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畅谈 年产百万辆的中国汽车企业该什么样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6日 16:03  中国汽车报

  本报记者贺北时/文

  对话人物:

  赵英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风险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桂宾: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话题源起:据日前公布的数据,一汽集团产销量、利润连续3年大幅增长,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去年一汽生产汽车56万辆,竺延风已开始规划打造百万辆级企业,着手对中重型车进行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一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2002年上汽集团年产汽车59万辆,销售汽车61万辆,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上汽正在朝着"2007年生产汽车100万辆,跻身世界500强,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目标前进。

  中国汽车报:看去年我国年产汽车300万辆的气势,我们探讨汽车企业年产百万辆的话题已并不超前。一汽与上汽都明确提出了向年产百万辆级企业进军的目标,东风也有它自己的提法。IOO万的年产辆非比寻常,是成为中国超大型汽车企业的标志,同时也说明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当然,达到这个数字决非易事,所以我们绝对有必要讨论一下百万辆汽车企业应该什么样。

  争论:

  自主研发能力是否先决条件

  赵英:这个话题有一定的前瞻性,我非常愿意讲。

  谈百万辆汽车企业要分为从全球角度讲和从中国角度讲两个层次。从中国角度讲又得分从理论上讲和实际上讲两个层次。从全球角度讲,第一,百万辆汽车企业应该具有第一流的制造水平;第二,具有第一流的管理水平;第三,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出口,这是国际化的前提。这其中不太好说的就是国外大公司在境外设的生产厂,比如丰田本田在北美设的生产厂年产就达200万辆。

  百万辆和百万辆以上是两个概念。百万辆以上的企业应该具有全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这种研发能力不仅是车身等产品的应用技术,还包括一定的基础研究。如果我们仅仅局限在百万辆,不再往上考虑,在全球角度上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你具有研发能力,一种是不具有。不具有的话,只能称其为规模很大、生产能力强的制造中心。

  从中国角度而言,首先应该是规模经济,在某些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一汽现在卡车已是全球规模;第二,产品系列完整;第三,有好的制造设备和一流的管理、营销能力;第四,有相当水平的研究开发能力;第五,在某些车型领域具有自己的品牌,而且这种品牌已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第六,具有一定的海外市场开发能力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第七,有一定的资金经营能力,包括融资、提供信贷等。

  张文魁:我总结的没那么多,只有四点:第一,必须是充分经历过市场竞争考验的企业;第二,有较强的管理水平,能严格控制成本。像我们的"大三家(一汽、上汽、东风)(下同)"成本控制就有问题,每一层都是个漏斗。第三,有非常好的经营机制。从这点来看,我们的"大三家"都不行。特别是一汽,尽管现在很大,但传统的国有企业包袱沉重,那么多的社会负担。第四,有健康的财务状况。不能规模大却不赚钱。而要学春兰那样,不做不赚钱的第一。

  中国汽车报:(很惊讶)您没提自主开发能力?

  张文魁:我恰恰要否定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一点。中国产业界一些人,总是持一种"技术决定论"或者说是"技术崇拜伦",其实不一定这样。很多企业发展得好,并不一定有核心技术。引进并不妨碍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学习。我曾经到TCL做过很详细的研究,它以前只不过是个修理铺,帮别人搞收音机。那时候飞跃、牡丹品牌比它厉害多了。但是你再瞧现在的TCL,市场占有率已是第一、第二。我敢说它的技术力量肯定不是最强的。

  技术是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之前,并不能决定什么。世界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开始技术水平不是很强,但是善于经营,一步一步往核心技术逼进,也能行。很多小企业在上农用车时受到很多人的讥笑,说"这有什么,技术最简单不过了。"但是人家的效益好,而且产业不断升级,从三轮到四轮,从农用车到轻卡,北汽福田不就是这样吗?企业的发展都是市场竞争逼的,它觉得没有技术不行了,才会去搞技术开发。

  中国汽车报:您的观点很独到。

  张文魁:很多人都批评我。但我的确认为没有必要。现在我们没资格谈自主开发,和别人相差太远。那些过度强调自主开发的企业成不了第一批百万辆级企业。

  只有先给人家做加工,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怎样管理制造业。怎样进行管理工艺改造。怎样控制成本、怎样开拓市场,怎样设计车型。怎样摸透消费者的口味,然后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先当伙计,然后再自己开店。这是必由之路,不相信你看着。

  中国汽车报:但是我们拿的全是别人的东西,要把大把的钱送给别人,这不太亏了吗?

