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实行审批制的,除了国防工业,大概就只有汽车业了,所以汽车工业是受计划经济控制最强的产业。因为我们的管理部门认为汽车行业很重要,绝不能乱发展,必须纳入严格的计划中,所以从企业、到投资、到产品,都必须严格按计划发展。
但是,汽车产品是面向市场的,与审批制存在着尖锐矛盾。江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没有改革,就没有江铃;没有开放,也没有江铃。看看江铃的历史就明白,江铃原是南汽的配套厂,按计划经济的原则是不能生产整车的,搞整车就是“散乱差”。江铃不仅当年搞了井冈山牌汽车,还利用开放的大背景,很早就引进了五十铃技术,大大提升了产品技术水平。江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这是我最早的感觉。
近些年来,江铃在媒体上的暴光率低,大家对江铃不大了解。但是,江铃在市场上很活跃,其产品在市场中也很具竞争力。2001年,它的一项降价措施,使销售增长了40%。
在汽车界我是较早提倡竞争的,江铃则是我最早获得竞争灵感的地方。在80年代中期,市场上汽车产品供不应求,但是我却在江铃听到了竞争的呼声。早些年我写了很多关于竞争方面的报道,《中国汽车缺乏竞争》,《中国汽车何必怕厮杀》、《中国汽车难免一场厮杀》等,就是在江铃得到的启示。
江铃改革开放较早,战略重组也比较早。那时还没有“重组”、“整合”的概念,但江铃在80年代初就把江西省的汽车优质资源组合在一起,成立了江西汽车集团。江铃上市,在汽车行业是第一家个,然后,又引进国外战略合作伙伴,福特。
江铃,注重打造高端产品,同时又不放弃自主品牌,大胆引进而又坚持自主,形成高中低档全系列产品,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上一直很活跃,这是江铃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江铃具有长远眼光,还在80年代中期,汽车行业是很赚钱的,只要引进、组装,就能赚钱,而且投资比较少,但在那时,江铃就扎扎实实地打造起了自已的铸造技术,全方位地发展汽车的六大工艺,这些都是发展企业后劲的战略性举措。江铃很早就开始注重锻造企业的实力。
企业发展靠什么?靠人才,靠体制,但最终的体现是产品。因为有了好产品,就能占领市场,可以一俊遮百丑。产品不好销,企业所有矛盾就都暴露出来了,可以说产品对企业生死攸关。
江铃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按照汽车企业的发展理念,一个商用车制造公司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不造轿车企业就没有发展前景。那么,江铃当年不造轿车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从国际汽车界发展的规律来说,上轿车的确是很多企业发展的一个选择,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汽车企业都要上轿车才能有发展呢?
首先要看清我们的国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有13亿人口,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有这么丰富的层次,从东部、中部到西部,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农村,这么大的国土面积,这么多的人口,这么丰富的发展层次,任何一个消费群体都很庞大,任何档次的产品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都会有长期的市场生命,关键是找好市场定位,选准消费群体。
其次,明白汽车是什么。汽车的功能有三,一是代步工具,这主要是指轿车。但代步工具并不是轿车所专有,当年江铃的双排座卖得也很好,就是代步的工具。这是经济发展造成的。二是身份的标志,不同身份的人开不同的车,经济发展是多层次的,身份标志也是多层次的。社会财富的分配是金字塔型的,占据塔顶的人毕竟是少数。第三种功能是致富工具,这对商务车来说意义更为重大。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人就是靠汽车走上致富之路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刚刚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离发达国家的人均一万美元差距还很大,还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奋斗,很长时期的努力,在这段时期里,我们的人民需要什么?他们最需要致富工具。
我们看到,一千多万元的天价车,在中国有市场,但更大量的是需要脱贫的人,他们急切需要的不是代步工具,不是身份的标志,而是致富工具。汽车是一种很好的“赚钱机器”所以商务车有着最广阔的前景。
江铃面对市场竞争,有与生俱来的竞争求生存理念,很早就开始在市场上拼搏,所以对市场的感悟非常深刻,非常敏锐。对此,江铃面对轻卡市场的竞争,推出自主产品凯运,吸纳先进技术,发展自主品牌,使之从高端价位逐步降下来。一个先进技术,一个自主开发,一个市场理念,这三大因素决定了江铃的市场发展后劲。这就说明,江铃无论造不造轿车,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所以说,江铃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印证:合资是正确的,自主是必须坚持的。(经济日报 程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