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浴火重生--中国重汽重铸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11:29  新浪汽车

  历经三年励精图治,中国重汽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崛起,不仅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谱写了一曲慨然前行的“劲歌”,也让“伤痕累累”的中国国企改革从“榜样的力量”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胜败无常。三年,足以使煊赫一时的企业在商战中折戟沉沙,黯然收场。三年,也完全有可能让真正的市场枭雄摆脱生死线上的挣扎,东山再起,成就辉煌。中国重汽,一个濒临死亡的老国企,在新任“掌门人”马纯济的带领下,经过三年多的励精图治,化腐朽为神奇,不仅让这个积重难返的烂摊子起死回生,还一举夺回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领军之位,为探索中的国企改革点亮了一盏前行的指路灯。 --编 者

  2004年10月28日上午10时,中国重汽济南卡车公司。当重汽公司总经理蔡东驾驶着代表国内重型汽车最先进水平的第一辆HOWO7卡车顺利驶下总装线时,四周响起了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中国重型汽车整车技术从这一刻开始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然而只有熟悉中国重汽的人才能理解这激动人心的一刻背后,凝结着新重汽三年来多少的酸甜苦辣。

  的确,2001年到2004年三年多的时间,对于中国重汽而言,是不寻常的风雨三载,从八年亏损,债务近百亿的原重汽烂摊子上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组,“舵手”马纯济带领的新重汽人不仅让一个濒临死亡的老国企起死回生,而且令其“返老还童”以充满激情和豪气的惊人速度“重生”着:重组后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扭亏持平;第二年销售收入几近翻了一番,达到108.2亿元,利税5亿元;2003年销售收入再上新高,达到155.68亿元,利税11亿元;2004年,重汽更是一鼓作气,月产销突破5000辆,相当于重组前全年的产销量,提前两个月完成原定全年3.5万辆的目标,预计全年销售收入220亿元,利税17亿元。

  2001年马纯济在中国重汽成立大会上“一年持平、两年赢利、三年大发展”的豪言壮语如今已成为了现实,三年多的改革重组让重获新生的中国重汽彻底扔掉了束缚手脚的枷锁,挺直了曾被压弯了的脊梁,大踏步地重新走上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发展的领军之位。在废墟上重新崛起的新重汽不仅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谱写了一曲慨然前行的“劲歌”,也让“伤痕累累”的中国国企改革从“榜样的力量”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重组中重生

  2000年9月,当马纯济被任命为济南市市委副书记兼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时,曾经作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开山鼻祖、承载着中国重型汽车工业光荣与骄傲、希望与梦想的中国重汽,已经在濒临破产的困境中衰落至谷底:财务状况恶化,下放山东部分累计亏损近百亿元,资不抵债60亿元,其中涉及拖欠职工工资与社会保障资金等各种敏感性债务达30亿元;生产经营全面停顿,得不到生活保障的职工上访不断,各种矛盾不断激化,一触即发,社会稳定潜藏着巨大危机。面对积重难返、濒临破产的老重汽,不少人断言,就是神仙来了也救不了她。马纯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重汽的。

  面对问题重重的老重汽,有着丰富企业工作经验,成功挽救过许多濒临破产企业的马纯济知道,要想实现省委省政府“一要确保稳定、二要尽快恢复生产经营、三要实现重组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于是一套后来被国家重汽领导小组称之为“大洗牌”的分立重组破产方案在马纯济带领的领导班子几经思索几经完善下出炉并得到国务院批复。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各级领导的关心让马纯济等人更是干劲十足。2001年1月18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分立重组破产方案进入实施阶段。然而,由于方案中批复的各项重组、破产政策都是史无前例的突破性政策,因而落实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破产重组、减员分流、债务核销、税收减免、财务公司重组等等这些工作,其涉及面上至中央部委、各商业银行,下到散布在全国的各个企业及7万多职工,每一环节都要考虑到,每一个障碍都要去突破,其繁杂其艰辛只有马纯济和他领导的重汽人才能真正体会。据了解,仅原重汽欠付的各项税金的核销,从国务院到各部委,相关人员就跑了百余趟,直到2003年上半年才得以解决。

