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动机产能面临放空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10:02  中国汽车报

  1月17日,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宣布,其生产的首款发动机部件下线。

  “形势不妙啊!外资都在国内建发动机厂,加上他们原先就已经布置好的整车基地,把利润空间最大的部分都占完了,我们还能有今后长期发展的空间吗?老外现在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一家接一家地建发动机厂,真让人担忧。”一位在国内汽车企业工作的人士听说这件事后,对记者忧心忡忡地说。

  更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统计,如果2004年国内近期开建的轿车发动机项目都能按计划完工的话,将新增产能240万台,那么国内的轿车发动机很可能面临产能放空的危险。

  外资纷纷发力轿车发动机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外资在新建扩建发动机项目方面的动作十分频繁:广州丰田发动机30万台年产能项目;东风有限乘用车公司年产36万台发动机新工厂项目(又称广州日产发动机项目);东风本田12万台扩产项目,扩产后年产能达36万台;德国大众在大连和上海,与一汽和上汽分别合资建设两个发动机项目,年产能各30万台;福特在南京第二工厂的发动机项目,年产能目前未知,但估计不会低于20万台;海马年产能15万台发动机项目;北京现代产能30万台新厂;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公司的13万台年产能项目……

  上面提到的这些发动机项目,基本上都是大中排量、中高档轿车的发动机项目,涉及发动机产能达200万台以上。此前,上海通用东岳发动机项目已计划将产能扩展到30万台。这也就是说,到2006年前后大部分项目竣工的时候,中国国内将要新增超过240万台的轿车发动机产能。

  有人说2004年是“外资发动机播种年”,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同时也已有人预言,到2006年以后,外资发动机将会陆续进入“大丰收”阶段。

  本土化动力源于市场和竞争

  据悉,很多发动机项目是市场行情高涨的时候确定的。去年的车市“寒流”,虽然让不少人改变了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外资坚持继续投资发动机的趋势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车市并不悲观。甚至有人说,目前的低迷状况,正好为今后大规模扩张打下提前量,等到市场复苏并再次红火的时候,正是发挥这些产能的时候。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作为整车的最核心部件,发动机项目如此密集地在2004年特别是2004年下半年上马或扩产,一方面是来自国内市场对生产成本控制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则因为众多整车厂面临国产化后本地化配套的巨大压力。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倪宏杰认为,这种市场需求和压力从根本上来说是竞争造成的。合资公司身后的国际汽车巨头之间的竞争,是导致外资在华大举布局发动机的重要原因。

  他的观点是,中国汽车市场毕竟还是个具有潜力的庞大市场。而且,中国经济在发展,公路建设在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虽然汽车产量去年达到500多万辆,但今后还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还有这么大的市场,跨国公司为了生存发展,必然不会放弃中国。

  他表示,目前,这些巨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格局基本上被复制到了国内。发动机的本土化生产,是跨国公司应对市场变化、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一旦有人先出手,所有对手都会跟进。外资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建设了这么多发动机项目,正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240万台发动机“烤”验谁?

  一位人士对这240万台新增产能提出警告:“如此高的发动机产能很可能面临放空的危机。”

  “外资纷纷发力发动机本身就是一种重复建设。”一位汽车行业专家这样断言,“与重复建设不同的是,国内企业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存在非市场因素,而外资却基本上是从市场角度作出决策。尽管如此,240万台发动机能否在短时间内被完全消化,仍然令人担忧。”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一位在汽车合资企业内负责发展规划的主管表示,尽管从总量上来说,好像240万台很多,但如果分解开来看,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这240万台的产能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各家产能利用的进度不同,各项目的目标不同,而且涉及配套整车的产品定位也不同。因此,真正能在某一时间段、某一价位区间内形成巨大产能竞争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这些发动机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替代进口,也就是说,目前需要进口的相当一部分轿车发动机,将由这240万台中的一部分替代。

  还有,到2006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得到恢复和发展,市场容量不可小觑。

  据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07.05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11%,其中,轿车产量为230.63万辆,增长11.99%。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沈宁吾2月2日在柳州举行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上表示,中国汽车行业今年产销量增幅虽然回落,但仍将保持增长,轿车是增长主体。

  话虽如此,但240万台比去年全国轿车的总产量还要多,到2006年,中国车市能否承载得了这么多发动机?有人认为,这将“烤”验中国汽车——不是中国市场被“烤熟”,就是这些外资公司被“烤糊”。

  贾 翔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配件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