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安定评论:自力于世界汽车之林才是大文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08:03  新浪汽车

  所谓华晨高管层辞职和抛售股票的传言近日炒得沸沸扬扬,华晨发言人授权声明:向省政府辞职子虚乌有;出售股票属个人行为。华晨总裁苏强又在北京面见记者,表示高管层对华晨的前途和环境充满信心,正从多方面入手,努力把华晨打造成国内一流汽车企业。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仍有媒体把传言加水放大,爆玉米花一样,造出更大的“谜团”。看多了这种云山雾罩的炒作文字,倒让笔者静心推断,对华晨作一番另类解读。

  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苏强8月11日在北京会见记者,详细介绍华晨应对当前车市激烈竞争的种种战略布局后,随即以公务繁忙为由,告辞离去,没有回答记者问题。其时,我在现场,冷眼旁观,我以为此举起码透露了两个信息:“谜团”已经是过去时;苏强们有可能和“婆婆”发生过摩擦。

  作为职业经理人,又是华晨发展近10年的参与者。苏强们的担子不轻,而生存环境并不宽松。从2000年,作为非主流汽车企业的华晨宣布将推出自主开发中华轿车,就一直处于各方的交叉火力之下,而且高手们下的都是非把华晨“打翻在地”的狠招。

  2002年,国家宣布华晨为国有资本为主体的上市公司,隶属辽宁沈阳;中华轿车也因此拿到准生证。但是华晨的故事仍然有讲不清、不能讲的地方,仍有便于各方攻击的软肋。苏强等高管层受董事会委派继续掌管华晨,并继续市场化、国际化运作,与传统体制的摩擦、自身工作中的失误都在意料之中,在所难免。

  尽管没有正式辞职,华晨高管层是否曾有去意?尽管合法,苏强们为何出售股票?我想,高管层和婆婆近期在经营理念和手法上,曾发生过一次不大不小的争执的假设,恐怕更接近事情的实质。作为职业经理人,以苏强们的低调为人,与“婆婆”的摩擦尽管可能动了感情,但是决不会与外人道,因此而回避媒体的穷追猛打;“婆婆”也很绅士,对种种猜测也不予置评。于是苦了媒体,甚至生了怨气。

  另一方面,危机正在化解,苏强及高管层的注意力回到华晨的长远发展的对策上。

  从权威人士处获悉,振兴国企,是东北三省的工作重点,辽宁在科学发展观的探索上也一向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因此对发生在华晨的风波不会掉以轻心,矛盾的化解正在高层的关注下积极进行。

  所以在北京会见记者时,苏强很有信心地说:目前,华晨正在按照公司既定的战略和经营方式动作,虽然面临许多挑战,但高管层不会退缩,将继续脚踏实地把华晨打造成国内一流汽车企业: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金杯海狮商用车从7万元低端产品到24万元高端产品用一个品牌包打天下的局面。将把金杯品牌整合为高端MPV格瑞斯、中端长头瑞驰、低端客货皆宜的海狮两个到三个子品牌的系列产品,主打不同的细分市场。从而保持当年金杯在同类车型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

  ———建立自主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自主品牌“中华”轿车上市两年,历经风波,重塑了安全性、油耗低、操控好、性价比高、车型气派的良好口碑。但是,中华M1当初是瞄准C级公务车开发的,目标客户人群相对较窄;2002年下半年,华晨在意大利宾尼法利纳、德国保时捷参与下启动了M2轿车的研发工程,M2长度4.6米,因而更适合私家车主驾驶。目前,M2已完成设计定型,将于2005年投产。此外,M3也正在开发中。至此,中华轿车将从一个产品成为一个轿车品牌系列。

  ———华晨与宝马建立合资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学习,以此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华与宝马共线生产不但降低了中华轿车的投资成本,更被华晨视为零距离地学习宝马的制造技术、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难得机会。

  有趣的是,从当年的“华晨迷宫”到今天的“华晨谜团”,引导人们忽略了一个发生在中国汽车业的事实———华晨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骄傲。笔者在与宝马和丰田等国际汽车大厂商高层的交谈中,发现他们都对华晨的灵活机制、对华晨坚持自主品牌的开发致以敬意。

  其实,即使以成败论英雄,华晨当年接手濒临破产的沈阳金杯,继而打造出国产同类商用车第一大品牌;接着又从一张白纸出发,如今握有华晨“中华”、华晨“宝马”自主开发和合资品牌的两个轿车顶级产品;在中国汽车业内有此业绩者似乎尚不多见。依我看,若不是有那么多“迷雾”罩着,以华晨的作为,获得一枚“五一劳动奖章”丝毫也不过分。华晨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全体工人和经销商们的孜孜追求,堪称是中国人的脊梁!

  说到这里,苏强对于种种“谜团”的追问不予置评的原因就十分清楚了,作为一个志存高远,全力做好自主品牌立足世界汽车之林这篇大文章的华晨高管层,何需去和种种传言周旋。对于亲爱的媒体朋友来说,能否转而下功夫研究一下中国汽车的发展规律?记录那些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不懈地发展自主品牌的汽车人的甘苦?尽管写这样的文章颇费气力。(李安定)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