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苏县委副书记公车撞死学生逃逸被罢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2日 08:33  现代快报

  领导干部私驾公车酿惨祸教训深刻 

  ●肇事者是否有逃逸行为、是否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有待警方的结论

  核心提要:11月2日晚上10点10分左右,江苏涟水县郑梁梅中学高三学生肖轼(化名)已上完晚自习,和朋友推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要再走几十米,就可以拐向通往村子的小路了。这时,一辆黑色帕萨特轿车从身后将他撞飞--肖轼当场死亡。引人注意的是,撞死肖轼的车竟是涟水县委的“苏HN0011”号公车,而驾驶该公车的人正是涟水县委副书记侯继海,而他撞人后并没有停车。涟水县委日前证实,侯当时“私驾公车”是要去淮安市给父亲祝寿。11月17日,侯继海被淮安市委正式免职。但是,被称为社会肿瘤的“私驾公车”现象能否就此绝迹呢?

  高三男生瞬间被撞飞

  “我和肖轼推着自行车走在路的右边,我们相距半臂的距离,他在左,我在右,突然我的左手被一个硬的东西撞了一下,再看肖轼,就没有了,几秒钟后,我才反应过来,肖轼被汽车撞飞了……”李恒(化名)低着头,难过地向记者讲述肖轼被撞死的情形。肖轼曾是他最好的朋友,怕记者听不懂,他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他的母亲说,别人一问这件事,李恒总是用这句话作为回答的开头。

  高三男生被撞出十多米

  11月2日晚9点40分,江苏淮安市涟水县郑梁梅中学高三年级下晚自习了,李恒收拾好作业与书本,出门推着自行车往回走。他的家在城郊的南堆大队(当地人称三大队),属于涟城镇黄河社区居委会,离学校有四五公里远。他的自行车坏了,只能推着走,走出大约1公里远,与他同村同校同年级但不同班的肖轼骑着自行车追上了他。“肖轼和我是很好的朋友,我们都是19岁,从小一起长大,处得很投机。”肖轼坚持要与李恒一起推着自行车回家。“天很黑,肖轼陪我一起推着自行车走,我挺感激他的。”

  从县城内的郑梁梅中学回南堆大队,有两条路,一条近些,但路况不大好,另一条是走淮涟公路,稍远些,但路况较好。平时,李恒爱走近路,肖轼则习惯走淮涟公路。这天,两人推着自行车选择了走淮涟公路。过了城南加油站,公路上就没有了路灯,而当天的夜比较黑。李恒与肖轼上身都穿着白绿相间的校服,一路上“有说有笑”。“我们都遵守了交通规则,我们都走在右侧白线以外。”李恒一再强调说。

  “撞肖轼的那辆轿车是从我们身后开来的,好像是没开车灯吧,反正我事先根本没觉察到有车靠近我们。我们谁也没意识到车向我们撞来,肖轼被撞飞时,我根本没反应过来,只听到‘嘭’的一声,同时感觉左手被碰了一下,有点疼,然后就发现肖轼不见了。”李恒估计,大约10点10分左右,他们走到淮涟公路上的事发地点,这里离拐向村子的小路只有三四十米了。记者根据目击者的实地指认,发现此处距“76公里”路碑(路碑标识为“苏309[指309省道]76公里”)有十几米,路对面有一家小型服装厂和一家小型面粉厂。

  撞飞高三学生肖轼的这辆轿车,后来被涟水县委办公室主任陈照新证实是辆黑色帕萨特,车号为苏HN0011,是涟水县委为县委副书记侯继海配备的公车,并且,当时的驾车者就是侯继海本人。“肖轼被撞飞了起码七八米远。”这是李恒的说法。但另一位目击者判断,“至少被撞飞十几米”。记者根据目击者的指认,从李恒摔下的自行车处算起,至肖轼死亡处,大约有20米左右。

  车祸发生后,李恒的父亲害怕再出事,开始每天接儿子下晚自习。他认为,那天出事时,如果走在左边的是李恒,死的就是李恒,而不是肖轼。李恒自己也有许多天沉默寡言,他总在作着种种假设,比如那天走得再快1分钟,就拐向回村里的路了,还比如那天自己的自行车没坏,他和肖轼就会早些回家,不会出事。但李恒更多的是想不通,路面有10余米宽,车又稀少,那辆轿车怎么会撞上走在路边的好友肖轼呢?

