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爱他就是爱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11:01  汽车与驾驶维修

  最近网络上有关道路安全最热闹的新闻要数北京首例"撞了不白撞"的案件宣判,从网友的评论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于目前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表示了不同程度的置疑。这条规定被简单的表述为"机动车负全责",我们不妨再次翻出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来看看:"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且机动车驾驶员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从这个条文中似乎还看不出什么,但具体到判例上,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赔偿就令所有驾驶者感到驾驶机动车反而成为马路上最危险的事情。

  这条片面加大机动车驾驶者责任的规定无异于非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的尚方宝剑,而且这个尚方宝剑是法律所授予的。笔者注意到目前不少地方的立法部门也在讨论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问题,但作为国务院颁布的法律,虽然存有争议,但执行起来还是不会含糊的。所以,作为理性的机动车驾驶者,在目前针对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最高法院解释或者修正条款没有出台之前,应当首先学会如何在法律的框架下与行人和平共处。尤其是对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型城市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没有分离或者分离不彻底的情况下,更应该从驾驶技术上保证自己的安全,以一种"防卫性"的驾驶方式驾驶机动车,爱护行人就是爱护自己,毕竟,速度和效率都没有生命的安全重要。

  (1)和平共处原则一 关注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行动规律。

  马路上肯定会有行人和非机动车,而且它们通常都在运动,虽然表面上看,他们的生活和正在做的事情和我们驾驶车辆的关系不大,我们仅需要和他们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但每一个合格的驾驶者都会明白,仅仅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并不一定能保证行车安全。一个老练的驾驶者应当具备在驾驶的同时关注自己车辆周围行人和非机动车动态的本领。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行人包括:视野中的小孩子(他们常常根本不注意车辆的存在而突然飞奔到车前)、和公共汽车站周围的行人(正在等待公交车的行人会对马路上的机动车视而不见,小心他们,他们的行动速度常常超出你的预期)。

  (2)和平共处原则二 从行人旁通过时尽可能将车速控制在随时都能停下来的程度。

  虽然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在车辆间穿行,但偶尔我们也会与行人和非机动车为伍。例如穿行人行横道时,旁边通常会有行人等待通过马路。虽然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繁忙的人行横道旁都会有交通协管员维持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秩序,但你不能想当然认为:"目前该我通行,不会有焦急的行人突然冲过人行横道。"对于人流和车流混行的路面,一定要向周围行人和非机动车提示你的存在,从行人身旁通过时务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和平共处原则三 在封闭路段行车也应当注意两侧是否有人正打算翻越护栏。

  这是带有许多血的教训的原则,这次北京"撞了不白撞"的案件就是因为这种情形而发生的。虽然在这种情况下,行人明显违法,但他们的生命应当得到我们的尊重。因而,那些你喜欢在超车道或者内车道高速行车的朋友应当时刻关注左侧栏上的情况,那里不仅可能有警惕性较高的检修路面或者植被的工作人员,有时也可能有不遵守交通法律的冒失鬼。在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框架下,我们必须为他们的冒失承担责任。因此为了我们的安全,请尊重他们的生命--快车道上也应当对左侧的情况保持警惕。

  (4)和平共处原则四 雨雪天气保持换位思考的行车方式。

  乘坐和驾驶机动车是在马路上抵御雨雪天气的最好方式,但这个时候却是行人最麻烦的时候。因而在道路上行车的时候,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行人的麻烦,因为他们可能被雨具遮挡视线而无视你的存在,也可能为了躲避积水或者积雪而与你争抢道路。这个时候不妨多为他们考虑,放慢车速或者干脆停车,让他们通行。尤其是遇到积水的地方,更应当考虑过快的车速是否会将泥浆溅到行人的身上。

  (5)和平共处原则五 不要"恃强凌弱"。

  客观地说,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就是本着机动车是马路上的强势者,而行人和非机动车是弱势群体的观念而设立的。我们这里不讨论究竟谁是强势者的问题,作为机动车驾驶者,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在各种情况下保持谦虚非常重要。例如在路口有其他驾驶者强行超车或者等红灯的时候突然"加塞儿",或者有行人无视你的存在,强行从你正在行的车前通过,务必保持一颗平常心。

  还是拿出离开驾校时教练给我们的赠语作为本文的结尾吧:1.不要过于相信对方,他们常常会犯错。2.不刺激别人也别被别人所刺激。3.胆大心细人最适合驾驶机动车。4.让马路上的所有人都注意到你的存在。5.马路危险,努力给自己创造安全空间。

  聂继方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驾驶技巧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