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喧嚣一时的造车运动为何灰飞烟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16:33  新华网

  去年“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全国各地竞相上马轿车整车项目,“造车运动” 风起云涌感到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这是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一个典型,呼吁国家采取措施,坚决予以遏制。

  一年过去,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这个话题根本无人提起。曾经喧嚣一时的造车运动,如今已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受连续两年国内汽车市场"井喷"行情的鼓舞,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各大主流汽车厂商忙着扩充产能、大干快上,外行投资造车热情也十分高涨。冰箱、洗衣机、空调、手机、电池,乃至化工、烟草、酿酒等行业的各路人马纷纷杀奔汽车业,人们称之为"造车运动"。

  生产空调的奥克斯公司宣布携80亿资金进军汽车产业,宣称“要给国内汽车行业虚高利润减肥”。浙江一家民营企业投资贵州航空集团云雀轿车项目,计划建立一座占地万亩的汽车城,生产国际著名品牌的豪华客车、豪华重型车以及中高档小轿车。全国有30多家企业卷入造车运动,其中又以东南沿海的民营企业为多。

  然而好景不长,连续两年“井喷”的中国车市,从去年5月开始进入深度调整。车市低迷,车价狂降,宏观调控紧缩银根,以及国家新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 新进入汽车领域的外行遭遇到资金和准入的种种限制。尽管许多民营企业号称投资多少多少亿,其实还是靠从银行贷款,一旦银根紧缩,资金链就断掉,根本没有能力继续投资。

  去年7月1日执行的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规定: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同时要建立成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不得向非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个人转让汽车、摩托车生产资格。这些条款大大提高准入门槛,使一些希望通过买壳进入汽车业的外行无法跨过这些门槛。

  个别步伐较快已经开始造车的企业,在严峻的车市面前,也显得十分无奈。那些久经考验、品牌显赫的成熟汽车产品,尚且积压,刚刚出炉,没有一点影响力的新车型,又岂能博得消费者的青睐。某款外行造车的新车,虽屡次降价,又做出种种对消费者的承诺,但依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卖不出几辆车。

  据《经济日报》今年1月29日报道, 夏新“造车”戛然而止,时隔9个月夏新电子宣布放弃与南京汽车的合作,退出造车运动。而在此之前,波导公司也中止了与南京汽车集团长达10个月的合作。记者在春节前见到贵航集团董事长周万成,他说,浙江那家民企建万亩汽车城的计划根本没有实施。重庆某企业的新款轿车样车早已造出来,就是迟迟上不了市。或退出、或等待、或苦苦挣扎,喧嚣一时、沸沸扬扬的“造车运动”实际上已经灰飞烟灭。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造车运动”的失败无疑是一件好事。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年产销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局面。而我国汽车行业分散性、低规模、低水平的现象并未消除,面临全球市场竞争的残酷现实,处于相对较弱的竞争地位。

  尽管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汽车产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但总体规模依然偏小。2004年我国只有一汽集团产量近100万,销量超过100万辆。上汽集团产销双双接近85万辆,长安汽车、北汽集团和东风汽车产销超过50万辆。十大轿车厂家中有3家产销不足10万辆。

  有专家认为,“造车运动”的破灭是我国汽车工业重组的必然结果。第一步先扫清外围的汽车企业,第二步业内进行整合。通过竞争,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居高不下的汽车企业将退出市场或投奔到优势企业旗下。中国汽车工业将形成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产品系列化、分工协作合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考虑到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些以产品差异化为主要竞争战略的企业将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规模效益将越来越明显、单车成本将不断降低,必将带来更多更好的汽车产品,更加合理的价格和更加优良的品质,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原载:2005年3月16日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作者:张毅)

(编辑:苏雨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