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保有量过高 欧美车市黯淡能否将会惠及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1日 10:49  中国汽车报

  今年以来西欧和北美两大主要汽车销售区域的销售情况一直不理想。西欧五月份的新车销售量更是同比下降了5.2%,达到了5年来同月销售最低点,这种下降速度被法国《费加罗报》喻为“自由落体”。去年形势还不错的西欧车市为何今年会呈现这种状况?这种状况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中国汽车企业在这种影响下应该如何把握以图更大的发展呢?

  欧美车市黯淡是必然的

  西欧、北美两大市场今年以来的销量几乎均呈现逐月下跌的局面,看起来似乎有些偶然,但再深入考察他们的问题,就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必然规律。

  西欧和北美都是汽车发展历史悠久的区域,很多厂家都有八、九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历史了。他们的汽车技术成熟,并且生产水平普遍很高。经过了如此多年的发展,已有了很高的汽车保有量。根据《世界汽车统计》显示的2001年全球汽车保有量数据,美国的轿车保有量为1.29亿辆,日本为5354万辆,德国4438万辆,意大利3324万辆,法国2870万辆,而国土面积比西欧和日本都要辽阔很多且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轿车保有辆只有975万辆。

  西欧和美国的大部分人家庭已经有了汽车,有的甚至已经有两辆或三辆车了,他们不再把购买汽车作为提高交通效率的必要手段,更多地作为一种爱好和享受:到不同场合开不同的车,视衣着、场合和心情而决定驾驶车辆。在这种汽车文化氛围下,对汽车的需求也就不如中国那样迫切,销售量自然不会有很大的提高。而最主要的是,近来,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振兴乏力,消费者信心持续走低。另外再加上各种事件的影响,如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和货币汇率的波动等都会对汽车市场产生很大冲击。因此,西欧和北美车市低迷是偶然中的必然。

  过剩的国际汽车产能将进一步向中国转移

  西欧和北美的汽车市场的不景气,欧美汽车大企业在他们各自传统市场上销售不理想,自然就要想方设法地改变:除了努力降低成本,加快推出新车型等方法,寻找新兴的汽车市场也是一条公认的可行之策。

  陷入困境的意大利菲亚特,近日不得不对外正式宣布将削减12300个职位和关闭12个工厂来缓解危机,期望在2006年可以走出阴影,但是菲亚特却在中国加大生产,不断推出新车型,销量十分看好,看来中国有可能成为它起死回生的一颗重要砝码;同样,近期在全球的汽车销售都不理想的德国大众公司,今年5月份在中国的汽车销量首次超过了在德国本土的成绩,这自然更加深了大众对中国的投资信心。种种迹象表明,虽然外商对中方在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有所不满,但中国广阔的、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对他们的吸引力仍然使外商不顾一切地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赚取更大的利润。

  中国可以主动利用国外过剩的设计能力

  西欧、北美车市的黯淡,一方面使汽车巨头们把中国市场当作了各自的战略之重,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可以有一些主动的作为,从目前遭遇冰点的欧洲车市中寻找一些机遇。

  经过了百年来的汽车发展,汽车厂商在生产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拥有丰富的设计开发能力。在汽车发达国家市场全盛时期,设计公司和设计能力也随之发展,除了汽车公司所属设计机构以外,还有众多独立的设计机构,而现在,各成熟市场的需求趋于饱和、发展速度降低,而各汽车企业只转移了市场投资,却并没有转移什么设计,使原有设计开发能力呈现过剩态势。我国汽车工业正值飞速发展阶段,资金比较充沛,我们因该利用这个优越条件发展汽车工业,摆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尴尬局面,使汽车工业可以成为我国真正的自主支柱产业,不再只是世界最大的加工车间。

  我们可以考虑收购国外成熟的汽车设计开发机构。例如现在国人对意大利设计比较偏爱,就可以考虑购买意大利的汽车设计工作室。由于意大利存在众多的中小型设计室,人数不是很多,经常只有十余人,但设计水准已被认同,购买金额应该会在承受范围之内;又如,欧洲市场的颓势使得有些大小汽车公司出现危机,但他们遗留下的设计能力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大公司如菲亚特,小公司如倒闭的法国玛塔。就玛塔汽车来说吧,该公司倒闭后正在寻找接收者,不少企业对此感兴趣的主要因素就是他们的设计能力。近日就传出,曾经给哈飞进行过“路宝”设计的意大利著名设计公司宾尼法瑞娜(Pininfarina)对玛塔汽车的技术、设计和试验部门兴趣浓厚,正在进行有关购买玛塔的深入谈判,这进一步证实了某些倒闭企业的设计能力同样值得重视。

  我们也可以考虑,购买某些运转不良企业的设计部门,并由此掌握欧洲设计理念,开发出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等又符合中国特色的中国汽车。

  (本报记者袁宏张向东)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