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0万辆库存轿车成为厂商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07:51  第一财经日报

  日前,上海申银汽车销售公司买断的3000辆2003款POLO轿车在上海和华北地区销售。据了解,像申银这样一次买断如此大数量的POLO还相当少见。

  申银汽车方面拒绝透露批量购买的进一步细节。但据北京的一家上海大众经销商透露,批量采购具体折扣需要双方协商,这可以理解为厂家清理库存的一种手段。记者了解到,上海大众一般每半年左右就会采用这种批量销售手段清理一次库存。

  清理库存,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高招”。

  东风日产在北京的某经销商透露,目前库存压力主要集中在阳光,全国估计大概有将近3000辆。“2005款阳光马上就要推出了,经销商现正急着把旧车消化掉。”该经销商说。

  北京吉普的一位经销商表示,在年末,为了消化年内的老款车型,会向厂家要求为库存车提供一个特价方案。“具体折扣并没有规定,主要看经销商与厂家谈判的能力。”

  在种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轿车厂商对库存压力的焦虑,以及厂商之间在库存压力上的博弈。轿车压力最大

  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库存压力的焦点集中在了轿车领域。

  微型车领域,今年1~10月,产销分别同比增长12.6%和10.6%,产比销高出2个百分点,由于今年产销总量预计在140万辆左右,粗略估计库存会保持在3万辆左右。

  轻型客车今年产销36万辆,其中下滑比较明显的是金杯和东南,依维柯、全顺、福田略有增长。“库存压力相对于去年高出一截,但是并不明显。”全国轻型客车市场研究联合会主席高允航说。

  MPV商用车今年有50%以上增长,前两名上海通用GL8和江淮瑞风今年销售预计在2.5万辆左右,江淮瑞风目前库存量保持在1000多辆。“GL8库存目前估计在3000辆,正在加大生产,准备为明年的生产线改造腾出时间。”一位知情人士说。据此,MPV商务车的库存应保持在万辆左右。

  SUV今年市场容量增长了20%,但市场由去年的20多个品牌猛增至40多个,SUV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瓜分。据长城有关人士介绍,长城SUV库存目前保持在2000辆。因为市场分散、规模不大,SUV的库存压力多集中在一些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

  重型车领域,1~11月份产销分别为34.48万辆和34.78万辆,整体走势看好,还消化掉了去年一部分库存。中国重汽公司高级经济师米英峰分析说:“治理超载超限客观上造成了运力不足,导致市场需求增加。”

  唯独轿车的压力是明显的,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的统计:前11个月国内轿车累计产销214.49万辆和207.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95%和16.90%。产销差只有7万辆,但是算上去年的库存车以及经销商手中的库存,事实上的库存数量远不止这个数字。库存统计难题

  “在前两天参加的一个经销商内部会议上传出来的一个消息是,目前国内轿车库存已经接近70万辆。”一位通用的经销商告诉记者。

  奇瑞一位经销商透露,奇瑞年底之前要求经销商帮助消化1万辆库存车。

  目前大家公认的是一个说不清出处的说法:50万辆。中汽协对这个说法也一直没有否认。中汽协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汽协也不掌握准确数据,原因是厂家报给中汽协的数据有注水嫌疑——厂家将库存车压给了经销商,“这部分车厂家开票开掉了,”张伯顺说,“但是搁到了经销商库里。”

  “根据国外的经验,汽车制造商月销量和库存量的正常比例应该是1:0.7,国内制造商目前据说是1:3,多出来的‘2’转移给了经销商。”哈飞汽车股份公司的高级经济师姚群分析。

  广东汽车市场总经理郑子先印证了这个说法,他表示,目前广州市所有经销商手里的库存有两个月的正常销量,大概是六七万辆。北亚车市总经理苏晖表示,北京市3000多家经销商手中可能有5万辆库存。上海信息中心汽车研究室负责人项明说,沪上有许多商家已经出现了卖一辆车亏几千元的现象,许多2003年产的库存产品压在手里。“许多人明知亏本,还是要咬牙尽快消化掉。”项明说。

  “唯一准确的市场销售数据应该来自公安部的车管所上牌数,但是这个信息一直没有公布。”张伯顺说,“现在无法统计真正的库存量是多少。”消化库存之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通用经销商透露,明年通用将推出一款挂着雪佛兰标识的赛欧,这款车的售价将在5万元左右。他抱怨说:“新车上来了,旧车更没法卖了,现在不出手将来赔得更多,目前唯有赔本清库一条路可走。”他手里现在积压了近100辆车。

  “受南京菲亚特今年业绩下滑和库存增加之苦,许多南亚经销商已经开始选择另投门户。”一位南亚经销商说,“目前我这里单月销量仅有十多辆,库存却有100多辆。”

  除了像上海大众那样定期批量甩卖外,经销商和厂家之间也一直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博弈。如常见的厂家推出在一段时期内的特价车,都是厂家将库存车简单处理后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推给了经销商。

  有的厂家则承诺,今年压给经销商的车可以作为明年的任务;有的还为经销商提供一部分免息贷款,甚至还出现了先提车后付款的现象。

  这位上海通用经销商预计,明年4月份将是清理库存的最后期限,也将迎来价格混战的高潮——因为新车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压力。谁能挺过去,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他比喻说:“目前厂家、商家都如同坐在一辆高速飞奔的列车上,停是停不下来,下车也下不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刘世锦表示,虽然车市行情下跌,但2004年到2007年仍然是国内制造商持续扩张的时期,扩张的目的就是为了均摊成本,提升竞争力。

  从高速成长期转入低成本扩张期,规模经济的代价就是库存增加,这一点对制造商、经销商而言,将慢慢演变成一场生死考验。(本报记者车亮)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