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商劲刮提价风 众车商老总表示车价已近谷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19:09  新京报

  大部分欧系车商负责人称,车价已接近谷底,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性很小

  在经历去年的寒潮后,车商们希望上海车展成为中国车市的又一个转折点。本报记者康亚风摄

  与去年北京车展前后汽车企业一轮轮的降价大潮不同的是,本次车展诸多企业掌门人都公开表态:车价经过去年的价格大战已经跌到谷底,采取新的价格行动已没必要,而部分企业高层甚至表示,下半年将会提升旗下产品的价格。企业巨头对市场的预测能否实现尚不可知,但足以引起业内对下半年车市价格走向的关注。去年北京车展之后,车市走入谷底,北京车展似乎成为车市的一个转折点;今年的上海车展会否成为车市的又一个转折点?

  车商欲逆市提价

  3月车市表现良好似乎给了汽车厂家宣布提价的底气。

  不论是目前的市场环境还是今年第一季度汽车市场的整体表现都无法让人相信,中国汽车业已到了可以涨价的地步。但如果单从第三个月的市场表现来看,市场突然变好令人看到了市场需求增长的态势。

  据商务部统计,3月汽车产销分别为57.03万辆和58.24万辆,环比增长71.35%和82.82%,其中乘用车产量为35.29万辆,销量为35.58万辆,环比增长63.87%和66.65%;商用车产量为21.74万辆,销量为22.67万辆,环比增长85.08%和115.65%.1-3月,汽车累计产量为130.96万辆,销量为126.66万辆,产量同比增长0.87%,销售同比下降1.16%.

  3月车市良好的表现

  似乎给了汽车厂家宣布提价的底气。开今年车价上涨先河的沃尔沃中国区总裁王荣祥认为,车价从长远来看会有一点上升,分析目前和汽车产业相关的各项因素几乎每部分都有上涨的理由。

  明确表态的还有东风标致总经理窦赛尔,他说现在市场的价格比较平稳,因此标致品牌车型不会考虑降价,“甚至有可能涨价。”宝马集团总裁庞克对中国市场的价格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判断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价格将会降到终点。部分细分市场的价格甚至还有“上升的趋势”。但庞克并未就具体的细分市场进行说明。

  车展期间,有汽车厂家表示,在经历了惨烈的价格战之后,汽车行业在今年将会出现第二次裂变,价格上涨在部分细分市场出现并非不可能。

  以销定产削减库存

  企业欲将库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新车型则力求定价一次到位。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的市场表现来看,库存的压力是促使汽车市场价格战频发的主要因素。

  而从数据统计来看,消耗去年因为急速上量而积压的库存也是厂家在今年一季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窦赛尔说,307目前的库存非常低,而这给东风标致不降价找到了充分理由。

  东风标致没有像其他品牌一样向经销商大量压库存,而是充分考虑到销售终端的盈利情况。窦赛尔补充说,未来汽车工业的趋势是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而不是制定一个最低的价格。

  窦赛尔所指的合理价格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对价格进行调整。华晨宝马汽车总裁施润博表示,价格调整是市场的需要,价格应该根据供需变化做出调整,对于企业而言,价格制定越来越力求精确。

  今年前三个月汽车厂家的产量几乎都小于销量,而这主要就是在消耗积压的库存。东风日产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完全是以销定产,将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新车型则力求定价一次到位。

  即使是北京现代这样的企业,销售屡创新高,仍然保持着订单生产的节奏。

  北京现代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伊兰特的旺销使北京现代的库存几乎为零,但企业仍不会盲目冲量。据记者了解,因为生产线的足量生产,北京现代甚至没有多余产能来安排从去年起就宣布要上市的新车型途胜。

  汇率吹起涨价风

  整个2004年,中国的欧系企业都生活在欧元汇率的梦魇当中。

  2004年头8个月,欧元就保持了兑美元的高水平,第二季度则在1.18至1.22的区间内波动。去年9月后欧元兑美元汇率直线上升,12月24日再次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新高1.3549,1至11月的上涨幅度高达5.43%.与此同时,美元则重复了2003年的单边下跌走势,兑世界主要货币都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根据摩根大通银行美元名义有效汇率指数,2004年美元在2003年大幅贬值8.88%的基础上,又贬值了4.22%.尽管整个欧元区经济因为外贸的复苏而保持了缓慢的增长,但对于需要拿美元支付的中国欧系企业而言,则在利润方面损失惨重。分析人士认为,在汇率以及国内对于零部件进口要求更加严格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下,欧系企业加快了配套体系的国产化进程,另外就是调整企业的价格体系。而此次提出涨价之说的清一色为欧系企业。

  没有汇率的压力,日韩系企业去年迅速扩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但欧系企业仍表示自己有赢利能力。庞克就承认虽然大幅度调整价格,但宝马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仍然是赢利的。

  庞克认为目前市场内普通车型价格已无再降的必要,但高档车的车价还会有所波动,他表示,宝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降价行为将不会重现,宝马产品的价格已经到达终点,今后不会有再次调整的可能,他甚至说:“不会再给降价调整的机会。”本报记者何醒言

  今年不会重现价格战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期盼车市转好。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法长认为,下半年汽车市场会整体走稳,不会重演去年的价格战。

  订单生产不会影响销售

  新京报:2004年末一汽丰田主打车型花冠、威驰大幅降价,目前公司销售是否顺利?新皇冠上市后市场表现如何?

