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何时是中国汽车创品牌的最好时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9日 10:26  经济日报

  最近本报推出的“加快培育与发展自主品牌”系列报道,在汽车界引起的反响,较任何其他行业都更为强烈,参加讨论的理论界和其他行业人士,也往往爱拿汽车说事儿。汽车业某些重量级人物,尽管以各种理由或者不要任何理由,拒绝我们采访,坚持守口如瓶,但却在暗中密切关注讨论的进行。

  汽车自主品牌为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不仅因为汽车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而且它不同于家电、手机等新兴产业,中国汽车起步早于韩国,已有50多年历史,经历了由“完全自主”到丧失自主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因此,对汽车自主品牌问题,需要更多地研究。

  前些年,引进产品不管国产化比重有多大,都要起个带有中国味道的名字,至少缀一个合资企业的尾巴,例如神龙富康、上海桑塔纳、北京吉普等。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推出了“同步上市”、“世界车”的概念,极力淡化合资影响,消除中国生产的痕迹,更愿意将产品打扮成“原汁原味”的国外产品,自主品牌问题更加突显出来。

  中国汽车走过的50年历史,大概可以分为两个25年。前半段闭关锁国,中国汽车“与世隔绝”,闭门造车,虽然坚持自主开发,创立了一系列自主品牌,如解放、东风、跃进、黄河、红旗、上海等,但是整体水平落后,经不起开放后的国际竞争冲击。

  后25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立了合资企业,如果从一开始能把握好,本是一个提升自主品牌的绝好机会。因为那时候,跨国公司忙于争夺欧美市场,还无暇顾及中国。虽然中国汽车无论性能还是质量,与国外差距很大,但国内购车要求标准也很低,“装上四个轮子能坐人”就行。普通桑塔纳都供不应求,奥迪100只有“省部级”才有资格乘坐。只要是引进合资生产的产品,就统统被认为是“高档”,并不在乎它的品牌叫什么。如果中国汽车抓住这个机遇,借用引进技术,从低水平开发做起,是很容易把企业做大。但是中国汽车提出“高起点”方针,视国内企业为“散乱差”,不是被“严格审批”拒于汽车行业之外,就是被捆住手脚,一心一意想依靠跨国公司,一步登上“世界先进水平”。

  “高起点”扼杀了本土企业从低水平做起的自主开发,也吊高了国内消费者的胃口,大家满眼看到的尽是引进的国外高质量产品,那还容许本土企业有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开发过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创造自主品牌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中国汽车错过了创立自主品牌的最好时机。

  本土企业失去参与汽车市场竞争的机会,让出市场给国外产品卖高价。合资企业将外方成熟产品直接拿来生产,“老三样”一生产就是十几年,产品更新换代似乎都成为多余。既不费力气,经济效益又好,谁还愿意冒风险自主开发、创立自主品牌?

  创立自主品牌是一条艰辛的道路,现实的政策环境,有利于直接采用洋品牌,而不利于自主开发创立自主品牌。继一汽大众在奥迪A6上把合资公司名称取掉后,神龙公司淡化了富康,新推出的车型一律起“十分法国”的名字,东风日产合资,生产的轿车将全部使用日产品牌。上海大众的POLO,是“全球同步上市”的产品,索性连中国字都不要了,干脆用英文字母,华晨宝马更提出“全世界生产的宝马都一样”,在中国生产汽车,却不愿有任何中国的痕迹。最近一汽丰田花冠上市,强调的也是“统一品牌,统一质量”,也不要任何中国特征,这样造出来的汽车和贴牌生产有多大区别?中国汽车是不是只想做跨国公司的装配工厂?

  如果我们是这样“耐得寂寞20年”,谁能告诉我,20年后我们该上哪里去找寻中国品牌汽车?如果还要再准备“牺牲自己一代,儿子一代,孙子一代”,那么等50年后,中国汽车是不是还有搞自主品牌的机会?当那些大企业集团的领导,因大量生产别人品牌的汽车而成为中国的经济风云人物,意气风发地登上领奖台时,他们的外方合资伙伴却嘲笑他们在技术方面的贡献为零,不知当此时,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

  多年来,我们坚持实行扶持三大企业,他们除了能得到巨额的债转股,比其他企业有更多的合资机会外,在引进技术和产品方面也总是备受优待,使他们家家有条件成为组装生产的高手。既然引进、合资、组装生产有便宜可占,当然是引进引进再引进,合资合资再合资。只有那些没有合资条件的企业,迫不得已躲在旁边搞自主品牌。这使人想起清人彭端淑讲述的二僧朝南海的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僧仅凭“一瓶一钵”,就“欲之南海”,而富僧“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面有惭色”。

  我们不知道,享尽国家扶持政策好处的三大汽车公司,面对哈飞、奇瑞是否也会像富僧一样“面有惭色”? 程远

(编辑:苏雨农)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