  改革重组难题多多,最难莫过于分流职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谈到重汽的改革重组,用了“震撼”这个词来形容,“上百亿资产的大集团,几十亿的债务核销,重汽是首创。但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重汽的人员分流,一个七万余人的企业两年内平稳的进行分流最后达到两万人,没有上访,没有闹事,这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今天,太不容易了”。 面对重重困难,渴望重生的重汽人不仅没有被吓倒,反而斗志昂扬,在马纯济带领下,经过三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新重汽人圆满完成了破产重组、核销债务、减员分流等一系列工作,财务公司重组工作也已经全部结束,2004年10月28日,新的财务公司举行了揭牌仪式。

  各项重组政策及措施的落实到位,不仅将中国重汽从垂死的边缘唤起,更将其送上了急速发展的“快车道”。

  改革创新求发展

  发展,是这个时代的灵魂。寻找到发展的动力,也就是寻找到了进步的源泉。社会变革如此,企业发展亦是如此。成为重汽“掌门人”后,马纯济为重汽的问题把脉后,作了这么一个诊断,“重汽的根本问题,是发展不足,要走出困境,就要坚持发展,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而要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2001年,马纯济带领新重汽人围绕生产经营、改革重组、对外合作,制定了“坚持‘三个代表’,实施四个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工作方针,提出了“一天好于一天,一月好于一月,一季好于一季”的奋斗目标。如同被施了魔法的重汽,变化迅速而神奇,机制活了,管理新了,产量高了,质量好了,成本降了,干劲足了……一年过去了,一个充满奇迹的生机勃勃的新重汽屹立在人们惊讶的目光里:15吨以上全国市场占有率为42%,20吨以上占据80%,一年前还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中国重汽,竟然夺回了重型汽车市场的制高点。

  然而,2001年的成绩对马纯济和重汽人来说仅是一个起点,要持续发展,要重塑辉煌,马纯济将目光转向了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建立良好的机制,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标志,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目标一经确定,重汽整个“大机器”便开始围绕其运转。马纯济带领重汽人首先构架起一个全员“面向市场、实现效益”的市场机制,同时还注意确保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众所周知,在我国重型汽车发展史上,中国重汽一直处于技术上的领先和垄断地位。重组前,即便是面临垂死境地,原重汽手心儿里依旧握着中国重型汽车的核心技术。马纯济深知,企业之兴,在兴产品,产品之兴,在兴技术。紧握核心技术的新重汽成立之后,发挥技术优势,产品开发不断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斯太尔王系列产品大受用户欢迎,新一代HOWO系列车型也于2004年10月底正式下线驶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的重汽人建立起适应不同层次用户需求的四个产品平台,形成了目前国内最完善的卡车整车产品系列型谱。

  重新雄起的重汽知道要想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巩固来之不易的领头羊地位,改革一定要大刀阔斧全方位进行。通过实施按订单生产、改革物流供应系统,以及零库存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模式,重汽大踏步地前进,企业应对各种市场上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为了有效节省成本,在马纯济的带领下,重汽的“管理效益年”搞得红红火火,集团领导更是“拿自己开刀”,取消公用乘用车,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领导的以身作则,为干劲十足的产销氛围更添一把火。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马纯济在用人方面也颇费了些心思,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各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推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更是马纯济的长项,通过重组小鸭电器,实现了中国重汽卡车生产核心在深交所上市,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成功进入了资本市场。

