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拼价格 打品牌 抢速度 中档车酣战在即谁是赢家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9月11日 09:15  经济日报

  2002年的中国中档轿车市场热闹非凡,继波罗、宝来、爱丽舍成功投放之后,7月18日福美来火爆登场,8月20日众所瞩目的中华轿车隆重面世,天津丰田T—1也将于10月8日下线,派力奥周末款、赛欧SRV天窗版更是迫不及待,北京现代索纳塔也将在11月加入战团。短短一年内,有数十种新车型同时抢滩车市,在中国汽车史上实属罕见。

  中档轿车扎堆上市,瞅准的是突然现形的市场断层。虽然国内经济型轿车竞争火热,但在中档车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桑塔纳2000等个别车型独步江湖。据统计,2001年,国内不少城市的人均GDP都超过了2000美元,北京达到3000美元,上海甚至超过了4500美元。另据对北京亚运村车市的调查,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在大幅度提升,今年3至6月份销售的汽车平均单价分别为13.8万元、14.1万元、14.6万元、14.8万元,呈逐渐上升趋势,而7月更攀升到了16.2万元。庞大的市场空间、城市白领的消费渴求、中档轿车的利润驱动,都预示着一场中档轿车酣战不可避免。

  价格竞争谁会笑到最后

  自从7月中旬福美来面世,“价格战”的字眼便频繁见诸媒体,17万元的价格成了中档轿车的一道坎儿。随后上市的中华标准型轿车,也把价格定在了16.98万元。除去已投放市场的车型外,各厂商对即将下线的中档车价格均讳莫如深,天津丰田对T—1价格更是三缄其口,任凭媒体猜测,只称“在下线前会有一个明确的价格”。这不由让人想起当年赛欧以10万元开启家用轿车市场时,夏利2000下线1小时就匆忙宣布调价的激烈竞争场面。

  中档轿车市场存在空间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市场潜力有多大也不好预测。今年上半年轿车产销两旺,增长35.26%,经济型轿车热销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比增长104.42%,而中档轿车同比增长仅为12.27%,说明绝大部分购车者中意的还是低价位车。虽然我国人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轮经济型轿车热潮之后,城市白领有多少购买力还是个未知数。

  从各大厂商对中档轿车的生产计划来看,供方市场的出现将成为必然。波罗要年产15万辆,索纳塔也提出到2005年年产20万辆的目标,中华轿车也计划年产在10万辆,加上宝来、爱丽舍、福美来等车型,国内中档车市场“庙”再大,也容不下来势凶猛的十几个“大菩萨”。

  过剩才会有竞争,而价格杠杆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作为买方与卖方的利益均衡点,“用价格说话”,不仅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善意,而且有利于企业的优化选择,使有限的资源通过市场之手得到优化配置。对中档轿车厂商来说,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快技术革新,将是决定其在价格竞争中能否“笑到最后”的关键。目前大部分中档车型均“出身名门”,其中宝来、桑塔纳2000、赛欧天窗版等还借助了已有的生产平台,在以后的竞争中也许会占到先机。

  中国品牌在哪里

  中档轿车竞争火爆,固然令不少人欢欣鼓舞,但个中尴尬,却足以让有志于中国汽车工业的人感到切肤之痛:中档轿车国有品牌在哪里?

  眼下的中档轿车市场,除中华轿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扛民族汽车工业品牌之外,横行市场的全部是国外各汽车工业巨头的“新宠”:T—1是丰田专为中国设计的新车型,波罗融合了德国大众的“高新技术”和“潮流魅力”,福美来则是日本马自达2001年欧美市场上畅销的新款。

  在经济全球化年代,我国轿车工业要想更快地发展,与国外知名品牌合资合作是一条捷径,同时也是迅速打开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前提。闭门造车只有死路一条,不参与全球化,只有赤贫化和边缘化。合资合作是“拿市场换技术”,是替计划经济、过度保护、封闭发展还债,是交学费,同时也是以“退”为“进”,图谋日后的崛起。

  然而,近20年的合资合作,并没有改变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的“本色”,现在我们仍然没有整车开发能力,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对国内中档轿车企业来说,合作才刚刚开始,沉重教训不能忘记。牢记这一点至关重要。

  中国中档轿车要创造自己的品牌,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中档轿车起步晚,本身开发能力薄弱并不可怕,恰恰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加速消化、吸收,不断改进、创新,提升自己的开发能力。

  有人说,搞技术开发需要大量投入,一个风阻试验就要几个亿,中国企业哪有那么多钱?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误解。且不说奇瑞在经济型轿车领域的精彩表演,在中档车领域的中华轿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范例。通过生产零部件、发动机,再到整车组装,走的是一条顺向路线,而中华轿车却通过资本购买产品技术,实行全球采购,很快地形成自己有竞争力的品牌。更重要的是,这种以资本为杠杆调动全球资源的逆向过程,并不妨碍对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当然,这种方式的推行,还需要加快改革,需要给资本松绑。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中档轿车市场,国内中档轿车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否则,我们将永远是输家。

  “快鱼”制胜

  在市场竞争中,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最早提出来的。当速度成为竞争中起决定性力量时,以速度打击规模、以速度利润战胜规模利润,就成为最强的竞争手段。这对意在做大的中国中档轿车企业来讲,不啻为醒世明言。

  “速度”是企业技术、产品质量、服务、管理的总体现。对中国中档轿车企业来讲,缺乏先进的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提“速度”似乎勉为其难。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跟不上“速度”,只能被动挨打。

  在国内,中档轿车企业谁跑得快,谁就将取得领先优势。然而,国外的“快鱼”,则是更为强劲的对手。

  在当今国际上,一种全新造型的轿车,其造型的设计寿命周期充其量也只有4—5年,到了第6年便进入了衰落期。虽然目前我国中档轿车都是国际上最新的车型,但入世后,这批车基本上都已面临衰落的命运。而2005年进口汽车配额将被取消,2006年整车关税下调至25%,零配件关税降至10%,届时国外新一轮的中档轿车将长驱直入,势必对国内中档轿车企业形成致命的打击。

  面对严峻的现实,中国中档车企业喘息的余地已经不大,这对各企业抓住最后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中档轿车市场竞争中,中国企业要想摆脱不被淘汰的命运,唯有奋起抗争,别无他途。

  (本报记者李会)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