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柴油车将遭遇“元年” 上牌政策关前盼开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4日 08:38  经济日报

  在汽油车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时候,2004年上半年的新车“秀”颇令人意外地以一款柴油SUV————2.5 TCI(4×2)特拉卡的上市而宣告终结。此前,在开路先锋柴油捷达悄然入市之后,一汽大众又推出了第二款柴油车————宝来TDI,随后奥迪A6柴油版又摆进了销售商的展厅。据悉,高尔夫和Polo的柴油车计划都在酝酿之中。一些国内SUV厂商如长城和江铃都已向柴油车发力,东风标致也时刻准备着向中国市场推出柴油轿车。在历经了多年的沉寂和冷落之后,柴油车热闹起来,有人甚至将2004年称为“柴油车元年”。

  省油就是硬道理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连连突破历史记录,消费者对油耗和油价的关注度也节节攀升。今年3月,北京、上海、广东、重庆的汽油价格大幅上扬,大部分电喷轿车使用的93号汽油价格已经涨至每升3.5元左右。

  柴油价格也走出了相同的升势。为了应对国际市场油价的频频大幅上涨,并调整汽、柴油不合理的比价关系、缓解国内柴油供求紧张矛盾,5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一纸提价令使每吨柴油的出厂价提高了280元。与此相适应,柴油乘用车普遍使用的0号柴油价格也随之走高:北京每升0号柴油价格从3.02元提高至3.28元,已经略高于90号汽油,仅比93号便宜0.18元。天津市0号柴油每升由3.06元调整为3.32元,与93号汽油的价格差距更小。

  诸多柴油车赶在价格的高端时刻现身,似乎有点生不逢时。但厂家“剑走偏锋“,是因为对现代柴油机充满信心。以前备受诟病的柴油机污染重、噪音大的弊端已经不复存在,与普通汽油机相比,现代柴油发动机的潜在温室效应比汽油发动机低45%,节油15%—30%。德国大众公司曾经以排量0.3升的柴油概念车创下了百公里耗油0.89升的纪录。在排放标准最严格的西欧,柴油车已经占到轿车销售的40%以上,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卡车市场,都是柴油车一统天下。

  来自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调查显示,如果2010年中国的1880万辆轿车都采用柴油发动机,每天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2.28亿公斤,每天节约的燃油将达到7500万升。中国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如果能够将天然气合成为柴油,就能够大幅度提升柴油的质量,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

  所以节油成为柴油车最大的卖点。来自一汽大众汽车公司的数据显示,捷达SDi的排放可以达到欧3标准,百公里平均耗油只有5.3升,油耗比汽油机低30%以上。而排量为1.9升的柴油宝来百公里油耗为5.5升,比排量1.6升的汽油宝来油耗还低0.8升。来自华泰汽车公司的测试显示,2.5升的柴油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为7.8升,而同排量的汽油发动机油耗为10.5—11升,其燃油经济性不言而喻。

  不过,仅有发动机的改进还是不够的,油品质量成为柴油车普及的最大障碍,目前我国柴油品质整体较差,含硫量高,只相当于欧美1990年以前的水平,柴油标准的修订也严重滞后,因此,各个厂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油品质量关系到柴油车的市场命运,而油品质量的改善需要石油、化工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厂家一己之力显然无法达到。

  上牌关卡住柴油车

   在北京,如果你想买宝来TDI,销售商会很遗憾地告诉你:我们没货。是宝来TDI热销到如此程度吗?当然不是,因为柴油轿车在北京无法上牌照。你对新上市的特拉卡两驱柴油轿车感兴趣吗?如果你是北京的用户,对不起,销售商只能这样告诉你:“您可以预定,但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北京市能够允许柴油车上牌照。”政策关门,柴油车无奈止步。

  尽管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提出:“随着柴油车和车用柴油机技术的发展,对技术先进、污染物排放量低的发动机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不应采取歧视性政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曾向北京、兰州、厦门三城市发出“取消柴油车限制”的建议,但并未奏效,在很多城市,柴油车仍是过家门而难入。

  作为车市的重镇和风向标,北京市场的重要性人皆尽知。所以,如何突破北京市环保局对柴油车的禁令,一直是各厂家努力的目标。3个多月以前,曾经传出“北京市环保局正在研究柴油轿车在北京上市销售的可行性”的消息,着实令厂家和消费者欢喜了一阵子,可惜翘首期待至今,仍未有任何实质“利好”。有消息灵通人士表示,北京市能否放行柴油车,今年7月中旬即见分晓。

  在采访中,不少厂家都表示,柴油车销售已呈现出逐步升温的态势,随着越来越多的柴油车被用户接受,我国柴油车市场有望摆脱尴尬状态,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6月1日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成为国家引导和鼓励的技术政策:“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相信柴油车已经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文/本报记者 姜范 )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