  改革和创新成就了重汽由重组求生存到快速求发展的转变,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具备了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价格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的重汽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急速行驶,不断创造新的纪录:2002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实现利税5亿多元,资产负债率由138.49%降至70%;2003年销售收入155亿元,利税11亿元;2004年,提前两个月完成年产销3.5万辆的目标,预计销售收入220亿元,实现利税17亿元。市场占有率与重组前相比,增长了4倍,大吨位重型车销量占到了全国同类车市场份额的65%。浴火重生的重汽,正在向着“国际知名的、国内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大踏步的迈进。

  与沃尔沃握手

  在重汽逐渐恢复元气的过程中,一件压在马纯济心头的大事也在慢慢有着起色,这就是重新启动已冰冻六年的与沃尔沃合资合作事宜。这件大事在马纯济的战略规划中,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要步骤,是中国重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重汽与沃尔沃的合作始于1994年,但是谈判一直进展缓慢,甚至几次处于夭折的边缘。马纯济知道合作事宜无限期的拖延,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中国重汽自身素质难以达到对方的要求。找到了根源所在,马纯济开始了他的“破冰之旅”。2001年8月,重汽改革重组初见成效,马纯济亲自带队赴瑞典沃尔沃总部访问,以他诚恳自信的个人魅力,有力推动了合资合作的进展;2001年、2002年重生的中国重汽惊人的发展速度让沃尔沃震惊了,也重新燃起沃尔沃合资合作的激情与信心,马纯济成为沃方眼里的传奇人物,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在新重汽发展的奇迹和马纯济个人魅力中冰释前嫌。2002年10月,经过谈判桌上7个月的激烈交锋、斗智斗勇,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在北京草签内部框架协议。

  2003年6月9日,一个盼了九年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重型汽车合资项目签约在北京钓鱼台宾馆举行。双方共同出资16亿元组建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生产国际顶尖的沃尔沃FM、FL重型卡车。经过九年漫长的等待,两个汽车巨人的友谊之手,终于握在了一起。

  沃尔沃合资项目的成功,让中国重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国际上许多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纷纷前来访问洽谈,国内不少省市由领导带队到中国重汽参观考察,希望联合发展,中国重汽合资合作的路子越走越宽了。

  从文化上真正振兴

  当马纯济第一次走进重汽的大门时,迎接他的除了百废待兴的局面,还有职工无奈、低沉甚至绝望的目光,一种弥漫在重汽上上下下的悲观绝望情绪,让这个曾经红火一时的行业“领头羊”冷至冰点。没有一支有激情、能战斗的职工队伍,发展只能是空谈。马纯济意识到一个比恢复生产还要艰巨的任务已经摆在他的面前:点燃员工心中的希望之火。于是马纯济的“问题潜力观”、“发展观”等“应运而生”:“国有企业问题越多,说明潜力越大,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克服这些困难,变困难为动力,解放生产力”,“我们要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发展的问题,克服困难,实现发展,重铸辉煌”,企业一把手铿锵有力的鼓舞,重新燃起重汽人心中的希望;生产的恢复、市场的红火、工资的正常更让重汽人一扫往日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种无声的凝聚力在新重汽成立的头一年悄然形成。

  面对员工重新鼓起的希望与高涨的工作热情,从未停止思考的马纯济此时又有新的想法:企业文化在今天已经成为企业的灵魂,只有将员工的希望、激情与初步形成的凝聚力,转化为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将企业发展的理念变成职工的信念,塑造新重汽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从根儿上振兴重汽。

  2001年12月18日,中国重汽企业文化研讨会上,马纯济激情彭湃:“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资源会枯竭,惟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我们要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统领企业发展,通过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发展。”正是这次会议确立了中国重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按照搭建框架、实现突破、不断升华的路子稳步推进,不断创新。经过三年多的用心建设,新重汽彻底根除了原有企业的各种陈规陋习,从观念、制度到行为、形象,一个全新的、有中国重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脉络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打响中国牌、唱响重汽歌、当好重汽人、造好重汽车”的企业理念;“用人品打造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的价值观;“认真负责、科学务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企业精神,一个由内而外焕发着勃勃生机的企业,一时间让人无法与三年前几近瘫痪的老重汽挂起钩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出职工潜藏在内心的工作热情,形成了集中精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一举创造出中国重汽三年上三个大台阶的发展奇迹。

