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销商:冬天来了,春天在哪里?
“今年别提什么‘金九银十’,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先熬过这个冬天,至于春天在哪里,鬼才知道。”10月19日,上海西南一家汽车经销商的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根据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车产业发展研究室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上海车市仍在谷底徘徊,新上牌汽车共13586辆,同比降幅达19.54%。专家预计,今年全年上海亦不会出现大幅增长,如能与去年持平已属不易。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频繁的降价是把“双刃剑”,但更多地是降低消费者对汽车价格的信任度,“买涨不买跌,好象用在这里也说得通。”
“十一”前夕,降价成为了车市的主旋律。赛欧降1.6万元、夏利降2000元、中华降8500元、蒙迪欧2.0降2万元、新捷达降5000-15000元、江南奥拓降1000—6000元、奇瑞QQ0.8L降3000元、奇瑞东方之子、旗云降1.5万—2.7万元。据初步统计,仅仅在9月份,国内就有50多款车型降价。“频繁以及大幅度的降价会让消费者怀疑汽车价格的水分究竟有多大,从而使消费者持观望态度。”这位负责人说,现在降价已经成了一种市场惯性,不降价,消费者就不认账。在这种惯性下面,厂商能硬着头皮顺势而下,还有一线生存的机会,不然就只能望市兴叹。
而经销商则在经受另外一种煎熬。汽车厂商每个月都会要求经销商吸纳一定数量的新车。车市景气时,经销商都很乐意这样做,但现在车市不景气,让经销商依旧每个月吸纳源源不断送来的新车,就成为一种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不出半年,许多新车就会变成库存车。不仅如此,由于吸纳新车时,经销商大多要提前预付车款,车子卖不出去,经销商上千万元的流动资金就被套牢。有的经销商无奈地表示,车子再卖不出去,就只好退出市场了。
事实上,降价也确实并未使车市回暖。商务部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对2004年下半年消费品市场主要商品供求关系作了分析报告,指出轿车需求增长减缓,库存增大。
分析报告指出,造成目前我国轿车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大幅减缓的原因,一是多年积累的消费需求大部分已经得到释放,同时由于轿车是高额消费品,对大部分居民来说,需要一定时间的资金积累,新增需求的增长缓慢;二是2005年将取消汽车进口配额、2006年整车关税下调为25%以及国内轿车的频繁降价,增强了一部分消费者持币待购、滞后消费的心理;三是贷款购车门槛的提高抑制一部分消费;四是燃油价格的居高不下、保险、交通违章处罚等用车费用的增加以及交通拥堵状况趋于严重等因素,影响一部分即期消费。
在上海市场,还存在一个与其他地区不同的问题——私车牌照。今年以来,关于私车牌照是否应该拍卖的争论就从没有停止过。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已经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被记者问到这个问题,但私车牌照的拍卖依然照常进行。今年4月份的平均中标价曾经高达45492元,而从5月份开始,虽然中标价连续两个月下降,6月份平均中标价曾低至21001元,但从7月份又重新反弹,9月份的平均中标价回升至30033元。“现在的牌照价格波动太大,前后能相差一万多,还是等等看吧。”一位准备购车的程先生对记者说。事实上,牌照价格的波动对经济车型的销售影响最大。
永达的一位销售顾问认为,上海的消费者比较“精明”,今年汽油价格多次涨价,让不少有计划购买经济车型的消费者打了“退堂鼓”,特别是那些购买欲本来就不是特别强烈的消费者。实际上,高昂的停车费以及糟糕的交通状况也是让一部分消费者犹豫不决的原因。
本报记者 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