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学车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 13:47  新浪汽车

  (新浪网友:中田一人) 我学车的故事

  我是一个车迷,但一直没有钱买车,除了开过小时候自己动手做过的泥巴车外,再也没有机会真正操练。2001年初,因工作关系,外驻伊朗三个月,单位不大,办事处也极小,送别领导后,只有我一人留守办事处,不免有些无聊。唯一值得我兴奋的是我们的办事处有一辆车,最新款的标志405(要比国内的老式标志405好多了,几乎和桑2000差不多),只跑了2万5千公里,尽管已向领导保证决不匆忙行事,但还是下定决心要动它,只要人和车均安全,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领导也无话可说,于是我利用工余上了车。

  开始当然没有勇气将车开出车库-没驾照、没老师、还没有帮手,又在国外,万一需要别人帮忙,还得从国内调一个,成本也太大了!再说了,伊朗人的车库全是半地下的,内部空间也不大,出入车库的坡度倒挻大的,应该有20度了吧,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斤两。为了安全,我决定在车库内起动自己的学车计划,当然是自学了!但这个车库也太难为我了,每一个车位都只有不到三米宽,前后都是实实在在的柱子,为了整个大楼的安全,我必需小心对付所有的柱子,它们都是承重的槽钢!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有限的条件,我给自己定制了学习计划,第一步,明白所有的按钮:包括灯光、空调、音响,当然还有很少用的雨刮器,看懂仪表盘,取下钥匙,踩下离合器,来回模拟上档,真有点象驾校的模拟驾驶器,但这一步不能常练,因为我明白,一旦现蓄电池电压过低,不能起动发动机,我将没有下一步,所以我只用了一天时间,匆匆走完第一步;第二步,我当然要试一试它会不会走,但如果它真的走了,又会怎样呢?此时最为担心的当然是弄出乱子,先把方向打正了,经过三次以上的下车确认,我保证一米内不会有问题,接着合合适适拉起手刹,双手用足了劲,猛一拉,估计到位了,没有别的制动装置了?对!关键时刻又想出了个最实用的着----拿八块砖来,这么多?怎么放啊!这还用想,一辆车有四个轮子,双向定位,八块刚够用!最后又摸了摸排档杆,绝对的空档,万事俱备,我装着胆,插入钥匙,一闪念:不对,通常钥匙应该分好多档,前面几档各用用意,但只有最后一档才会起动发动机,谁有手电?谁有手电?(全是汉语,有人在身边也不可能理我)连呼两声,没有人应,只好摸石头过河了,调好座椅,左脚采在右脚上,右脚踩在刹车上,行程很小,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刹车很好用,我有点放心了,慢慢地顺时钟轻转一档,仪表盘上亮起两只灯,一只是蓄电池,应该表示现在由蓄电池供电,另一只看样子好像是手刹工作指示,表时当前手刹工作;手心已经出汗了,稍休息一下,终于下定决心又顺时钟转动了一下,感觉明显进了一档,但一点动静都没有。仔细想了一会,还是弄不明白什么原因,一转念回忆起日常的观察,好像启动器是自动回弹的那种,现在应该是发动机正常工作的位置了,再转就是启动位置,松手后就自动回位。这下我心中有底了,当然我还想起了一点:启动器属于短时间工作设备,连续工作时间不能大于五秒,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我艺高人胆大,用力一转,刚听到发动机想起动的声音,就感觉到脚下一软,手象触电一样缩了回来,整个车也恢复了平静,脚刹也有力地将我弹回来,不明白,真的不明白,只有一点值得安慰:车没有发动,也没有走动!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又没有可求之人,于是不得不再一次冒险,有力地将钥匙转下去,脚下仍是一软,发动机启动器有力地转着,一秒,二秒,三秒,我主动松手,钥匙回位,但发动机没有起动。我想起来经常在路上见到老师傅不停地启动发动机,一次,两次,甚至五次,六次。又有理论了,我再一次有力地将钥匙转下去,又是三秒钟,我再一次松手,还是没有启动。难道还有别的理论,我再一次用力去回忆,对了,还要加油!没有办法,我只好左脚刹车,右脚先来回踩了几次油门,再一次用力转动钥匙,这回应该没有问题了吧!果然不出所料,就在钥匙转下的一瞬间,发动机哄然启动。高悬的心也慢慢落下:四个轮子都没有动!松开油门,发动机的声音降了下来,进入了所谓的"怠速"。缓缓松开左脚,一切都好!缓缓地踩几下油门,发动机的声音合着节拍,时高时低,此谓"感觉油门",感觉用力的轻重和发动机的反应时间。好吧!让发动机转一会,给车充充电吧!顺便再了解一下仪表盘,包括远近光、转向灯、电动车窗、音响、仪表数据、雨刷系统等。领导走时刚全面检查了发动机,所以我这个"二把刀"不用管那些事情,只要发动机能工作,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当然要让它动起来,至少可以直前直后!现在只用手刹,没有上档,车没有动,看来这只铁老虎在我面前也只是只纸老虎,但我还是没有敢放松警惕。踩下离合器踏板,缓缓将排档杆推入一档(一档在哪?我当然知道,老外的车也是用阿拉伯数字标识的,也没有发现文字方向有误-在国内见得多了,很多车的排档标识到处乱转),很柔和,没有一丝的冲击;左脚缓缓地向上抬起离合器踏板,几乎是在按毫米移动,慢慢地我感觉到车身微动,有点下沉,发动机的声音开始变得低沉,这应该是常说的离合器的工作点或叫半联动点,再往上抬离合器踏板,发动机几乎有一种要熄火的感觉;这时我慢慢踩下离合器踏板,车身稍稍向上抬高一点点。一直拉着手刹,不加油,放入一档,我反复感觉离合器的工作点。十几分钟后,我给自己打了90分,因为我已经掌握了离合器工作点,左脚也能做到慢放。我有点放心了,下车移开了八块砖(上次用来保证安全的砖),上车、打火、踩下离合器、推入一档,右脚不加油,右手紧握手刹,首先慢慢松开手刹,车没有动,完全松开,但右手没有离开手刹,以防万一!左脚慢慢抬起,在半联动点,车身开始向前移动,很缓也很平稳,走了约2米,我踩离合器踏板,右脚缓缓踩下刹车停下来,进行空档。接下来我要打算将车倒回原位,根据我的分析:如果来回都不动方向盘,车应该原路返回。踩下离合器踏板,推入倒档,经验告诉我倒车灯应该亮,我这时才想起了后视镜,左边的只能看见车身,右边的只能看见车门,原来前任车手在停车后将两侧的停车镜都收起来了(向内一折,紧贴车身),摘下倒档,摇下车窗,将两个后视镜打开,重新坐好,观察左后视镜,镜中车身中占镜面的右四分之一,车身在镜子的中部,右后视镜中车身只占镜面的左四分之一,同样车身也在镜子的中部,这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位置;我再次踩下离合器踏板,推入倒档,缓缓抬起离合器踏板,还在同一工作点,车身开始向后移动,我没有动方向,只是从左侧后视镜中看察,尾灯在墙在的投影越来越大,这在表明车和墙间的距离在缩小,用眼的余光看了看前方的参照物,两米的距离差不多了,踩下离合器踏板,踩下刹车,推入空档,拉起手刹,走下车来观察,离后墙还有不到20厘米。