  张文魁:比如说有1块钱的利润,你只有赚1分钱的能耐,没能力去赚那剩下的9毛9啊。比如IT产业,当IBM当不了,这不是你想不想当的问题。所以你只能当联想。联想曾经也被人骂啊,说它有什么核心技术,只不过一把螺丝刀组装,但是不妨碍人家一步步学习。

  徐佳宾:(斩钉截铁地)我觉得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中韩建交10周年时,我去韩国感触就很深。韩国街上所有跑着的出租车都是2.0升的,而家庭用的车都是2.2升、2.4升或者更高,可韩国与我们合资生产的却都是2.0以下车型。这就说明人家的战略是把高端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把低档产品转移到我们国家。韩国人通过与我们合资,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得两笔收益,因为人家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由于这方面存在欠缺,只能是人家的市场。

  真正意义的百万辆企业应该是具有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而不是中国本土制造达到100万辆。可能我的话讲得比较重。现在大量的中国制造事实上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本土制造。我们要参与国际分工,但到底是参与哪一个阶段的分工要搞清楚。做大一个产业很容易,但做强很难。我们不能总是合资,把人家的生产线拿过来,让工人来CKD。我们可以把汽车制造业分为四个步骤:铸造、机械加工、冲压和装配。前三个步骤要求技术水平都很高,事实上装配相对容易许多。我们现在大多数都是在装配。这根本谈不上是中国制造。我们要做高级工作,要做发动机,要做模板的冲压。如果我们不能沿着低端往高端走,肯定不行。

  质疑:

  "三大"不一定是领头羊

  中国汽车报:哪个企业最有可能先实现年产100万辆的目标?换句话说,谁最有王者之相,我们可以来个预测。

  赵英:一汽、二汽、上汽"三大"都有可能,也不排除其他七八家。我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中国汽车业在完全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同时,给自己留下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到2010年,至少要有7-8个大集团。(考虑良久)说王者之相,我觉得还是一汽吧。理由是目前它的产品定位都比较好,特别是轿车。另外从技术储备方面,也不错。(眉毛一扬)但东风的苗圩改革步子也比较大,两雄相争啊。上汽也有可能,但它的自主开发能力弱一些。

  我要强调一点,百万辆的概念都是控股的概念,而不是单厂。我一直觉得说中国汽车工业"散、乱、差"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因为从控股角度而言,中国已没有100多家汽车生产厂了。

  徐佳宾:(沉思)一汽是个大企业。但现在的行业状况比较乱,当前的老大老二位置能保持多久,不好说。汽车这个行业正因为国家保护得过多,毛病也最多。最终谁能称霸,只能看最后。就像当初谁也没想到长虹会成为家电业的老大。一汽存在的问题不是在某一环节上,而是在战略上,参加国际分工还不够。利用外国的资源方面还有待改善,这一点东风就值得它学习。

  如果两年以后我们汽车业对外资放开了,老外事实上更愿意在中国搞独资企业。道理再简单不过,人家自己干多好,不用再解决你的就业、你的体制、你的政府关系等等。所以我特别赞成国家放权让企业自己竞争,现在国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就是一个好事情。与其让老外把我们打垮,还不如我们自己先来练练手。

  张文魁:我也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是属于竞争不足,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是过度竞争,有100多家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但实际上竞争不足。因为按照每个产品门类来分的话,基本上都属于寡头型的企业,是行政限制造成的。一汽、二汽、上汽都有可能几年就实现百万辆年产量。因为这两年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太快了。

  但我们要持一种冷静态度,我总有这样一个感觉,中国汽车工业肯定会走家电业的路,行业要放开,充分竞争。对民间资本,对外资都放开。放开之后,往往是第一梯队倒下去,第二梯队站起来。家电企业就是这样,以前电视机是凯歌、飞跃、牡丹,现在是长虹、TCL、创维等。汽车行业"大三家"也不要过度乐观,不一定能永远大下去。如果两年时间实现百万辆有点悬,那么两三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就难说了。

