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子不好过多从自身找原因 不要一味怪罪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 09:18  解放日报

  宏观调控对汽车业的影响是有的,但绝不是车市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一些汽车企业老总最近总在抱怨,认为车市转冷主要受累于国家宏观调控。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汽车企业刺激市场的各种手段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汽车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少业内人士明确指出,宏观调控对汽车业的影响是有的,但绝不是车市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宏观调控对汽车业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消费信贷上,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应该看到,汽车行业本身结构性的调整要大于外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的困境主要不是由宏观调控引起的,而是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调整,它根本不会像1993、1994年宏观调控那样引发汽车行业长达6年的疲软行情,因为,市场环境完全变了。1993、1994年时,我国轿车市场的需求主体是公务用车,约占总需求量的70%;现在,私人用车占轿车总需求量的75%左右,公务用车则只占25%左右。宏观调控一般对公务用车和经营用车影响比较大,对私人用车影响则比较小。

  这轮宏观调控和1993年的宏观调控并不一样,这次是对部分投资过度密集企业的局部调整,汽车市场不太可能遭遇上轮宏观调控后的长期停滞和低迷,而是会继续保持一个较低的增长速度。消费能力的释放是渐进的过程,潜在消费能力并没有完全释放,现在的释放期会较长。不少专家强调,现在的中国汽车产业增长速度处在一个完全合理的区间。汽车企业更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来迎接不断加剧的竞争。

  因此,对于“为什么汽车企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这样的问题,汽车企业应多从自身找原因,不要一味埋怨政策。同样,企业在制定明年的战略目标时,主要的着眼点还是应该放在企业自身,而不是政府身上。

  事实上,今年也不是所有汽车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市场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在同样低迷的市场大环境下,“轿车厂家冰火两重天”的一幕。在市场转冷时,有的企业销售大滑坡,有的企业却在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它们不仅能完成原定的预期目标,而且将向更高的指标攀登。譬如,上海通用正以高于行业平均增幅的速度上升;一汽丰田完成近7万辆销售,增长62.8%;长安福特今年已完成近4万辆,增长217.7%;广州本田已完成15.5万辆的销售,增长70.2%。尤其突出的是北京现代,仅靠索纳塔和伊兰特2款车型便实现单月销售1.67万辆,已完成11.9万辆的销售,在轿车中跃居第4位,同比增长162%,预期目标13万辆不仅能实现,还准备向15万辆冲刺。虽说在任何时候,机会对所有企业都是均等的,但为什么在轿车市场整体销售增幅逐月大幅下降之时,这些企业却能够逆市而上,创造出骄人的业绩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企业眼睛朝内,注重修炼内功———科学认识形势,正确认识自己,认真研究消费心理,细分市场需求,在产品配置的取舍上认真进行市场调研,以科学数据为决策依据。在利润与销量不可兼得时,取销量而舍利润,再从摊薄成本上力图弥补损失,降价是按产品的合理利润率一步到位打动消费者。不图短期效应,不向经销商压货,使得渠道库存一直保持在较小幅度内,并精益制定短期和中期营销策略,从而打开市场缺口。

  从车市“井喷”到现在的平稳发展,汽车企业竞争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本的竞争要转入到技术创新能力、车型换代能力的竞争上。企业具备技术创新能力最好,这需要时间,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下,依靠合资合作提升车型和换代也很有竞争力。真正的企业家就是应该在市场下滑的时候显示出自己的真本事。每次经济调整都会淘汰掉一批企业,但企业不能因为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畏惧,关键是要修炼好内功,具备随市场变化灵活应对的能力。请相信,企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埋怨责怪别人是没有出路的。李永钧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