  目击者大喊肇事车没停

  据说,肖轼被撞飞后,跟在轿车后的一辆大卡车很快驶过该段路面,车斗子挂住了肖轼刚被撞飞的自行车。李恒拼命往前追,同时用最大的嗓门一遍遍喊“停车”,但大卡车和小轿车都没有停下。大卡车挡住了他的视线,他看不见肇事的小轿车,更没有机会看清小轿车的车牌号。“我追了至少20多米,喊了好多声,追不上,担心肖轼的伤势,就回头了。”

  李恒在路上找到被撞后的肖轼时,不禁呆了,刚才还谈笑风生的肖轼“在路边仰面朝天地躺着,嘴角流着血”,“我使劲喊他的名字,他不睬我,我只看到他右手手指微微动了一下,就再没见他动过”。目击者陈学军说他永远忘不了那凄惨的一幕:那个学生头朝南,脚朝北直躺着,一动不动,头下面有一摊血。

  李恒叫肖轼不醒,立即奔向面粉厂大门,使劲敲门,要求借电话拨打120急救电话。面粉厂看门人陈学军被叫醒后,因门房无电话只得急敲隔壁女老板的门,女老板应声后,陈学军很快跑到几十米外的车祸现场。他说:“现场除了死者和一辆倒着的自行车外,没看到肇事车。”被敲醒的女老板比陈稍晚一两分钟也赶到现场,但因为害怕,没有靠近肖轼。她说:“我出去时撞人的车子肯定不在现场,只看见那个小孩躺在地上。”

  李恒因等不及女老板穿衣服,立即拼命般地向东跑去。东边百米外有一家小杂货店,是南堆大队村民开的。李恒敲开小店的门,自己拨了两遍120,但慌乱中没拨通。小店的男主人简单地问清情况后,帮忙拨通了120。在李恒又转身向肖轼处奔去后,小店男主人也披衣出门,急急向南堆大队肖轼家跑去。据李恒说,他经过肖轼处时,看门人(陈学军)和一个女的(女老板)都在现场了,他喊了一声“你们帮我看一下现场”,就奔向约1公里外的南堆大队向肖轼父母报信。

  “那辆轿车撞了肖轼,动静那么大,肖轼的自行车也被撞飞,开轿车的人不可能不知道,但却没有停车,而是继续向前开,速度很快。”李恒气愤地说。记者向多位有多年开车经验的轿车司机咨询,他们都认为车把人撞飞十多米,驾驶员一般情况下不会察觉不到。一位熟悉交通法规的南京市交警也持同样的看法,他并且认为,如明知撞人还不停车,属逃逸行为,有故意破坏现场之嫌。与之相反,因担心过往车辆不小心碾轧肖轼尸体,破坏车祸现场,陈学军和女老板在救护车赶来前,一直守着肖轼。那位女老板在现场焦急地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撞了人不停车,我当时也气愤!”她说。

  多位目击者证实,事发约15至20分钟后,救护车赶来。“在救护车上,医生就说肖轼已经不行了。到了县人民医院,抢救人员只检查了肖轼的心跳、呼吸等,就宣布死亡了。实际上医生基本没抢救,因为没法抢救了,人当场就被撞死了。”肖轼的父亲肖健(化名)说。

  肇事公车返回车祸现场

  据陈学军回忆,李恒敲门后约两分钟,他就到了现场,在现场站了10多分钟后,发现一辆黑色轿车从东边(县城方向)开来,并停在李恒摔倒的自行车旁。他注意到了这个车的车牌号,“是涟水车牌,尾号为‘0011’”。上文提到的女老板也证实了这点,她说她比陈学军迟到现场一些,但也站了10分钟左右,才看见黑色轿车开来。她也证实,此车正是“11号车”。他们共同推算,此车到现场时,距离发生车祸“至少有15分钟”。“轿车里下来两个人,好像都是男的,都穿着西服,都胖胖的。两人四处看,像是在找伤者。我就以为这辆车是警车,我还和他们说了话了呢,我用手一指,说‘人在这边呢’。这时救护车就开过来了,他们两个人帮助医护人员,一起将那个小孩(指肖轼)抬上救护车。这时我以为这车是见义勇为、义务救人的车。”陈学军回忆。女老板也证实轿车中下来的是两个人,但没有看清楚两人面貌。

  李恒的父亲证实,他当晚11点后到现场时,发现“11号车”仍停在那里,几名穿制服的交警正撑着皮尺,在量一些什么。陈学军说,大约在急救车开走20分钟后,警车才来到现场,是辆有警灯的面包车,没鸣警笛,只闪着警灯。“他们勘察现场时,来回量轿车与死者摔倒处的距离。我当时很诧异,警察干吗老从‘救人的车’那里量起呢?还老对着这车拍照片?第二天我才听说这车就是撞人的车。”这些目击者证明,次日,警方向他们了解了当时的目击情况。

  逃逸?酒后驾车?两大焦点直击

  从撞人到返回间隔15分钟?

