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08:21  中国汽车报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可能并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许不久后的某一天,我们会失掉谈论这一话题的资格。

  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如今面临着非常“矛盾”的形势:一方面,它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另一方面,它也到了最困难的时候。

  说它“最关键”,是因为自主开发经过这么多年的曲折和磨难,终于有了些许亮点,有了几个可以继续孕育的胚胎;说它“最困难”,是就目前的市场生态而言,在与跨国品牌短兵相接的惨烈竞争中,自主开发企业及自主品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危急之一:品牌弱势。没有自主品牌,就无所谓自主开发,但打造一个品牌,又岂是一日之功?一部世界汽车工业史,就是一部品牌演义史。百年来汽车品牌的创立、塑造、竞争、淘汰及提升,赋予了跨国汽车品牌以特有的外延和内涵,并在时空隧道的转换中锻造了其文化品质。和跨国公司的成熟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在质量上往往是不稳定的,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上是非常有限的,在价值链上又处在低端,在文化内涵上才刚刚起步。两相比较,劣势何其明显!

  危急之二:经营弱势。自主开发企业发展初期,在技术、资金、管理上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有很多是当初没有预料到的,一旦干起来,发现难度比预想的要大得多。而收益,更是与付出不相称。汽车市场的发展,对自主开发的企业来说,也是一面双刃剑,既提供了市场条件,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使得“量小、利润率低、积累少”的自主品牌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同台演出时饱受煎熬。

  危急之三:跨国公司的挤压。过去相对封闭的现实,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性,给自主开发企业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现在,这个空间越来越小了。一度,跨国公司将奇瑞、哈飞这些企业并不怎么放在眼里,可一不留神,他们就渐成气候。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活力、潜力和竞争力,让跨国公司不得不防。认识变了,各种打压也就开始了,包括明的暗的、场面上的和场面下的、规则内的和规则外的,不一而足,不言自明。

  危急之四:国家扶持不具体。自主开发不仅工作难度大,而且投资见效期长,风险极大。从事自主开发,几乎注定了在短期市场利益上的弱势。不管自主开发企业对将来有什么样的憧憬,但眼下他们的日子都比较难过甚至非常难过。这时候,国家政策的扶持就非常重要了。可事实呢?不管是在加入WTO之前还是之后,国家对自主开发一直缺乏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扶持措施。没有具体措施,鼓励自主开发就等于一纸空文。

  危急之五:当事人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很多人是怀着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一腔热情,投身于自主开发的。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精神令人感动。但是,经历了几年的磨难却没有大的起色,而前景依然不明朗,他们有时也不免迷茫、困惑起来。其实,进行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理性,要着眼于经济规律和汽车工业的内在规律,将激情和理性融合起来,让激情给自己以精神动力,让理性给自己以智慧和力量。惟有如此,自主开发的事业才有可能成功。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家底逐渐殷实,当年许多的梦或已经成为现实,或正在成为现实,或将要成为现实,但自主开发依然是中国汽车业界的一块“心病”。自主开发的“最关键”和“最困难”相互交织,说明现在的自主开发已经形成了一道坎儿,跨不过去,就可能前功尽弃,最后一点希望也要幻灭;跨过去,就会迎来明媚的春天!(李庆文)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