短信,告之我们他的妻弟王振权先生已经在嘉峪关等候我们了。不一会儿,王先生也与我们取得了联系,听说我们尚在途中,叮嘱我们注意安全,不要着急。下午18时,我们终于抵达嘉峪关市,按照王先生所告之的路线,我们来到火车站前,见到了等候我们多时的王先生,寒暄过后,我们在王先生家中小憩片刻,即提出要去嘉峪关城。在王先生夫妇的陪同下,我们在接近19点时到达向往已久的万里长城的起点—嘉峪关。虽然西北地区日落晚,此时天色好像我们天津下午的四、五点钟,但售票处已经关门,只有几个值班的师傅坐在门前聊天。我们上前自我介绍来自天津,因为明早还要赶赴敦煌,可否让我们进去在关外凭吊游览一番。得到允许后,我们直接驾车驶入景区,在一棵相传为清朝陕西总督左宗棠亲手种下的参天大树下合影留念。嘉峪关,始建于公元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还“年长”九岁,放眼望去,周围地势险要,北是起伏连绵的黑山,南为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嘉峪关就建在两山之间。早在汉代,就在距嘉峪关城北七公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凭险防守外族侵略。明朝收复河西后,为加强该地的军事防御,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在此选址建关,前后经历了160多年时间才建成现在这样雄伟、浩大的工程,屹立在河西走廊,牢牢卫护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我们绕城缓缓行来,边发思古之幽情,边觉得就此告别嘉峪关心有不甘。王先生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告诉我们离此不远就是通往敦煌的公路,顺国道边的小路北行,即可到达嘉峪关正门外,还可看到汉代古长城。我们听后大喜过望,立即上车出发。果然,在夕阳的照耀下,嘉峪关别是一番风姿,只听得“嚓、嚓、嚓”相机快门声响个不停,不知有多少胶片“遭到谋杀”。夕阳西下,望着嘉峪关雄伟的身姿,遥想当年戍边将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情怀,我们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感慨。是啊,虽然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但仍有一些人容不得我们和平崛起,仍有人想独霸世界,也还有跳梁小丑妄想分裂祖国,如果有人胆敢挑战伟大的中华民族,我们将勇敢的响应祖国的召唤,奔向捍卫祖国独立、统一的最前线。我们这边浮想联翩,流连忘返,可苦了留在车上的王先生夫妇,待到我们回来,天色已暗,按照王先生的指点回到市内一家饭店就餐,丰盛的晚餐,热情的主人,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西北亲人的盛情款待中。

  次日(4月30日)凌晨四点半,我们告别了必定还要再来的嘉峪关,又踏上西去的行程。夜朦朦,路漫漫,梦中的敦煌,我们离你越来越近了。神秘的敦煌啊,你可知道,有多少人,为你魂牵梦绕,又有多少人,为你那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收藏、宏伟的建筑倾倒。天渐渐的亮了,我们也驶出了因修路而颠簸不堪的烂道。前面就是一望无边的戈壁,车子安静的行驶着,只有风声和轮胎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不时传入车内。前方突然出现了一股旋风,裹挟着黄沙急转直上,形成一根黄色的烟柱,这不正是古诗中“大漠孤烟直”的真实写照吗,只是“长河落日圆”的美景还得留待以后再找机会欣赏啦。在经过风力发电试验基地的风车群后,太阳渐渐升高,气温也越来越高。我们又奢望着能一睹戈壁海市蜃楼的壮观景色,不知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还是我们与之无缘,直到中午到达敦煌市也未能如愿以偿。

  遵照严老先生的指示,我们直接到敦煌市文化馆找他的老朋友陈钰陈老师。这又是一位非常豪爽、热情的西北人。我们尚在途中,陈老师就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下榻的宾馆,安排好游览的行程,并请我们到敦煌最富盛名的一家饭店品尝当地名吃“驴肉黄面”。只见位于闹市间的饭店外观并不起眼,但进去一看,墙上悬挂着三面分别是国家、甘肃省和敦煌市授予“名小吃”的铜匾,十多张桌子坐满食客,而且还有两桌老外也在大吃驴肉黄面。坐定之后,陈老师先让伙计端上二斤酱驴肉下酒,又为我们每人点了一大碗驴肉黄面,顷刻间,我们便风卷残云一般将所有东西都装进胃里。然后,回宾馆取录像机、照相机等设备,直奔莫高窟而去。

