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防爆胎”文章谬误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16日 09:19  中国消费者报·汽车周刊

  有一些消费者询问,现今其他网站等一些媒体有关夏季汽车防爆胎的文章很多,并且电子邮件发给《中国消费者报·汽车周刊》一篇某著名网站相关文章,问文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此,记者对国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马良清等专家进行了采访,发现读者传来的“防爆胎”文章谬误多多。比如,有的宣称夏季轮胎气压应低于平时的10%,轮胎专家马良清说轮胎的设计都是很科学的,不因为天热而随意降低胎压。下面是有关专家对某著名网站相关文章部分内容的点评。

  读者文章:胎压过高也不行。车辆的充气压力高于标准值,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轮胎的温度会慢慢地升高,当气压高于轮胎的压力承受极限时就容易形成爆胎。

  轮胎专家:太含糊其辞,标准值是多少让人不了解。实际上,胎压标准值应该是轮胎标记上最大载重、速度时胎压的80%至100%。

  读者文章:轮胎表面的损伤主要分为两种:胎冠损伤和胎侧损伤。

  轮胎专家:应该是轮胎的主要损伤还有胎肩、胎唇,轮胎服务不专业可以造成胎唇严重损伤。

  读者文章:轮胎也有自己的寿命,磨损到一定极限的轮胎就不能再将就使用了。首先是轮胎的使用寿命到达极限后,轮胎就会老化导致橡胶层与钢丝层分离;其次是轮胎的花纹使用到极限后,钢丝层就会磨断,如果继续行驶,就会发生事故。

  轮胎专家:轮胎磨损到一定程度未必会老化。比如出租车的轮胎一年就要换,不是因为老化。老化不一定导致橡胶层与钢丝层分离。轮胎的花纹使用到极限后,钢丝层不一定磨断,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读者文章:一般情况下,汽车行驶一万公里左右,就要到服务站去做一次定位检查,如果四轮定位失准,行驶当中会加剧轮胎的磨损,从而导致温度升高而爆胎。现在有的司机在行驶一段时间后,愿意把四个轮胎互相换一下,继续行驶,司机本意是想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可如果轮胎有偏磨,就会发生方向跑偏,噪音增大,严重的就会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

  轮胎专家: 过于夸大四轮定位导致温度升高而爆胎的情形,二者联系不大。轮胎偏磨的危害过于耸人听闻。  

  读者文章:当然,对于那些驾驶习惯特别好的司机,即使已经跑了7万-8万公里,轮胎经检查还非常好,如果想换胎行驶,就可以在旧胎中挑两个好一点的放在后轮上,前面两个换成新的,这样也可以继续行驶。

  轮胎专家:非常好表明花纹、时间都没有问题,没有必要紧张。

  读者文章:另外,轮胎的动平衡不良,将会造成车轮在一定的车速下摆动,小车更敏感一些,当车辆时速达到80-110公里时,车就会抖动得很厉害。如果长时间行驶,车轮就会不停地严重摆动,导致胎冠磨损、轮胎升温,振动持续不断地冲击轮胎最薄弱的部位使之老化,从而引起爆胎。

  轮胎专家:轮胎的动平衡不良危害还没有那么大。

  对于一些不专业的轮胎文章,本报将继续关注,请专家进行点评。关于轮胎安全,国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马良清强调要注意以下事项。

  高速公路行车应注意:检查轮胎是否有刮、蹭、鼓包、露线,是否花纹磨平。双手握方向盘,多数司机在市区开惯了车总是一只手握方向盘,这种做很危险。当高速公路突遇异物如石头、砖头、木块等物或突遇“死坑”时而前轮的阻力不同方向失控。遇到下雨天车速大于100km/h时,如果前轮一个轮在硬路面上,另一个轮在3~5cm深水中迅速通过时两前轮阻力不同,方向瞬间跑偏,给司机一种错觉,然后修正方向过大导致交通事故。

  汽车轮胎使用一年后应注意:检查是否达到磨耗标志(花纹沟深度)警界线。至少每两个月检查一下气压,不能只用目测其下沉量。是否刺扎或修补过应在后轮使用。检查轮胎胎侧有无刮、刺、伤,是否露帘线,如果有应及时更换。及时剔除花纹沟中的石子,以免轮胎冠的变形,石子将导致花纹沟基部胶裂口,严重时露钢丝产生危险。

  不与其它车辆离的太近,一旦前车紧急刹车易出现追尾。前车突然落东西,后车躲闪不急,轮胎高速撞击异物,使轮胎损坏破裂,车辆方向失控。一旦前车轮胎破裂或操作失误,车辆迅速改变方向,易造成后车与前车相撞。轮胎破裂,方向跑偏时不能猛踩刹车。两前轮轮胎很重要,一旦修补过应及时调整到后轮使用,确保两前轮没有任何隐患,因高速状态下两前轮无论是左前还是右前,一旦出现爆胎,方向迅速失控极其危险。出车前应检查轮胎是否有钉子等异物的刺扎,防止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慢漏气,下沉量增大,使轮胎,轮辋与地面形成咬合,造成碾区 。一旦轮辋着地时司机认为是爆胎猛踩刹车。如果是左后轮胎出现问题,由于左前、右前、右后轮胎与地面有很好的抓着力,左后轮胎与地面是磨擦力,摩擦力远远小于抓着力,由于车的惯性车向右前方向滑移造成翻车,反之如果是右后轮胎出现问题,车会向左前方向滑移撞击隔离带,进入逆行很危险。

  本报记者 宋沐洋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友新闻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