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淮董事长:自主品牌是进入乘用车市场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10:21  中国青年报

  经历过去年汽车产业发展的曲折与阵痛,市场仿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在这场腥风血雨之中,仍然有几个“另类”逆市而动,取得不俗的成绩。江淮瑞风算一类,作为中端MPV的大赢家,这款车今年有望实现80%左右的增长,稳固其细分市场第二的位置。

  对于江淮汽车集团来说,瑞风就像是一个站在前台的重要角色,可以“藉一斑而窥全豹”。事实也的确如此,江淮董事长左延安告诉记者,除了瑞风之外,江淮的传统优势产品客车底盘保持了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轻卡则由去年的第3位上升到第2位。“今年我们的市场表现是非常抢眼的,国内排名从去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8位,并将保持50%以上的增速。”

  市场低迷是错觉

  “2004年汽车市场的总体表现并不低迷,几类产品均有显著的增长,江淮汽车的良好表现一定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种市场形势。只是大家对轿车市场的期望与实际表现的巨大差距给人一种错觉,但我们认为目前的这种增长速度是正常的和可以接受的。”左延安认为,这几年轿车市场太过抢眼,市场从83%的高速增长回归到20%左右的较快速度的增长,落差太大,但好处是能使市场各方从高度亢奋状态回归理性,有利于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

  左延安表示,导致这种剧烈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信贷收缩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其次是各企业产能扩张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供过于求,并一度造成了巨量的产品库存;第三是频繁的降价并未有效地促进市场销售,反而同进口车配额即将取消、关税降低等因素共同作用,增强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其它诸如燃油价格上涨、保险费用上升等一系列因素,也影响了汽车市场的表现。他特别提到了商用车领域,整体情况好于去年,尤其是货车,预计全年增幅约20%,接近去年的两倍。

  对于明年的汽车市场,左延安做了大胆的预测。他认为,总体增幅大约15%,乘用车增幅略大于商用车。但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产能过剩、进口汽车配额的取消、可能实施的燃油税等,对明年的汽车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

  左延安认为,明年汽车价格将继续走低,产品、品牌、服务等方面的各种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企业利润将进一步被摊薄,但部分领先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加大,市场集中度将持续提高。

  “明年因上游原材料、能源等价格的上涨,商用车价格将可能略有上浮。在乘用车方面,因为目前利润空间还比较大,还有供需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价格战将继续下去。”

  左延安认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归根结底是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一些产品性能突出,价格高,其结果是“曲高而和寡”,有美誉而无市场;另一些产品价格很低,但性能、质量差得太多,可能一时赢得了市场,但消费者很快就会醒悟,市场也不可能长久。只有协调性能与价格这两个方面,达到相对的平衡,赋予产品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才能持续地赢得市场。正是因为把握住了这一条,江淮才能保持连续十多年的年均50%的高速增长。

  先在自主品牌上下功夫

  左延安认为,汽车产业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产业。

  从经济角度来讲,汽车工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产出,能带动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十个百分点支出,使相关产业产值随之增长3至5倍。汽车产业每增加1元会给上游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带来2.63元的增值;带动就业率为一比十至十五。“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只做一个加工车间,丢失的不光是市场主导权,还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会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左延安表示,汽车业与国防安全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军队的作战车辆用的都是别国的技术甚至整车,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讲,也是一大隐患。“现在来看,自主的道路虽然是艰难曲折的,但我们一定要走,而且要走得很好。不仅是国家、民族的需要,也是本土汽车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他认为,目前走自主之路的国内企业经历了相对较为困难的起步阶段,现在也还处在相对较弱的地位,总体来讲,商用车企业要好于乘用车企业。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融入到国际汽车产业当中,今后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自主之路困难重重,一方面需要国内企业耐得住寂寞,全力以赴,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从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左延安说:“从现实来看,国内一些具备一定自主开发能力的企业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回报,比如江淮的轻卡、奇瑞的轿车不仅在国内表现抢眼,出口也都排在了全国第一,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江淮目前已经在客车底盘、轻卡及MPV几个细分市场内拥有了一定的优势地位,但其优势仍然主要集中于商用车领域,而瑞风所属的大MPV也只是乘用车中市场容量较小的一块。左延安告诉记者,对于蛋糕最大的乘用车市场,江淮进入是必然的。

  他表示,江淮将立足于现有优势业务,坚持发展自主品牌,建成国内一流的商用车基地,同时开展反周期运作,整合国际国内的各种资源,积极探索新的乘用车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准备,最终成为一家具备适度规模和竞争力的综合性汽车企业。一句话,发展自主品牌是江淮进入乘用车市场的关键。

  本报记者 王超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老总语录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