  记者采访发现,县委副书记公车深夜撞死高三学生一事,在小小的涟水县城传得沸沸扬扬,鲜有不知者。但由于涟水官方尚未向社会公开此事,因此当地民间关于此事的猜测众多,人们谈论最多的,是“神秘15分钟”。根据多位目击者和当事学生李恒的回忆,黑色轿车撞人后离开现场,至少在15分钟以后才返回。涟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季军11月20日上午专程赶赴南京,代表县委向快报披露了此案部分细节,这也是涟水官方首次向媒体就此事作出说明。季军说,在此事件中,肇事车辆确是县委公车“11号车”,至于撞人后是否有逃逸情节,淮安市的公安部门正在调查之中,目前无法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部分知情群众认为,此事还存在诸多疑点,其中之一是按当事学生的说法,“11号车”撞人后没有回转,怎么会最终又从县城方向开到现场投案?15分钟绕路再返回现场是否来得及?记者了解到,事故现场往西1公里左右,车子就可以右拐,从另一条公路上返回县城。记者乘车作了一个试验,从事故现场出发,绕该路到县城只有5公里左右,只需4分钟左右就可返回县城。在晚10点以后,涟水县城街上已少有行人和车辆,加上问路时间,记者的车全程也只花了10分钟就又返回了现场,这个环形路线全长只有9.4公里。

  疑点之二,开车肇事者的身份是什么?车上还有什么人?季军说,县委初步了解的情况是“11号车”肇事时,车上只有侯继海副书记一人,开车的就是他本人。但这个解释与目击者所讲有不一致之处,目击者称“从轿车(指返回时的‘11号车’)下来两个人,车上是否还有其他人,没看到”。季军说,准确解释这个疑点要等警方的结论下来。

  疑点之三是如果真的存在“神秘15分钟”,那么这15分钟内发生了什么?当地广为流传着一种说法,称“11号车”肇事逃逸是存在难言之隐,驾车人极可能利用这15分钟在城内换下了什么人,或换上了什么人。“从时间上看,完全存在换人的可能性。不管事实上有没有换人,纪律和公安部门都应查实此事,向社会作一个交代,公众有这个知情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地公务员作出如此质疑。季军认为,传言不一定是事实,也不一定不是事实,一切要等警方结论。

  涟水县委否认酒后驾车说

  季军称,关于此事的真相,涟水县委和广大社会公众一样,也想尽快知道。据透露,侯继海今年40岁,淮安市淮阴区人,从政至少有十几年。5年前,他从淮阴区王兴乡党委书记任上被调至涟水县任副县长,主管农业,不到3年,他又从副县长任上调任涟水县委副书记,起先分管政法、信访工作,今年年初,县委请示淮安市委后,侯继海分管工作改为工业、招商引资和农业。“在涟水县领导的排名中,他的位次列于县委书记、县长和另一位副书记之后,排名很靠前,分管的工作是涟水的经济命脉。”

  据了解,肇事的“11号车”是涟水县委2003年购置的,“县委考虑到要配给分管招商引资的党委副书记,岗位特殊,所以购置的档次较高,为手动挡的帕萨特”。今年年初,分管招商引资的前任副书记调走,“11号车”自然分配给了顶替职务的侯继海。“平时侯继海很少个人驾车,但他会开车,有驾照,正常工作时间不开,只是私下开一下”。

  据称,11月2日事发当天,是侯继海父亲70岁大寿,但一个浙江客商来涟水了解招商引资政策,侯继海一直陪着这位客商。“他打算白天处理公事,晚上回家看父亲”。当晚,他陪客商吃了晚饭,人们由此传言他喝了酒,是酒后驾车,“但这是一个误解。”季军说,“在仪式上,他作为当地领导,必须要举起酒杯尽地主之谊,他也的确喝了几杯,但是,其实秘书人员事先已吩咐饭店服务员,要求给侯继海酒杯中不倒酒,而是倒水。所以他当天其实没有喝酒。”晚饭后,由于侯的驾驶员姜玉龙有私人事务,侯也是个体谅下级的人,就自己驾车开往位于淮安市的家。他认为,全程只有30多公里,自己能开。

