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产业新政啥模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 09:32  南方周末

  让人望穿秋水的新版汽车产业政策终于亮相,经过了一年多漫长等待,媒体早已焦急不堪,如同抱柱的尾生。

  为什么如此难产?炒过股的容易理解,这就像那国有股减持,政出多门,各部门都想做主,各执己见,争执不下,就只能悬而不决。汽车新政亦然,从汽车生产到报废,能管这行当的中央部门就有十多个,中央和地方的思路又不同,一人一主意,全都觉得自己有理,便迟迟难有定论。2001年,曾发生过这样的怪事,当时的国家计委把消费政策下发到各部委征求意见,每个部委都把与自己有关的那条删掉,征求意见回来后,消费政策便只剩下了第一条和最后一条。

  虽说难产,可总算生下来了,这只因形势所迫,不得不为。2004年,宏观经济过热,高层念起“紧箍咒”,车业是几大“边缘热”之一,假新政“灭火”,显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最明显的变化是“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门槛从原先的15亿提高到了20亿元人民币”,WTO也催咱快马加鞭,老版政策还是1994年出的,当时全国一片合资热潮,政策的当务之急是解决“散乱差”,对汽车工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与现在大不相同,入世之后,政策尚无正式调整,恐怕说不过去。

  在难产与催生的矛盾中,这新生儿是什么模样?

  “散乱差”仍然没治,新条例中,仅仅能对新进入者有一定门槛限制,但如何治疗痼疾,却闪烁其辞。自主知识产权,也依然让咱尴尬。新政策仍然坚持合资企业“中外股比限制”和“一拖二”,恐怕依然形同虚设。因为老外也会玩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实际上,外资企业在中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了合资企业的股比突破,中-中-外方式就是其中之一。例如东风悦达起亚,虽然中外双方还是各占50%,但是中方是两家各25%,外方就是最大的主了。凡敏感的强制性量化指标,看来也都尽量避免了。

  真正能算充实的,倒是当年的老大难问题——消费政策,相关条文达到十多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各地在汽车购买、登记和使用环节,不得新增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和金额”,上海再想继续收取高额牌照费,怕是难了。(张越 李扬)

(编辑:赵焕)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