  任重而道远

  从濒临死亡到浴火重生,发生在中国重汽身上的巨大变革,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重汽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英认为重汽改革重组为大型国企改革特别是内部机制的调整改组走出一条路子,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财政部关税司副司长王伟强调了好的带头人,好的领导班子的重要性。

  面对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褒奖,马纯济和他领导的新重汽人头脑依旧冷静。他们知道三年多成功的改革重组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重生的重汽面临的困难依旧很多。在技术层面上,虽然斯太尔技术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是重组之后,已经不再掌握在中国重汽一家手中,与沃尔沃的合作虽然提升了整车技术的先进性,但要真正实现吴邦国提出的“把中国重汽建成国际知名、国内其他企业不可替代地重型汽车生产基地”的要求,实现产品、市场、资本、机制和品牌的国际化,中国重汽必须要发展自主品牌。在资金层面上,中国重汽资本金数量小,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资金瓶颈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已经成功冲过生死关的新重汽,前行的路上荆棘重重,面对要冲刺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中国重汽依旧任重而道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马纯济和重汽人深知这个道理,为了远大而宏伟的目标,重汽人正在马纯济的带领下为实现2005年产销重型汽车6万辆,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25亿元;2010年产销重型汽车12万两,销售收入600亿元,利税55亿元的阶段目标奋然前行着。中国重汽是否能在人们的期待中开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新纪元,每一个关心她、祝福她的人都在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大事记

  1999年10月15日,国家重汽集团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重组有关问题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0年3月3日,由孙树义、路耀华、吴晓华、韩寓群四位部长级领导带队的中央调研小组进驻中国重汽集团,揭开重汽集团下放重组的序幕。

  2000年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朱基主持第74次总理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重汽问题,决定将重汽集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下放山东、陕西和重庆市管理,主体下放山东,保留“中国重汽”名称。调任济南市副市长马纯济担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兼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2000年9月9日,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等新领导班子成员进入重汽工作。

  2000年12月28日,经朱基、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四位总理、副总理同意,正式批准《关于重汽集团下放山东部分分立重组破产方案的编制》。

  2001年1月18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宣告成立。

  2001年3月4日,国务院批准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作生产重型载重汽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1年5月21日,斯太尔飞龙2000系列重型车巡展拉开帷幕,中国重汽新产品开发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2001年8月25至31日,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与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率高级代表团访问沃尔沃公司总部,双方签署会议备忘录。

  2001年9月16日,吴邦国视察中国重汽,肯定了中国重汽改革重组的成果,并勉励其发展为“世界知名、国内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2002年1月18日,中国重汽第一次商务大会召开,中国重汽原来以自销为主的营销模式彻底结束,开始大规模利用社会力量实现销售规模的扩大。

  2002年9月30日,中国重汽财务公司重组方案经总理朱基、副总理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签字,获国务院批准。

  2002年10月4日,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在北京草签了合资合作协议。

  2003年6月9日,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重型汽车合资项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署,共同组建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

  2003年7月10日,合资企业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重汽签署战略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

  2003年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重汽重组山东小鸭电器方案,中国重汽开始进入资本市场。

  2004年2月12日,经深交所核准,山东小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由“小鸭电器”变更为“中国重汽”。

  2004年3月29日,中国重汽与沃尔沃、中国一汽合资生产沃尔沃新型发动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2004年8月6日,中国重汽(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注册。

  2004年10月28日,中国重汽财务公司重组成功,并举行开业揭牌仪式。同日,我国新一代重型汽车HOWO举行下线仪式;“中国重汽”在深交所复牌交易。

  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记者 马 蕾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