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汽车发展之路(四)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7日 09:31  网友:别针鱼

  新浪网友:别针鱼

  (四)朴正熙的经济发展战略

  朴正熙毕业于日本的军事学院,他被日本的发展模式所启发,采取了出口导向型增长和政府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方式。效仿日本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部(省),建立了经济计划委员会(EPB),赋予它高于一般部门的权力,比如制定预算、搜集经济统计信息等。通过“五年经济发展计划”规划国家经济。EPB成立初期致力于发展基础设施,支持轻工业通过出口赚取外汇,之后也制定宏观经济及社会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五十年代,采取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建议,韩国将战后由日本转交的银行进行了私有化。但是朴正熙采取了中央控制的金融系统,财政部可以要求韩国央行“重新考虑”已经施行的政策,银行预算也需要内阁批准。六十年代,商业银行被重新国有化,缩小了私人股东的投票权利,预算及行长任命也都由政府批准。1974年到1979年,政府采取了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

  为鼓励出口,出口企业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企业从贷款取得的利益可以从官方利息和非官方市场贷款利息的差距中体现出来。这样的政府财政政策导致了六十和七十年代中的负息和低息贷款,造成贷款需求过度。为解决短缺,商业银行跟随央行的“折扣窗口”,央行不仅制订货币总量,也决定向倾向性行业贷款,贷款也就成为政府实施产业目标政策的工具。通过出口额/GNP比例测算,这个时期的韩国出口大幅增长,六十年代,比例为23.6%,到七十年代翻了一番,达到53.9%。

  1967年改革之前,进口实际上被禁止了。所有进口商品被分为禁止、限制和非限制三大类。1967年,限制进口类商品占40%,因此关税和配额对于保护本国工业的作用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1968年韩国关税仅为进口额的9%,配额的货币价值也仅为4%。

  朴正熙还通过财政控制来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逆美国和IMF的建议,采取了更为强硬的进口替代姿态,推行了“重工业及化工工业政策”(HCIP),目标是推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发展,如汽车、钢铁和化工产品。在央行支持的同时,在1974年建立了国家投资基金(NIF)以支持重工及化工工业。韩国的外债在此期间大幅增长,尽管私人储蓄占GDP比率从六十年代的7.4%增长到七十年代的18%,1975年外债/GNP比例达到了40.5%,相比1970则仅为28.7%。

  为保证规模经济和资本分配效率,政府通过银行贷款鼓励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在1971到1979年间,韩国重工业和化工产品的出口份额取得了增长,而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出口比例则下降了。这一政策的例证就是现代汽车1979年成功地开始出口其第一款轿车--Pony。现代从政府获得外汇贷款,从意大利进口车身、引擎及传动系统设计,从三菱引进底盘技术。贷款的条件就是Pony必须出口。

  HCIP造成了投资热。1973、74年间,年投资额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如此之高的投资增长当然无法以国内储蓄来提供资金。1960年韩国的储蓄额仅占GNP的2.9%,六十年代增长到9%。韩国的国外(主要是美国)援助资金也逐步渐少,1955到1959年国外援助资金为每年3亿美元,占GNP的16%,1965到1969年间已经降低到每年1.1亿美元,到1975年则完全没有国外援助资金了。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网友精品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