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程远有话就说:为何说华晨是一个“问题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8日 11:44  

  最近,本报发表的一篇有关华晨的评论文章,心平气和地对华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却被一位新闻界同行指为“情绪化”之作,而在他更加“情绪化”的洋洋万言中,除了连篇累牍地引用企业公关资料之外,对本报文章所论及的事实,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以至于想和他争论几句都找不到落点。

  改革开放20多年了,如今对政府的一些决策,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了,即使有时有点过激,也没有人出来“多管闲事”,为政府“打抱不平”,而对于一个“问题企业”进行一点客观分析,却要招惹是非,以至于让有的新闻同行肝火大动,或明或暗地加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华晨依靠国外研发力量,获取到自主产权与品牌,没有人说过这不是一种方式。但买到了知识产权,是不是从此中国汽车工业就只能依靠华晨?华晨发展好了,是他们自家的本事,发展不好了,就是别人没有善待它。好像华晨就等于“自主”,不管说了华晨什么问题,都是对“自主”的伤害。只要扛上自主的旗子,别人就再不得说半个“不”字。

  中华轿车刚上市时,销量很好,说明大众对自主品牌是支持的,关爱的。但是很快它的销量大幅下滑,则说明它确实没有掌握好知识,总不能因为它买了个知识产权,消费者就非得接受它满身毛病的产品?鉴于中华轿车事前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毛病满身的前车之鉴,有什么理由让人们仅凭华晨的自个儿吹嘘,就对它的M2顶礼膜拜?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评价华晨:“搞资本运作有一些人,但真正懂汽车开发和管理方面的人才还缺乏,”是有相当道理的。

  今年1月至9月,中华轿车总销量为10627辆,同比下降了83.95%,而9月份形势尤为不妙,仅销售了332辆,市场份额由0.6%进一步缩减到0.55%。诚然,年销售7.2万辆轻型客车,的确不是个“值得被人嘲笑”的数字,但是,在全部商用车中只占三十几分之一的份额,就敢狂称是“中国商用车的领导者”,是真的不懂商用车的概念,还是在故意戏弄舆论?经我们指出后,华晨现在改口为“做中国轻型客车领域的领导者”,改错是值得鼓励的,但不能说过的话不认账,还倒打一耙,有白纸黑字摆在那里。

  华晨的轻客“连续7年排在中国轻型客车年销量前列”,的确是事实,但是不能不看到,它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增长乏力。今年1月至9月,在全国轻型客车市场总体增长9.26%的情况下,华晨轻客却逆向下降了15.07%。尤其是9月份,轻客市场总体增长了8.4%,而华晨轻客却下降了26.41%,说明华晨轻客销售形势每况愈下,难道中国的轻客市场应该是这样的“领导者”吗?

  对这些最新公开发表的数据隐瞒不提,却在那里反复引用企业提供的公关数据,还说什么“提到媒体的专业素质,不能不提到对数据引用的窍门;同样的数字,说法不同,举某个企业的产销数字而没有其他的参照系数,这在统计学里只能算做孤立的抽样样本,不能作为结论的根据”,这是不是在给自个儿画像,对自己自嘲自讽?

  当然,能够和宝马“共厂生产”,也是一个成绩,但是将“共厂生产”故意说成“共线生产”,是不是想对消费者构成一种欺骗?按照该文作者的意思,如果说只要“有益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的事情,就不能揭露,对那些专门选择在“欠发达地区”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今后我们还要不要打击?因为他们也都和华晨一样“毕竟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企业”。

  如果仅仅不知道华晨“先天不足”的所指,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听一听苏强自述的原话就行:“花数千万元买来车型设计的东西到底好不好,我们连意见都提不出来。”但是如果真的是因为“既得利益而丧失操守”,那就不是个简单的“做人要厚道,即使不做人,做文章也厚道一些好”的事情了。自己是不是“被华晨摆平了”,虽然旁人也能看出一二,但最清楚的还应当是自己。

  “华晨是运用媒体的高手”,是不是有欠公平,对华晨的企业道德怎么评价,只要看看代表它形象的公关经理的言行,就能略知一二了。为了阻止媒体发稿子,他能够当即许诺“刊登整版广告”,而一见收买手段不灵,便立刻撒泼骂人。“一手软,一手硬”,交替使用,和这样的“问题企业”打交道,还是检点一点为好,小心不要弄湿了自己的鞋子。

  “华晨的前面的一页已经翻过去”,是的,华晨要“翻过去”的不仅是金杯创业者的历史功绩,还想把中国汽车工业的创业里程整个都翻过去,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最好是从华晨的创立之日开始写起,它的鼓吹者几年前不就说过:“入世以后,既没有了一汽、东风,也没有了上汽,有竞争力的只有华晨”吗?

  你们说“迄今为止没有看到一篇能够真正说明白华晨资本操作和研发问题的文章”,这究竟是中国所有会写字的人都无能,还是华晨在自主研发方面确实乏善可陈?你们能不能不用公关资料写一篇这样的大作,让普天下人都开一开眼界?不要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在那里“慨叹”“媒体对专业问题准确判断的缺失”。

  虽然你们推崇“利益则是主宰他们惟一的、也是最根本的因素”,但还是希望你们别把 “在资本市场里,只有对利益和风险的判断,没有良心或道德的选择”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

  毋庸置疑,华晨是辽宁汽车工业的希望,但“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思路具体落实到华晨这个项目上”,恐怕是华晨所难以承受之重。“截至去年11月,整个华晨全系统累计生产汽车占辽宁省汽车总量的95.2%”,只能说明辽宁的汽车工业基础太差,并不能因此而反证华晨在中国汽车业地位如何重要。众所周知,去年全国汽车市场整体“井喷”,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增长。轻型客车整体增长了32.45%,而华晨只增长了14.45%,轿车市场销售了198万辆,整体增长83.25%,中华轿车是前年10月才上市,没有数据可比,但销售量只有2.56万辆,市场占有率为0.66%。以这样孱弱的肩膀,却赋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任,只怕将来耽误的并不是华晨自己。

  “别摇晃自己乘坐的船”,也许只是一个良好愿望,由于长期的产权纠纷,尤其是在“四大金刚”掌管华晨后,就一直陷于“引进人才、挤走人才”的漩涡之中,内部高管之间的微妙关系,成了制约华晨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说“华晨是否垮掉”,把媒体列为“两方面的因素”之一,实在是太夸大了自己作为媒体的力量。一个企业是否会垮掉,关键在于企业自己的战略和运作能力。媒体的所谓“威力”,也就仅限于将问题揭露出来,使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果企业本身没有问题,媒体想让它垮掉,是无能为力的,谓予不信,你们就找一家企业试试你们的力量吧。

  (为保持所引用文字的原样,尽管有些地方文理不通,也未做修改,给读者阅读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作者:程远)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程远专栏专题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