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进口国产引擎AUDI A4 3.0对比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2日 09:37  网友:黑夜行者
进口国产引擎AUDIA43.0对比

  新浪网友:黑夜行者

  前些日子,axlshi提起国产AUDI A4和进口货的性能差异,当时以为是拿国产车的测试数据和国外专业测试结果的对比,结果买来杂志才知道,是国内同一帮人测试两种A4的比较结果。今天又有人提起这个问题,从0-100的加速性能看,确实进口的A4旅行车在自重大了100多斤下还能取得比国产A4快0.4秒的成绩,这个实在令人诧异,不禁会问:到底是国产化后又省了啥东西了?

  我也是带着这个问题,查了各种资料仔细对比了两台引擎的差异后,发现这两款引擎本身并无区别,压缩比、功率、扭力、变速箱,看来只有说这两台车设定的扭力分布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性能表现。

  配气相位的概念在我以前的帖子:http://myarticle.sina.com.cn/forum/myarticle/articleview.cgi?uid=28606531&path=18946935220提到过。

  自然进气引擎的理想配气状况应该是:

  低转速下,需要小的进气口、长而细的进气道、进气门早些开启,这样有利于加快进气流速,增强进气在燃烧室的涡流效应,使油气混合得更好、更快、更均匀。

  高转速下,需要大面积的进气口、短而粗的进气道、进排气门升程再大些,这样才能使进气量满足高功率的需求,不至出现供油不足的状况。

  引擎的机械部分一但安装就固定了其配气性能特性,要麽是低转运行良好,要麽是高转出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最好的配气应该是气道可变variable intake manifold、气门工作角度可变( variable duration)、气门开启正时和重叠角可变(variable timing and overlap)、气门升程可变(variable valve lift)。

  于是就有人在引擎设计中加入一些变化,气门的大小不可变化,那就通过在进气道设置阀门改变进气道的长短、粗细或在低转速少开一个进气门,来实现进气通道、入口的可变性;把进排气凸轮的皮带轮设计成可变的,来改变气门的开启时间;利用低速、高速凸轮的切换,达到高转气门升程的提高....

  把话题说回来,AUDI系列现在普遍采用了variable inlet camshafts(可变进气凸轮)和variable-length intake manifold (可变进气歧管)。其中的可变进气凸轮就是Variable Valve Timing的一种,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通过控制进气凸轮轴开启正时的变化来实现Variable Valve Timing,当引擎转速达到一定时,ECU开启凸轮轴涨紧器上的液压泵,压迫正时链条,使用进气凸轮向前转动一个角度,配合细长螺旋状的进气管提高了低转速的充气效率,使低速的扭力增大。当到达高转时,ECU使进气凸轮回位,同时关闭螺旋状进气道,使进气道变短,这样,减少了高转进气的阻力,充分发挥引擎的高转功率。

  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variable inlet camshafts的开启时机,据前文所述,我们知道进气门越早开启,实际上是提高了低转的充气效率,也就是增大了低转的汽缸压力,这就对燃油的抗爆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国内现在的燃油品质参差不齐,国外的原型车如果不经过调整就进口过来,只要燃油抗爆性不够,每次启动variable inlet camshafts引擎会出现一个故障码,积累够一定数量,就需车主到维修站去“报到“消码,但检查哪里都不会发现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引擎设计问题,VW/AUDI看来已经对他们在中国合资生产A4的引擎管理系统做出适当修正,以适应中国国情。从下面两款AUDI A4 3.0引擎的特性曲线,大家可以看出在3000转以前,国外A4的扭力曲线明显要丰满得多,而VW/AUDI一般的variable inlet camshafts应该在1000多转开启,而国产A4 3.0的明显是在2000左右才开启的,这正是VVT改变引擎特性的生动例子。

  照相水平有限,望大家谅解。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网友精品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