  现在经贸委在做汽车行业准入制管理办法,事实上这既不合理,也不可行。总是强调汽车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可当年彩电行业也被人这样说过呀。后来很多小企业不也进去了吗?汽车业也一样,现在不也是很多民营企业进入了吗。吉利、德隆、力帆等大概有9家,可能目前与"大三家"相比比不过,但是它具有资金优势,而且现在技术人才在流动,所以千万别说"大三家"还有什么优势。像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就很有潜力。用了不到3年时间,达到了5万辆。但是你想想神龙富康是经过多少年才达到5万辆的?也许未来最先达到100万辆的不是"大三家"。退一步讲。也许先达到100万辆的是"大三家",但达到150万辆的并不一定还是它们。

  "中国汽车报:但它们生产的车不是在一个价格区间啊?

  张文魁:你现在不是谈100万辆吗。吉利的车虽然便宜,利润薄,但是它一直都在赢利;而神龙富康是多年亏损的,只是去年才赚得满盆满钵。对不对?还有奇瑞,2年达到5万辆,人家投资又少,滚动发展,机制灵活。而且最先到国外去建厂的不一定是"大三家",所以对这些小企业不能掉以轻心。

  强调:

  保护好国内市场,我们对中国企业有信心

  中国汽车报:每一个企业都有希望,每一个企业都要努力。那么对于百万辆汽车企业而言,哪些方面是这些有希望的企业朝着百万辆企业前进时要注意的?

  赵某:要注意增强开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资本运营能力、具有国际的眼光。包括要对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有一定的研究,对全球市场的变化甚至是国际政治的变化有前瞻性。另外也要注意人才的开发培养,同时注意汽车工业革命带来的契机。在混合动力汽车研究方面,中国并不落后。但是要注意对其产业化的尝试。因为这种东西可能搞好了,企业一下子就上去了。

  徐佳宾: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不是资金,不是技术,是市场。在我们利用外资时,外资在利用我们的市场。在目前供大于求的状态下,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市场来驾驭人家的技术和资金呢?以我为主,边学边干,在这个过程之中,实现百万辆呢?

  中国汽车报:但是资本说话,知识产权说话,两样我们一样都不占啊?

  徐佳宾:你听我接着讲。中国要发展到那一步,不是一个卖方市场,而是一个买方市场。在消费者决定的过程中,应该是消费者说话。我们有最大的市场,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要保护的东西应该是市场。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能有效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来保护自己,那么就把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放给了人家。

  中国汽车报:可是您觉得现在是市场在说话吗?

  徐佳宾:(尴尬地笑)这很明显,不是市场在说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一定要想方设法地用市场换技术。华晨的做法就值得借鉴。让老外来我们这儿工作,知识产权是属于我们的。哈飞做得也不错。不能忙着把大量的收益去再造一条生产线。

  张文魁:还有一点要强调,这种百万辆一定不是在国家扶持下的产量。如果国家强制"三大"合而为一,那马上就是100多万辆了。还有,不能单纯地兼并重组,几万块舢板也会不成一个航空母舰。

  中国汽车投:民营企业在向百万辆冲击时最欠缺的是?

  张文魁:没有政策的扶持……

  中国汽车报:与您刚才说的矛盾啊。

  张文魁:现状如此。国家不批项目就上不了。国家对民营资本还是有些另眼相看。第二,没有品牌历史,需要一段时间让大家认可。

  中国汽车报:照您的意思,汽车业真正的春秋战国时代还没有到来,过几年才是最混乱的时候。可是您不觉得这种自由竞争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张文魁:不浪费。万马奔腾比万马齐喑好得多。消费者选择范围大了。国家行政限制的浪费更多,我做过一个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政府在汽车业已投资了几千亿元,几千亿搞300万辆不是浪费吗?只不过我们看不到这种浪费而已。

  中国汽车报:2005年我们全部放开以后,难道国家会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外资企业赚钱?要知道这些钱是不计入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

  张文魁:这就要看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企业有没有信心。我对中国企业很有信心。2006年丰田放马过来,福特放马过来,不怕,第一梯队倒下去了,第二梯队会站起来。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