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冬天尚未过去春天依旧遥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11:26  中国汽车报

  2004年快要过去了,汽车行业增幅下降已成定局,汽车市场也将在一片哀怨声中踏上新旅程,厂家和经销商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了2005年,但是2005年市场真的会回暖吗

  2004年汽车市场的寒冬,冻得厂家和经销商们的冷颤一个接一个,消费者长达大半年的持币待购,让厂家和经销商都慌了手脚,降价、销售目标下调、产量减少、库存增加等都成了2004年汽车市场最热门的语句,一如1年前的“井喷”。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地度过了一年,厂商又在盘算2005年了:明年是否能看见一个明媚的春天?从现在的情况看,明年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走向还是汽车业现状,都很难有大的变化,春天离汽车市场依旧很远。

  宏观调控未见松动

  对于2004年汽车市场的增速放缓,很多人归咎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行。虽然年初国家在点过度投资行业的名时,并没有提到汽车行业,但是宏观调控确实给2004年的汽车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打击。而这样的情况,2005年还会继续下去。

  “目前国内很多经济学家都预测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会低于今年的水平,政府将继续坚持宏观经济紧缩政策,使过热经济降温并实现软着陆。”一位上海大众经销商这样对记者说,“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同今年一样的问题,所以,在一段时期内,汽车市场疲软的态势不会得到明显改观。”

  从2004年汽车市场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看,主要是消费信贷的进一步收缩,造成了贷款买车难度的加大。“随着2005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继续实行,贷款难依旧是消费者买车时遇到的最大瓶颈,汽车市场也会因此而继续低迷下去。”这位经销商认为。

  油价上涨影响依旧持续

  今年的3次油价上涨,让消费者买车的时候更加关注油耗了;同时,汽车使用成本的上升,也加剧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记者曾经对一些准备买车的消费者做过调查,有70%的消费者对油价的不断上涨表示担心,同时也将购车计划推迟,表示等油价相对稳定了再购买。但是事与愿违,专家预测,明年油价依然保持上涨态势。

  据了解,2004年1~8月,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四成,升至41.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9个百分点。而仅汽车耗油就占全国原油消费的1/3。一位经销商表示,根据专家的预测,在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的明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增加,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油价的进一步上涨,这就会对汽车消费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SUV等一大批“油老虎”销量将受到显著影响。而记者日前在汽车市场的采访也证实了这一点,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表示,如果明年油价继续上涨,他们将继续推迟买车计划。

  库存车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库存,这个今年汽车市场上令厂商都头痛不已的词,在2005年将会继续发挥着它强大的威力。据报道,2004年仅轿车库存就达到50万辆,这50万辆2004年没有卖出去的车势必会对2005汽车市场的走势产生关键的影响。

  据经销商分析,如果按今年年底轿车库存50万辆计算,再加上明年各汽车企业的计划产量,汽车市场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产能过剩局面,今年市场的低迷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情况。经销商在明年面对大量库存车,也会下狠心大幅降价以求减少库存,频繁降价,会进一步加剧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

  “库存压力也会给2005年的汽车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要求厂商必须拿出应对的办法。否则,一味地降价甩库存将会使汽车市场陷入混乱。”这位经销商不无担心地说。

  加息影响逐步显现

  另外,有关专家认为,贷款利率的增加对汽车市场的影响,也会在明年逐步显现出来。据有关报道,以今年10月29日存贷款利率上调为起点,中国将进入一个加息周期,有可能会在明年继续提高存贷款利率。专家认为,这对于汽车市场来说不是个好消息。贷款利率增加,汽车消费信贷的月供额度也会明显增加,这就增加了消费成本的投入,那么,处于汽车销售最前端的经销商和最末端的消费者,都会感觉到压力,从而会抑制汽车消费。

  记者在采访消费者时,一些准备贷款购车的消费者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心,一位姓许的消费者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今年加息的幅度,如果贷款20万元买车、5年供完的话,加息之后每月需要付的利息就是544.40元,本息合计为3877.73元,比调整前每月的利息增加33.45元,5年就要比加息前多付2007元利息,何况明年利息还要进一步增长。”这位许先生强调,如果是这样,他就不得不推迟购车计划了。

  但是,有关专家和经销商并没有对2005年汽车市场失去希望,他们一致认为,到明年年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会相对放宽,加息也会告一段落。同时,经过明年前3季度的价格战,汽车价格会回落到一个比较平稳的阶段,那时的汽车市场将会出现回暖态势

  (冯英杰)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