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南汽车引发群聚效应--解析福州汽车发展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3日 15:52  新闻周刊

  7年前福建要发展汽车工业,许多人并不看好。但正是这种“散乱差小”的“先天不足”,促成了台商和当地企业的“集体主义”表现

  福州的汽车配件制造商许金来(台籍),早上接到一个电话,之后,他驱车只用了5分钟就赶到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那里。当他快步走进会议室的时候,那家公司的相关主管正在激烈地讨论一些事情,15分钟后,许金来拿着一张刚刚讨论完毕的配件清单走了出来。

  两周后,福建有史以来的第一辆自产轿车下线令福建人感到骄傲的是,这个汽车工业基础一穷二白的省份用了7年的时间,就从无到有地圆了自己生产轿车的梦想。

  秘密在于,那天,许金来接到电话25分钟之后,他的下属已经按照新修改的清单要求在设计产品、制造产品了,这些产品同样会在5分钟的时间里运到汽车制造商的生产线上。

  “福州在很短时间里,就聚集了大约70多家一、二级零配件生产商,这些企业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块集成电路板。”许说。

  这种企业扎堆发展的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群聚效应”,事实上,正是这种效应造就了福州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

  许金来是福州和胜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所去的那家汽车制造商,就是被喻为“汽车黑马”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峡两岸汽车合资生产企业,由台湾最大的汽车企业裕隆集团所属的中华汽车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各出资50%成立。

  “1995年,中华汽车和自己的100多家中下游企业来福州考察,第二年留下了30多家配套零部件企业安家落户。”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凌玉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这些企业组成团队,整体进入了位于福州闽侯县青口镇的“东南汽车城”。“它们原本已经在台湾合作多年,之间根本不需要磨合,自然而然就与东南汽车的主机厂共存共荣。”凌玉章说。

  事实上,这是一个迅速复制产业链的过程,这些紧密相联的企业在占地2993亩的东南汽车城里,依据方便运输的原则,根据零部件的体积和重量,由近及远,顺序排列,最近的运输距离只有几十米远。

  “我们的零部件不需要包装,不需要装车,一辆推车就送到线上,即用即送,即送即用。而且主机厂也不需要仓库,所以我们可以做到零库存。”东南汽车采购部的副经理陈传芳说。

  这种工厂结构,不仅成本节约是惊人的,而且主机厂与零部件厂间的沟通往来十分方便,省掉了出差的费用和时间。

  所有在此地运营的台资企业,相互之间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依存或关联,像一个高速转动的轮子,向心力使那些合理的结构(如现金流和良性资产)越发紧密,却使那些不合理的结构(如债务和贷款风险)不断被“甩”出转嫁。

  这种群聚效应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10年前开始形成的“苏州模式”,在1993年台湾大企业进驻苏州后,其相关配套企业也纷纷跟进,形成紧密结合的企业群落,并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的发展趋势。

  得益于对这种模式的再现和改造,东南汽车在很短时间里就达到了九成的国产率,成本降低,竞争力也随之大增。1995年7月,东南汽车第一台新车投产下线,到去年年底,累计销售汽车近6万台,平均销售收入增长达141%,成为全国第二大轻客车企业。

  面对刚刚下线的“菱帅”轿车,凌玉章感慨万千。他回忆说,7年前福建要发展汽车工业,曾不被许多人看好。但正是这种“散乱差小”的“先天不足”,促成了台商和当地企业的“集体主义”表现。

  这种汽车业的“东南群聚模式”,也许可以给仍然处在“散乱差小”的一些国内汽车工业一点有益的借鉴。(记者/王晨波)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