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载我的回忆:曾经“212”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 08:48  北京晨报

  时间倒退八年,那时私家车还很少,可朋友却送了我一辆——不是朋友有钱?也不是我有权,而是朋友的单位要淘汰车。一万块钱买三辆,都是过时的“212”。

  车开来了,第一个感觉就是“傻大黑绿”——轮毂、底盘是黑色,车身、帆布篷为绿色。车是仿造前苏联的军用吉普,无论性能、工艺,还是设计上与人体的比例,哪儿哪儿都是笨拙的、愣头愣脑的。

  “上去试试?!”朋友在一旁撺掇。

  “试试就试试!”我上了车。打火,“吭——吭——吭”,像是犟牛在喘气。忽地一下把车打着,整个车身就开始乱颤。挂挡、抬离合、给油,不是发动机一下“嘬死”,就是车一股子、一股子地向前蹿。等我以后把这车玩熟了,竟然练出一手绝活——挂二挡适当给油,这车就一股子一股子如同蛤蟆般向前蹿。那一年我的女儿六岁,朋友开来的好车她不坐,却偏偏爱上这辆“212”。问她为何,小嘴答:“因为这车像蛤蟆,会蹦。我就喜欢它向前蹦!”

  我这人爱琢磨,遇到机械玩意儿喜欢瞎拆瞎卸,拆卸完再原样给它装上。经过拆卸我慢慢就知道这车与其他车的不同:首先它是四轮驱动,加之底盘高,这样就便于在坑洼不平处行驶。它的防空灯设计独特,长长的绿色“帽檐”下是一块铁板,只在铁板正中开一条如同“小眯缝眼儿”似的窄缝,这样打出的灯光就不会被头顶上的敌机发现。有一次,我把排气管子卸了下来,着车后我才猛然明白它的别名为何叫“消音器”——那声音实在大得惊人,没有亲身经历的人绝难想到!当下我灵机一动,何不上街兜上一圈,路人还不都得向我行注目礼?!当时我真就上了街,所到之处行人纷纷驻足,无不吃惊张望!事过之后我才后悔,暗暗记住往后不得如此造次!

  自从这辆“212”跟了我以后,女主人满打满算也只乘过它一次,行程也就十公里。可就这么短的距离,人家却说快把骨头架子颠散了,发誓今后就是倒找钱也不再坐这车!

  当时我说她娇气,可事后一想这车也确实颠得可以。只是那时我年轻、再加上身体棒不觉得怎样罢了!

  “212”不仅颠簸,它还是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这不仅是对新手而言,即使是初次驾驶它的老手也会因它的难以操作而被弄得尴尬不堪。可这些都还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它真正让人无法预见、甚至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它自己竟然会在熄火的情况下自动点火,然后无人驾驶!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我把车停在路边,站在车旁与一位朋友聊天。聊着聊着,突然就看见这车自己打着了火,同时一蹿一蹿地向前驶去!列位不难想象出我当时惊讶的表情,我想那表情大概就如阁下您某天从床上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猛然看见日头打西边出来时一样,除了目瞪口呆再就是把眼睛和嘴张到不能再大。

  事过之后我开始翻书查资料。更让我吃惊的是,我的发现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此前因“无人驾驶”而致伤致残致死的事已不新鲜。其中因一次事故过于蹊跷,公安还进行过反复实验,最后证明点火钥匙在没有拔下、而变速器又没在空挡位置时,汽车确实可以自动点火、并可以自动行驶。

  其实,单就从爱车这个角度讲,我完全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又不讨好地去写这辆“212”。但它却是我国旧的汽车工业的一个标志性产物,以这个角度看,它又确实值得一书。而这,也正是我执意要写这篇小文的目的所在!蔡米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文化博览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