  王法长:截至4月22日,公司完成销量38459辆,获得订单48396辆,年度13万辆销售计划有把握完成。新皇冠目前订单数超过8000辆,受到产能的影响,目前交车一千多辆,货源在全国大部分市场处于紧张状态。

  新京报:丰田实行订单化生产,从预订到交货周期相对较长,这是否会使得部分消费者分流向其他品牌?

  王法长:相对来说,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认同度低,但对价格比较敏感。一汽丰田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提升产能,同时不断进行国产化改进,提高装车率,以缩短购车等待周期,满足消费者需要。

  新京报:明年一汽轿车红旗HQ3将在一汽丰田天津工厂生产,这是否会对皇冠的排产计划造成影响?一汽丰田销售公司是否会以参股一汽轿车的形式从红旗HQ3的销售中获取利润?

  王法长:红旗HQ3在一汽丰田天津工厂生产,一汽丰田作为生产企业会获得一定利润,但一汽丰田销售公司不会介入红旗的销售利润分成。

  下半年价格会走稳

  新京报:今年的车市经历了2月的大悲和3月的大喜,中国汽车市场是否已经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2004年的价格战是否会在今年重演?

  王法长:今年2月包括了春节黄金周,广东等一些地区的消费者也有正月15日之前不购大件商品的风俗,因此2月的市场低谷并不出人意料。但3月销售情况开始好转,这说明消费者积蓄的购买力正在逐渐释放,整体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2004年的价格战,主要是由于2003年的井喷造成企业对市场增长预测过于乐观,排产计划冒进,产销矛盾激化促成的。今年主流企业对市场的预测更加客观冷静,排产计划也比较稳重,再结合钢材、石油涨价对主机厂施加的成本压力,2004年价格战在今年绝不会重现。

  本报记者张齐

  中国仍是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场

  通用亚太区总裁卓亦凯认为:中国仍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市场,通用的投资计划不会改变。

  记者:去年北京车展上,通用宣布在未来三年要联合上汽投资30亿美元,年产53万辆提升至130万辆。

  目前该项投资进展如何?

  卓亦凯:我们不会改变既定的战略。虽然是经历了波折,但我们投资的计划不会改变,我们会扩产来支持销售目标。只是在我们整体业务目标当中,不同细分市场的增速会不同。

  我个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市场。我想保持到2010年,依然是这样。我们对今年整体市场的预计是超过560万辆。

  记者:今年通用给合资公司的销售任务会减少吗?

  卓亦凯:这不是由通用亚太或者通用中国来做这种决定,而是由合资企业来商定各自的业务目标。他们离市场更近,所以我们尊重他们的想法。降低成本依然是整个行业很重要的话题。所以我们依赖泛亚的技术改进,希望在车辆的研发上更好地控制成本。

  利润下滑是大势所趋

  上海通用市场营销部及商务贸易部执行总监刘曰海

  去年来汽车企业的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上海通用市场营销部及商务贸易部执行总监刘曰海表示,这种下滑是大势所趋。

  记者:昨天有外电报道说通用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利润为3300万美元,大大低于去年同期的1.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狂跌80%以上。据说是因为通用在中国市场大打价格战?

  刘曰海:通用中国今年一季度利润比去年同期确实有所下滑,但我没法透露具体数额。也不能由我来说这个数字。我只能说说上海通用的情况。我觉得利润下滑是这几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一季度君威等车型主要任务是消化库存,二是为了给新赛欧上市腾出市场空间,赛欧车型有两个月没有销售。三是3月份上海通用开始的降价。但我认为由于降价是3月份才开始的,所以主要原因还是前两个。降价虽然是市场的趋势,但力度超乎原来的预期。

  记者:那这种下滑趋势何时才能控制住?

  刘曰海:整个汽车行业利润都是在大幅下滑。在中国,我们利润下滑的程度在同业中还是最低的。降价是市场必然趋势,不是我们可以主导的。除非你不要销量,这中间还有个经营效率的问题。你看看我们今天做的这个show,要花多少钱?很多效益没我们好的企业,它从哪里来花这个钱?上海通用的经营效率相对还比较高。我们追求的是长远规划。

  本报记者 吕惠敏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