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胡茂元走出上海(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 09:47  21世纪经济报道
  如今,他再次打破常规,率领上汽开创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收购的先河。

  2004年6月,上汽与英国老牌汽车制造商——罗孚MGRover集团签署合作意向协议。据悉,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华生产新型轿车。

  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代表——朝兴银行签署协议,收购了双龙48.92%股权。

  不少人不解,2003年,上汽已占据国内乘用车的市场,为什么还要去做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胡茂元则说,“搬起石头,能砸开国际经营的大门,那我们就成功了。”

  不过,这句话并不是胡茂元的本意。要参与国际经营,上汽还太稚嫩了一点。对中国的汽车企业来说,所有的“走向世界”的豪言壮语,都只能是一个概念。胡茂元不玩概念,他的实际意思是,如何借助于外脑,实行上汽的自有品牌。以国际经营为幌子,反映了胡茂元的上海式狡黠。他不想在羽翼未丰时就早早地惊动国内的竞争对手,也不想因此而引起两个国际合作者的不快。

  在与外资的长期生产合作中,上汽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整车设计开发上与国际水平存在相当差距”。何时能看到挂着上汽标志的车欢快地驰骋在本国或异国土地上?这是胡茂元思索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上汽永远只是个泥足巨人,做得再大,也是受制于人。

  一旦收购韩国双龙和英国罗孚,上汽就可以和当年的通用一样,借外脑在自主品牌之路上快速前进。为此胡茂元的算盘是:从“依靠自身力量自主发展”到“收购国外企业合作生产、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这样的国际化经营,不妨称之为内向型的国际化经营,其意图就是通过外向途径,开发自主品牌,然后再打回老家,让上汽的汽车能真正打上上汽的标志。

  资本匠心

  打造全功能的产业链,收购外国汽车企业,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加上其它方面的需要,上汽集团有着强烈的资金渴求。据我们测算,这方面的资金缺口初步估计在500亿元人民币左右。因此,谋划上汽上市就在意料之中。

  2004年4月19日,胡茂元称,上汽集团将在两年内完成整体改制,并谋求整体上市。方案大致有三种:在集团层面首先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之后再谋求整体上市;直接在海外上市;利用现有A股上市公司,以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第一种过程可能较长,后两种则会缩短上汽集团整体上市的进程。

  事实证明了胡茂元的偏好:2004年11月29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57.6亿元。此举表明,在上述3个方案中,上汽选择了后两种,以加快上市进程。

  非常凑巧的是,胡茂元是在上海汽车股东大会上宣布上汽集团将在两年内完成整体改制的。而在同一个时间,胡茂元还宣布:上海汽车将从一家以生产零部件为主的上市公司,转变为以整车为主的上市公司;以及由上海汽车去收购仪征汽车。由此而令人感受到,即使在上汽集团上市这件事上,胡茂元也堪称老谋深算:如果香港行,就在香港上市,进一步缩短上市时间;如果形势对香港上市不利,则利用上海汽车,实行在A股市场的整体上市。本次上汽改制,已将上海汽车包含在内。

  如果上市成功,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实现2004年胡茂元定下的“改制重组、整体上市、自主品牌”三步战略。

  ★胡茂元:

  上榜理由:

  2004年,胡茂元是中国汽车圈曝光率最高的人。从收购韩国双龙、与英国罗孚谈判,以推进整车设计的国际化接轨,再到谋求上汽集团整体上市,胡茂元接连在资本和实业两线出击,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个全球战略框架在他手里逐步清晰。刚刚过去的一年无庸置疑属于胡茂元。(本报记者 吴琼 上海报道)

[上一页]  [1]  [2]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老总语录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