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增长速度是非理性的 2002年中国汽车“昏了头”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24日 10:19  中国经营报

  作者:周颖 崔毅

  嘉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福寿

  主持人:本报记者周颖

  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很多地方政府及企业在汽车消费利好的刺激下,纷纷兴起了汽车业的建设热潮,乐观的氛围掩盖了人们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业的恐惧,呈现出一 波“大跃进”式的赶超发达国家浪潮。12月13~15日,由国家统计局等举办的中国经济增长论坛在苏州召开,会上,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汽车企业都对这一现象予以高度关注。

  今年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是非理性的

  主持人: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我国汽车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预计今年的增长速度将达到30%以上。在汽车消费利好的刺激下,一些地方政府及企业纷纷上马汽车,国内掀起一股快建汽车的浪潮,如何看待这一轮汽车投资热?

  朱福寿:今年的车市为什么这么火爆?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为汽车市场的增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去年是中国汽车业的悲观年,很多消费者也持币待购。今年汽车消费产生了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北京市场,这对汽车消费市场来说,确实是一个飞跃。在这样好的形势下,很多企业出现了投资盲动。很多地方政府也要把汽车工业作为重头产业来搞。这会出现这么几个问题:第一,轿车市场价格战将继续下去,这不利于汽车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想未来五年内,肯定会有一批企业要退出汽车领域。不管是否加入WTO,汽车产业的竞争都是一个资本、技术竞争,不是谁都能做好的。

  第二,就是中国所有的轿车企业都搞汽车专卖店,这也是不正常的。一些企业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却建很多专卖店,要知道一家专卖店最少需要五六百万元的。专卖店不是不好,但从整个社会资源来看,是很大的浪费,这种盲目建设,极易拖垮企业和经销商。今年汽车行业的增长,的确给市场带来了误导,普遍认为汽车具有一定投资价值。我认为汽车市场的增长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增长,保持在10%~15%的增幅之内是正常的。今年的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这是非理性的。

  第三,目前,重型卡车市场也面临快速增长之后带来的问题。重卡从去年开始,增长特别快,一汽、东风就占了84%市场的份额。但是今年市场份额很快下降了,因为生产重卡的企业太多了,现在三环石通、北汽欧曼、庆铃等都在进军重卡市场。重卡这几年的增长为什么这么快?应该说主要是国债项目拉动的,因为有一些大的工程拉动了重卡的需求。这些项目完成后,重卡肯定要进入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甚至有可能要下滑的。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一哄而上生产重卡,价格竞争在所难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今年1~10月份的重卡增速是80%,但从11~12月份来看,重卡的市场销售就开始出现下滑,这已经给大家一个明显的信号。市场就是这么一个有限的蛋糕,在有限的需求内受到影响的肯定是企业自身。预计明年或者后年,重卡的价格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有自身的规律,企业不能过分悲观更不能过分乐观。

  张小虞: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反差确实很大:原来过分悲观,现在过分乐观。过分悲观是不了解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不了解外国公司的一些特点。过分乐观是因为今年的汽车市场非常火爆,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开始热衷于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说,在乐观的背后也存在着一种盲目性。但是汽车消费热不能说是坏事。因为政府鼓励消费,不然也不利于资金的流转。

  主持人:对汽车投资者来说,一定要谨慎并找好自己的位置。目前,投资中高档轿车还是中低档轿车,有些投资者其实是比较盲目的,因为他们没有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比较优势。

  张小虞:应该说汽车市场还能保持一段时期的持续向好,从当前的各种诱导政策及消费心理的变化可以看出来,这种势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中国汽车业是有比较优势,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加入WTO后国产车都招架不住了。我们的微型车谁能做到这样便宜的价格?我想,大多数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的东风汽车引进先进技术制造的载货汽车,也有一定的优势。就轿车行业来看,一类是已经引进技术的普及性轿车,其价格性能比仍能满足国内市场,同时面对10万元以下的车,老百姓不会买进口车。剩下的就是在中高档轿车上,国产车的压力会大一些。

  朱福寿:作为地方政府,发展、扶持汽车产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能盲目一哄而上。现在有这样一种趋势,就是各地方政府都把汽车产业当作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来投资,这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不符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这种非理性的做法会存在着诸多隐患。

