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行业装备需求发生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 10:08  中国汽车报

  4月11日,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0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瑞士、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瑞典、捷克、韩国、印度、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企业参展。

  一位业内人士只用简单的两个字形容这次展会——火爆。特别是,众多厂家纷纷展出为汽车行业提供设备的产品,成为这届机床展的一大特点。

  从供应商转向核心主机厂

  “这几年,机床行业为汽车企业提供机床设备,呈现出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整车企业发展的趋势,机床设备企业纷纷为整车制造企业提供生产线。”在济南二机床集团展台前,该集团销售公司经理薛延祥对记者说。

  济南二机床先后赢得了东风日产、长安铃木、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等多项订单。3月16日,公司继2003年向广州本田提供一台重型机械压力机后,又通过国际竞标与广州本田签订了6台重型机械压力机供货合同。接着,他们在通用五菱公司的国际招标中,又赢得了一条重型冲压生产线的合同。

  国内目前最大的机床企业——大连机床集团总裁助理薛克寰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以前我们主要为零部件企业提供机床设备。这几年,汽车发展迅速,对机床设备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尤其是一些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出现,他们更愿意选择国产机床设备。奇瑞、华晨等企业都选用了我们的产品。”

  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占了近50%的机床消费量份额,其成长前景也极为看好。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相关装备的需求预计将超过1000亿元。汽车企业在装备上的投入力度将会大大加强,产品的更换也要求汽车装备工业不断在技术和工艺上提高。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有关人士认为,机床行业进入汽车工业市场,通过强化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的研究、对汽车工业技术装备的分析研究,逐步提高了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赢得了汽车生产企业的认同。

  机床企业向零部件领域渗透

  “制造机床设备的企业现在都在往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渗透。”丰田机工株式会社北京事务所工程师王群向记者透露,“过去有的公司的零部件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几,现在要占到一半左右。”

  “零部件生产是为了生存,而为了公司和行业的发展,汽车装备也不能放弃。”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市场部经理包泽山说。

  据包泽山介绍,东风有限设备制造厂依托技术优势开发了重型车平衡悬架总成和贯通桥,并建立了汽车零部件开发基地。在设备制造厂机床、加工中心和汽车零部件3项收入指标中,汽车零部件远远超过其他两项。

  一些参展企业认为,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发展汽车零部件,用零部件来养装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日进制作所北京代表处所长代理肖雨说,他们一直在生产汽车零部件,因为其设备和技术能满足零部件的要求,在生产工艺、质量上都没有问题。

  “汽车设备的生产不同于其他生产,一般要根据汽车及零部件厂家的产品和生产特点来进行设计,而且机床设备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又不是大批量生产,所以风险很大,利润空间相对小。”包泽山说。

  薛克寰也表示:“为汽车行业设计机床风险大,一般要10个月到一年时间,投资很大,利润越来越低,所以只好转向相对稳定的零部件生产。”

  从专用机床向数控设备转变

  “数字化制造技术与装备的新发展”是本届展会的主题。参展商展示的数控机床设备,有的可用于汽车发动机关键件的生产,有的则用于整车生产线。

  济南一机床总工程师李军对记者说,原来需要4年开发周期的汽车产品,现在只要两年就可以完成。除了汽车制造商采用了虚拟制造、同步工程等先进的开发技术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为汽车制造提供装备的设备供应商的努力。尤其是,这些设备供应商提供了各种数控机床,这些数控机床有助于汽车制造商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生产量大、品种多、生产节拍短,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其更新变化越来越快。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用了柔性生产线。

  据薛克寰介绍,过去大量采用的专用机床设备,不便更换生产品种,改造费用也很昂贵,已不能适应汽车行业这种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现在柔性生产线或者柔性加工设备与专机结合组成的加工生产线,受到汽车企业的普遍欢迎。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预测,至2010年,汽车工业对制造装备的需求将比现在增长12%左右,届时,汽车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需求增长将达到26%。(陈建文)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配件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