  “他个人驾车回家,驶上淮涟公路,结果出了事。我个人分析,一是因为他忙了一天,疲劳了,二是路上没有路灯,视线不好,三是老父亲过寿,自己心急赶回去,车开得快了一点,就出事了。听他本人说,当时有个具体情况,就是轿车后面跟了辆大卡车,开着大灯,自己又是近视眼,近视眼镜有些反光。我猜测,在这种情况下,他发现了前面有两个人,在一刹那出现了处置不当,极可能想踩刹车却踩了油门。”季军作出上述解释。目前,公安部门尚未公布侯是否酒后驾车肇事。  

  侯继海“乌纱帽”被摘

  3天内赔给死者40万

  记者在涟水采访时,当地一个普遍的说法是:此事发生后,当事双方进行了“私了”,仅在数天内,死者家属获得40万元人民币赔偿金,家属还被要求不再追究侯的责任。记者追问此说法的来源,有自称知情的市民称,“是来自三大队(即南堆大队)的权威说法”。

  对外界的传言,肖轼的父母既未肯定,也未否定。显然,他们不愿意谈这件事。近日,记者以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身份进入肖家,他们的回答是“赔40万元的事我们不知道”。面对追问,肖轼母亲说:“这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你们怎么还来问?”最后,肖健说,赔偿事宜由他哥哥负责交涉。按照他提供的电话号码,次日记者仍以保险公司理赔人员身份联系了肖健的哥哥。他在电话中拒绝了记者的见面要求,对赔偿一事反复强调“与你们无关”。同样,他也说“事情已经解决了”。

  季军11月20日上午证实了部分当地相关传言:称11月2日夜里事发后,侯较快地将事情经过向县委书记蒋洪亮作了汇报,县委次日便派人与死者家属开始协商赔偿事宜,3天内,死者家属已拿到40万赔偿金。“县委这样做主要考虑到死者家属的心情,侯继海的身份特殊,涉及他的案件涟水县不好处理,由市公安部门进行认真调查后,才能给死者一个说法,但这个周期太长,只有经济补偿可以提前,可以快一些。”

  季军说,40万元死亡赔偿金在车祸赔偿中确实是很高的,但这是死者家属提出来的,县委就此要求征求侯继海的意见时,侯很快表示答应此要求。季军否认了县委为侯支出部分赔偿金的传言,同时也驳斥了“侯利用职权要求下属单位和部分企业垫支赔偿金”的说法。关于40万元的来历,季军称“20万元来自保险公司垫付的车辆保险金,另20万元是侯个人向其亲友筹借的”。

  对于“私了”一说,季军认为“这么大的事不可能‘私了’,公安部门最终会得出结论的。这是个时间问题。”

  淮安市委已免去其职务

  11月17日上午,淮安市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来到涟水县委。当天上午11时,涟水县委书记蒋洪亮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蒋洪亮在会上宣读了淮安市委一份专门下发的文件:正式免去侯继海同志涟水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职务。当时曾与会的季军对市委此举的理解是,免去侯的职务是基于他自己承认驾车,并且出了严重车祸,已不适宜再担任本职工作,同时,免掉他的职务,有利于公安部门作进一步调查。还有相关人士认为,免职是处理事件必需的步骤,最终组织上如何处理则要等公安部门对事件作出结论才能确定。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11月2日以后,侯继海的本职工作就基本上被停止了,对他分管的工业、招商引资及农业工作,县里很快作了应急安排。知情者称,事发后,侯很少出现在县行政大楼4楼的办公室里了。与此同时,曾让侯风光一时的“11号车”,也被拖到了淮安市交警支队;他本人也被公安部门告知,随时配合公安部门的调查,如果离开淮安市的家,必须向上级和公安部门汇报并经批准。

  知情者对侯继海因“撞死学生”事件从仕途巅峰跌落谷底深感惋惜。据透露,5年前,侯继海因工作成绩突出,从淮阴区一个乡党委书记调任涟水县副县长时,才35岁,年轻有为,因对农村工作熟悉,思路清晰,3年任上又作出了不小的成绩,37岁就被提拔为县委副书记。这时由于他分管的政法和信访工作的特殊性,常常就没有了节假日,而他的家并不在涟水,而是在几十公里外的淮安市。“他做了不少实在和具体的工作。”一位政法系统的公务员说。从今年开始,他的个人事业再上一层,分管了号称全县经济命脉的招商引资和工业,“显然,这是县里给他压担子。如果他没有能耐,工作业绩平平,怎么可能这么年轻就到了这么重要的岗位?”