  对有些地方政府来说,投资汽车产业也不一定是件坏事,但一定要谨慎并找好自己的位置。比如轻卡市场相对于重卡来说,还是有一定空间的。1990~2000年,轻卡年产40万辆左右,增长幅度很小,甚至2001与2000年相比,还出现了2%负幅长,但是今年1~10月份却增长了41%。轻卡的发展一般迟后于重卡3~5年,具有一定的延后性。重卡今年增长82%,去年增长77%,前年增长74%。我预计今后重卡不会再出现这样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我对轻卡是相对乐观的。

  简单地搞汽车组装厂是最危险的

  主持人:今年更多的地方政府希望能投资汽车产业,一方面是缘于汽车市场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今年车市的火爆激发了他们的投资欲望。但我们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投资汽车时,比较热衷于上整车制造,似乎只有整车制造才算是汽车工业。

  张小虞:对当前的汽车建设热要很冷静地分析,如果是搞零部件,而且零部件可以出口,这种投资是应该鼓励的。

  地方政府在引导投资汽车业时,一定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比如可以引导投资汽车零部件,跟汽车配套的材料、设备等也属汽车工业。但恰恰是很多头昏的人看到今年车市的火爆之后,简单搞了汽车组装厂,这是最危险的。江苏省副省长吴瑞林和苏州市市长杨卫泽在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也发言说,即使搞汽车工业也不同于原来的老办法,不能简单搞个汽车装备厂。

  我想提醒投资者的是,消费者对汽车市场非常乐观,企业则应非常谨慎。否则,巨额投资之后反而有可能会事与愿违。

  不盘活存量而搞增量投入那是昏了头

  主持人:应该说,目前国内汽车业的投资与过去的投资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新一轮汽车投资热中,企业是在增量上投资还是存量上搞活似乎还没有一个定论。

  张小虞:我相信,当前的这种汽车工业跟过去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政府不会再投资了;第二,民营企业有了一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空间;第三,外资的进入不仅仅会带来资金,还会带给中国企业更多的技术、人才等;第四,企业也有一定的决策机制,而不是原先言听计从的国有企业体制。所以整个汽车市场的投资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简单盲目投资汽车市场的情况不会有了。比如南京汽车厂是一个有相当基础的汽车厂,在给他们减轻社会负担和债务负担的同时,让他们发挥存量的作用效果会更好。有些企业存量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就去搞大量的增量投入,那真是昏了头。

  朱福寿:在目前的情况下,投资汽车更重要的是存量的整合。这种整合更具有一定的优势,甚至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而增量的扩展,市场风险系数比较高一些。尽管表面上,汽车行业有很大的利润,能带动就业、增加利润,但是在发展汽车工业上,政府官员一定要冷静地分析自己地方的实力,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技术来源,还有人力资源,还要看地方是否有汽车工业的基础和存量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是很难办的。另外,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路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不管是增量还是存量,我们能不能把有机资源整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

  中国汽车在从量变走向质变吗?

  主持人:我注意到此次论坛上张小虞先生说,我国的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汽车业量变确实已经达到了,但要突破质变,似乎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有国家的产业政策适时进行调控。

  张小虞:国家计委马上要出台汽车行业的投资管理规定,其中明确了哪些项目可以投资,哪些项目目前不放开。其实有这么一组数字很说明问题:1991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仅为70.9万辆,到2001年产量增至233.4万辆,增长了3.3倍,10年间年均增长15%,而世界汽车产量同期增长为1.5%。其中轿车由1991年的年产量8.1万辆增加到2001年年产量70万辆,增长8.7倍,年均增长24%。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将突破300万辆,汽车进出口贸易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按10%年增长率计算,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600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1/10,按5%年增长率计算,202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1/5。在未来10年,汽车产量的增长率将是GDP增长的1.5~2倍。中国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朱福寿:应该看到,汽车产业整体的合作是基于国外技术的,这一点儿如果不根本解决,实际上谈质变还是有些早。如果不站在汽车发展的角度,而是站在市场的角度看,的确是经历到质变了。因为消费者心理已经经历了一种质的变化,但站在企业的角度上,这种说法不确切。

  如果单纯从数字上看,也可以说从量变到质变。过去国内有118家汽车企业,现在12家企业就已经占到91%的市场份额了。过去的散、乱、差帽子应该摘掉了。原来单一的品种到现在的多元品种,表明了中国汽车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个质变是不是很有竞争力,还很难说。尽管中国的汽车业已经占据了世界的一部分,但是力量仍然很薄弱,也就是说,谈质变有点儿过早,还不具备质变的性质,目前只是简单数量的增加。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