  这一次动车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在我手中由一块钢铁变成了有灵气的助手。

  接着我开始练习左、右转,方向感,半坡起步,倒车等。在很小的车库中我共练了十天,里程表显示共走了20公里(后来我发现,倒车时里程表是后退的,而我真正的里程数就不得而知了),做到可以让它在任何路面随也所欲地移动。满满一箱油也只有10%了,我又面临一个前的课题:如果在车库中将油烧干,再一次启动它将十分困难。这时正赶上伊朗人的新年,而伊朗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人是不同的,节假日极少出门,平时熙熙攘攘的马路现在很难看到一辆车,特别是早上10点以前。据说伊朗的交警管得很松,对老外又特别好(咱也是老外!老外中啊!),我决定起个大早去三公里外的加油站加一次油。

  加油的这天,我六点起床,打开车库大门,果断启动,三下二下就开出了车库,锁好大门,但没有真接冲向加油站:小心没大错。我又绕着我们的街区转了两圈,也许是基本功很好吧,我发现马路其实也很简单,圈子越转越大,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加油站,油很便宜,合人民币0.3元每升,加满一箱油也才20元钱,看来我能养起这辆车。

  从第一次加油起,我再也没有在车库练过,利用伊朗人过年的机会,我到处乱跑,在中国要担心交警,而在伊朗:老外嘛!听不懂波斯语,如果交警伸手向我要什么,应该是想看看驾照吧!咱有身份证,伊朗人的驾照我见过,和我们的身份证一个模样。但实事上,交警也过年去了,没有人理我!当然自己也有一些故事:在警察对老外特有的目光下,按捺住自己紧张的心情,连续三次将三档当作一档用来起步,最终成功起步,一脚油下去直接上九十码(这时候才知道是三档起步的),应该是最为经典的一个吧!

  离开伊朗前的一个多月内,我共跑了约2000公里,可以轻松穿行于德黑兰的车流之中,而伊朗的交通状况要比中国差的多,很多中国人的一致观点是比国内难多了,所以应该说是过了最初的适应期和危险期,但回国以后,我没有去动车。2001年年底我参加了培训班,并于2002年初正式拿到C照。

  大学时我学的是机械专业,再加上我是一个绝对的车迷,对车有着深入的研究,要比很多白领有更加深厚的理论知识,但在学车的过程中,我还是很认真、很仔细,不是有没有必要的事,而是认为对车一定要细心。它只是一个机器,不会识别命令的正确性,控制得好了,它可以为你服务,稍有不慎,人间的任何事情都能发生。

  通过对比我的学车过程和国内驾校目前的教学方式,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点东西让想学车、正在学车的白领看一看,我不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每一个白领车手培养成修车高手,只想让每一个看过本文的人在学车的过程中更加理性。

  汽车文化在中国刚刚起步,火一样的激情正在燃烧,驾校的商业化气息太浓厚,批处理水平越来越高,本本族越来越多;而每一位驾驶员承担的都是社会责任。很多简单的理论、浅显的知识并没有被大多数驾驶员所掌握!!

  走出驾校的本本族,需要更多理性理解和学习。

  每日一贴之一:能开进去,也就能倒出来,反之易然!

  每日一贴之二:发生事故时,你真的没有任何过错吗?如果真的没有,再想一下自己是否超速,是否做到百分百集中精力!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人车日记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