  参观向往已久的莫高窟,却没有自带手电筒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南侧高1600米的山崖上。开凿于距今1600多年前的前秦元二年(公元366年),经过隋、唐、五代、宋、西夏等朝,到元代才终止建造。洞窟内藏有历朝所绘壁画、所塑雕塑和各种经卷等精美文物,虽经一千多年风雨和近代人为的破坏,至今仍保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和彩塑2400余身,为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交通、宗教和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莫高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依次参观对外开放的洞窟。因为误信了一材料介绍的凭票每人租借一个手电筒的说法,我们没有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两个大号手电筒从车上拿下。进得洞窟,导游小姐的介绍颇有水准,但她手中电筒发出的昏暗的光线却让我们叫苦不迭,后悔的肠子都要青了。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就为了一睹莫高窟的芳容,结果却轻信他人—唉!

  参观完莫高窟,我们回到宾馆稍事休息,就又赶往下一个景点—鸣沙山、月牙泉;此时虽然已近黄昏,却仍然艳阳高照,游人如织。我们缓步前行,贪婪地将一幅幅美景收入取景框中。年轻的小许和小侯迫不及待地爬上鸣沙山,又乘木筏风驰电掣般地滑下山来,年已半百的老田则不慌不忙地稳步来到半山腰,等待拍摄夕阳照耀下的月牙泉和鸣沙山。西部的落日好像和我们开玩笑一般,迟迟不肯与我们告别,无奈,我们只得耐心等待。鸣沙山的阴影渐渐移动着,月牙泉已完全被笼罩其中,终于,夕阳在天际和山顶结合处又留恋了片刻,留下满天的晚霞独自回家去了。

  告别了迟归的夕阳,奔波了一天的我们也似倦鸟归林般返回敦煌市内。我们和陪伴了我们多半天的陈老师把酒言欢,诉说着一天来的收获和遗憾,商议着后两天的行程安排,不知不觉间,已是子夜时分,送别陈老师,我们回到酒店休息。

  魔鬼城中,轮胎被扎。于是换备胎,补破胎,忙碌中渡过劳动节。

  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我们将在旅途中渡过2005年的国际劳动节。清晨,我们去接陈老师,老人家已经决定不仅陪同我们游览玉门关、雅丹魔鬼城和阳关等周围景点,而且还要与我们共同穿越柴达木盆地,翻越当金山等数座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去一览神秘的高原明珠青海湖。

  离开敦煌,我们行驶在通往玉门关的公路上。玉门关,也被称为“小方盘城”,因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它位于敦煌市西北约100公里处,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的必经之路,也是从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来到了位于大漠之中的玉门关。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白云的下边,就是耸立在干河旁、土岗上的玉门关遗址。虽是春末夏初的季节,但凉风习习,仍有一丝寒意,不禁使人想起“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的千古绝唱。告别玉门关,我们继续西行,前往雅丹魔鬼城。魔鬼城,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字,它是由多少万年以前沧海退后,遗留下来的泥土经风化雕凿而成的,它有城堡,有街道,有宫殿,有毡房,有欲开屏的孔雀,有威武的大将军,还有狮身人面像,就是没有人。我们进入其中,会听到、遇见什么,不得而知。有陈老师的带领,我们被特准开车进入魔鬼城。在第一个停留地拍照留念后,我们回到大弗弗身边,却看见威风凛凛的大弗弗右后腿(胎)跛(瘪)了,真是遇见“鬼”了。幸亏我们准备充分,不仅有现成的备胎,还有气泵和补胎的全套家伙。不一会儿,大弗弗就恢复了健康,我们也真正过了一次“劳动节”。与魔鬼城挥手作别,我们又向阳关进发。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是与玉门关齐名的古代名关。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的不朽诗篇中深情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也使阳关名扬天下。如今阳关早已湮灭,仅在一座红色的砂质山峰上,残留有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墩一座,供后人凭吊。参观完阳关遗址,已是下午四点多钟。至此,敦煌周边著名的景点全部游览完毕,我们将连夜赶往神秘、美丽的高原明珠—青海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