  在这5年中曾在政府办和县委组织部任职的季军评价说:“侯继海家境一般,是继父将他养大的,他能走到今天非常非常不容易。他这个人挺能吃苦的,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平时办事很有分寸。”据悉,涟水县委在事发后对此事“深表遗憾”;侯被免职后,县委主要领导和市委组织部门都“深表惋惜”。

  县委称侯没有推卸责任

  “肖轼平时是晚上10点10分左右到家,那天没准时回来。我和他妈都睡了,突然李恒跑来说肖轼被车撞了,我披了件衣服就往外跑……”肖健满脸疲倦,眼神呆滞无神,讲起此事时表情痛苦不堪。那天他和李恒跑到现场时,刚好赶上救护车,搭车一起去了医院。“在车上,我不停喊肖轼的名字,他不答应,一动不动,嘴角淌着血,医生说他不行了……”他说,从那时起他就觉得胸口憋着一口气,这口气到现在也没上来,胸闷得让人发慌。

  据季军说,侯继海与他个人私交非常不错,事发后,侯继海和他谈到此事时,“非常后悔”。“他说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要知道就不回家了。就是回家,也一定要找个驾驶员开车。当时他就考虑自己的驾驶员累了,自己开30分钟也就到家了……他说他后悔死了。”

  肖家的屋里很简陋,看得出来,生活条件一般。村民证实,他们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种地,但地很少,肖轼母亲常在城郊的菜市场卖菜,主要卖自家的菜。肖轼是家中长子,他还有一个妹妹。李恒证实,肖轼的学习成绩是较好的,“按他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他曾和我说过,他的志愿是当一名空军。”村民都为肖轼惋惜不已,回忆说肖轼“1.7米以上的个头,人长得很帅气,对人很有礼貌”。谈到肖家得到40万赔偿一事时,肖健身体有些颤抖地说:“赔钱多有什么用……”说完,肖健长久地沉默。与肖家交情很好的几位村民认为,“家里再穷,也没有哪家父母愿意用孩子生命换钱的”。

  据称,侯继海现在除了后悔之外,更是“非常内疚”。“他自己也是贫困人家出来的,自己的行为却给别人家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他现在真的是‘痛苦至极’”。涟水县委通过季军声明,事发当晚,侯将此事主动向县主要领导作了汇报,主动接受上级组织调查处理,他也没有推卸责任,能够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的工作。

  据了解,肖轼尸体已于近日经家属同意火化。此前,肖轼父母来到事故发生处,在肖轼生命陨落的地方,将肖轼生前爱穿爱用的衣物全烧了,边烧边哭……也许扫路工也不忍心扫去这些灰烬,记者11月19日在现场还能看到。

  造成严重后果教训深刻

  季军口头向快报转达的涟水县委的声明中称,涟水县委对此事态度明确,一定会客观、公正地处理此事,并会在公安部门作出结论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具体细节。“免掉侯的官职仅仅是处理此事件的第一步,至于侯是否有逃逸情节,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是否还会有进一步的党纪、政纪处分,都有待公安部门对此事作出结论。”同时,县委也认为此事教训极为深刻。

  “此事最深刻的教育是,省纪委早就三令五申,领导干部不得私自驾驶公车,但这种事还是发生了,并且酿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说明我们的公车使用制度还存在漏洞。”季军说。江苏省委党校一位学者听说此事后,形象地指出了此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不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不仅撞死了一个鲜活无辜的生命,也撞沉了一个领导干部的事业之船,还撞损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教训很深啊。

  11月10日,涟水县委办和政府办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该县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县直属机构、县直各事业单位,必须带头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具体有:不准违反规定使用警车号牌和安装车载警灯、警报器;不准未经批准用公款和单位车辆学习驾驶技术;严禁公车私用;严禁违规驾驶公车;严格遵守公务用车的管理使用规定。通知最后指出:严格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既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要求,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

  记者 宫靖文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友新闻专题

交通安全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