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轿车产销下滑势头何时能止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1日 14:37  中国汽车报

  据行业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国产轿车累计销售112.4141万辆,同比增长28.3%,大大低于去年全年的67.7%。轿车市场不仅“井喷”的时代过去了,而且,从上半年各月轿车销量同比增长的幅度来看,基本呈急剧下降趋势,2月份,国产轿车的销量同比增幅是75%,到了6月份,萎缩到区区4.2%。厂家上报的库存量同比也增长了50%左右,有人预计,经销环节的库存量难以准确统计,实际库存量可能超过了16万辆。眼下,大部分轿车厂家和经销商眉头紧缩,愁绪难遣。

  28.3%的增长幅度是一个足可以让国外汽车发达市场瞠目结舌的数字,而且这个高速度是在去年197万辆较高的总销量基础上实现的。这个数字表明,中国轿车市场依然奔驰在“高速公路”上,只不过踩踏油门的力度明显地收小了一些。如果下半年市场态势依旧,不仅会迸发新一轮价格风暴,而且会使个别轿车厂家大伤元气,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动。如果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松动,国产轿车很可能实现250万辆以上的总销量目标。然而,问题是,下半年产销下滑的势头能止住吗?放松宏观调控,会不会又一次带来钢铁热?钢铁热又引发能源紧张,激发自去年到今年一季度经济过热的连锁效应?这些似乎本不是汽车行业研究的问题,现在却不能不加以关注和研究了。

  消极派:2006年车市才能火起来

  几天来,记者采访了一些多年从事轿车市场动态研究和市场营销的行业人士,其中有一派人士预计,目前轿车产销以较高速度平稳运行的态势,会一直持续到2006年,到那时车市才能明显地火起来。他们认为,尽管国产轿车价格的下降,但国产轿车相互之间拼争的激烈程度还不够,国产中高档轿车的价格还没有真正与国际接轨。

  尽管前两年中高档轿车的价格是进口车影响国产车,现在是国产车影响进口车,明年取消进口车配额,一些消费者决意等待利好消息。明年进口车配额被取消,国家至今还没有什么好的对策,进口车的销售是走“并网”之路,还是走“分网”之路,也没有定下来,但近来似乎“并网”的声音比较强烈。

  中间派:希望在第四季度

  2006年为时尚远,今年下半年就没戏了吗?有人认为,今年第二季度不行,第三季度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第四季度宏观调控可能要放宽一些,会好一些。不然,企业一直减产,就会增加失业人数,给社会带来压力,增添不安定的因素。目前,上海大众的产销形势出现少有的不容乐观的情况,再这样下去,恐怕连上海通用也不行了。

  纵然宏观调控政策在第三季度开始放松,反映到消费环节,也有一个滞后效应。此前的调控措施使其他带动性行业投资力度的下降,将会降低经济的活跃程度,同时也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心理;另外,不断出现的降价消息,加重了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

  乐观派:

  今年下半年市场有望艳阳高照

  另一派人士的看法较为乐观。他们认为,从国家发改委近来的表态来看,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如果三季度调控政策还不放松,今年各企业完成产销计划就很危险了。不过,有些厂家近来已经向国家领导人表达了放宽汽车消费政策、充分发挥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应有的拉动作用的希望和建议。

  在这种“适度”和“平衡”的出发点支配下,乐观派觉得,三季度轿车市场可能止跌回升。宏观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调控政策可能放松或者停止。本来,调控政策留下了很多活口,很多工程停工了,但没有被“枪毙”。

  轿车市场高速增长预示着巨大的潜在购买力。但除了公务车市场依然活跃、对价格不太敏感之外,价格还是个人购车最为敏感、最重要的因素。从国内轿车厂家的利润水平来看,降价还有空间,价格还没有降到位。日前,东风悦达起亚奇瑞上海通用长安铃木、长安福特和天津一汽一起发话:“再也没有降价空间了”,不愿“集体跳水”。但正如地壳运动一样,在外力作用下,不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势必产生地震,由于厂家实力和策略的差异,价格战的战火不会熄灭,只会是时旺时弱而已。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表明,2003年,我国主流轿车企业的利润大多在15%以上,是国际轿车业界平均利润的两倍以上,上海通用和北京现代的赢利水平最高,在22%以上。上海通用现在是我国最挣钱的汽车企业,去年的利润为79.85亿元,北京现代的单车利润最高,为4.03万元。

  潮起潮落方见需求真色

  去年,市场火爆的时候,各种轿车一好百好,看不出中国轿车消费需求的特征;市场一片萧条,购买行动寥寥,也不可能看出个子丑寅卯来。热度只是有所降低,好比潮水退去,峥嵘的消费心理特征才显露出来。今年上半年是一个很好的测试购车心理的采样时间。

  中国的消费者正在走向成熟,轿车消费行动中的理性成分越来越多,求新求异的个性化成分也在增加,但这两个健康的迹象还不够明显。厂家为了填补市场空白,也在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产品,但同样也是不够充分,他们只是在现有的产品基础上纵向地扩展产品线。

  在中高档公务用轿车和商务用轿车市场上,造型气派是第一位的要素。其次才是品牌知名度的高低。纵然一款车品牌知名度稍低、但它在技术和品质上超越了的知名度较高的竞争车型,但它想在广大消费者的印象里压过对手一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付出比对手多得多的推广费用,花费的时间也较长。有营销专家说,一个品牌的美誉度一旦建立起来,其光芒可以照耀其产品10年时间。改变观念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气、毅力和高度的技巧,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个性化是一条提升知名度的捷径。但个性化既要独特,还要适可而止。追求“超值奉送”和产品技术与全球同步,是中国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有的企业利用这些面面俱到到的心理,通过市场推广手段获得了营销上的成功,而其中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消费者大多无从察觉,只是惟“风”是从。于是,有人说,产品做得好不如“炒”得好。这一个反常之处,直让某些外商和国内同行无奈地摇头叹息。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反常之处是,大力扩展产品线,在中国不仅必要,而且有效,因为这样可以“网”住尽可能多的仰慕者。(秦淑文)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